|
|
环境影响评价,战略环境评价与可持续发展 |
毛文锋,Peter Hills |
香港大学城市规划及环境管理研究中心,香港 |
|
|
摘要 在可持续性目标要求下,基于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EIA)存在许多缺陷,而战略环境评价(SEA)为克服这些缺陷和促进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方法.然而,SEA并不能取代EIA;相反,两者互为补充,其对可持续发展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因此EIA,SEA和可持续目标三者的结合至关重要.在对其结合的依据、方法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分析和探讨了中国利用EIA和SEA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和前景.
|
|
关键词 :
环境影响评价,
战略环境评价,
可持续发展,
中国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刘丹丹, 赵颂扬旸, 郭耀. 全要素视角下中国西部地区能源效率及影响因素[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911-1920. |
[2] |
翟君, 冯立岩, 王猛, 隆武强, 王东升. 气体燃料发动机发展对中国温室气体减排贡献的生命周期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62-71. |
[3] |
曾晓霞, 刘云国, 黄磊, 胡新将, 曾光明, 谭小飞, 汤慧, 樊扬帆. 基于能值定理的生态足迹模型修正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312-320. |
[4] |
王文军, 傅崇辉, 骆跃军, 谢鹏程, 赵黛青. 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试点地区的ETS管理效率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6): 1614-1621. |
[5] |
蒯鹏, 李巍, 成钢, 任贵平. 系统动力学模型在城市发展规划环评中的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347-1354. |
[6] |
郑玫, 闫才青, 李小滢, 王雪松, 张远航. 二次有机气溶胶估算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3): 555-564. |
[7] |
魏文龙, 曾思育, 杜鹏飞, 陈吉宁, 刘毅. 一种兼顾目标总量和容量总量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确定方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 136-142. |
[8] |
穆泉, 张世秋. 2013年1月中国大面积雾霾事件直接社会经济损失评估[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1): 2087-2094. |
[9] |
李新艳, 李恒鹏. 中国大气NH3和NOx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 37-42. |
[10] |
董兆敏, 吴世闽, 胡建英. 中国部分地区铅暴露儿童健康风险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11): 1910-1916. |
[11] |
曹国良, 安心琴, 周春红, 任彦卿, 涂娟. 中国区域反应性气体排放源清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7): 900-906. |
[12] |
田崇国, 任南琪, 马建民, 李一凡. 影响中国近地面g -HCH浓度和沉积量的贡献源评估[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9): 897-901. |
[13] |
田崇国, 任南琪, 马建民, 李一凡. 2005年全球主要污染区g -HCH土壤残留的模拟与验证[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8): 785-789. |
[14] |
李巍, 谢德嫦, 张杰. 景观生态学方法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以大连森林公园东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
[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6): 605-610. |
[15] |
韦静, 曾维华. 生态承载力约束下的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动态模拟
——以博鳌特别规划区为例
[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3): 330-33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