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亚湾海域多溴联苯醚的生物累积特征 |
丘耀文1,2;张干1;郭玲利1;Zheng Gene J3;李向东4;李军1;刘向1 |
1.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有机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640;3.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化学系 香港;4.香港理工大学土木工程系 香港;2.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 广东广州510301 |
|
|
摘要 于2003年9月在大亚湾海域采集生物(鱼、虾、蟹和乌贼)样品,分析其多溴联苯醚(PBDEs)的浓度和脂含量,以及同位素δ15N与δ13C的值.结果表明,鱼、虾、蟹和乌贼的PBDEs总平均含量分别为5.43±3.97,1.18±0.67,3.37±2.33,5.66ng/g脂重.肉食性的鱼类PBDEs的生物累积比植食性的鱼类相对较高.BDE47为最优势组分,占总PBDEs的30%,且在所有样品中均被检出.生物体中PBDEs的含量与脂含量和δ15N值均呈正相关,脂含量对生物体富集PBDEs的影响远比生物所处的营养级的影响大.
|
|
关键词 :
多溴联苯醚(PBDEs),
δ15N同位素,
生物累积,
大亚湾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熊毅俊, 王朝晖, 王剑. 大亚湾浮游植物DNA指纹及其与群落结构的关系[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4): 1038-1044. |
[2] |
田慧, 郭强, 毛潇萱, 黄韬, 马建民, 吴军年, 张干, 李军, 高宏. 广州地区典型多溴联苯醚迁移和归趋行为模拟[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3): 758-765. |
[3] |
刘爱萍, 任秀文, 姜国强, 李开明, 陈中颖. 大亚湾海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增刊): 66-73. |
[4] |
萧洁儿, 曾凡棠, 张恒. 深圳市和惠州市在大亚湾海域排海系统的排口位置比选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增刊): 172-177. |
[5] |
徐宁, 王萌, 孙凯峰, 胡章喜, 段舜山. 有机氮对大亚湾亚历山大藻种群生长的促进作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3): 504-509. |
[6] |
康伟, 王朝晖, 付永虎, 曹宇, 张玉娟. 大亚湾沉积物中浮游植物休眠体萌发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12): 1285-1290. |
[7] |
林镇;陈社军;罗勇;罗孝俊;余梅;麦碧娴. 珠江口钻孔沉积物中多溴联苯醚的沉积记录[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6): 0-0. |
[8] |
王俊;;张干;李向东;李军;钟流举;向运荣;彭永焯. 珠江三角洲地区大气中多溴联苯醚的被动采样观测[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1): 0-0. |
[9] |
黄洪辉;林钦;林燕棠;贾晓平;李纯厚;王文质. 大亚湾网箱养殖海域大型底栖动物的时空变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4): 0-0. |
[10] |
王朝晖;齐雨藻;徐宁;陈菊芳. 大亚湾日本星杆藻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24(1):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