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纳米Fe0颗粒对三种单氯酚的降解 |
程荣1;王建龙1 |
1.清华大学核能与新能源技术研究院 北京100084 |
|
|
摘要 采用化学还原法制备了纳米Fe0颗粒,研究了不同条件下纳米Fe0对3种单氯酚(2-CP,3-CP,4-CP)的去除作用.结果表明,纳米Fe0对单氯酚具有良好的去除效果,主要降解途径为先脱氯后开环,实现氯酚分子与Fe原子间的电子转移,达到还原脱氯的效果.3种单氯酚的脱氯难易程度为2-CP>3-CP>4-CP,脱氯反应活性与其分子最低空轨道能量(ELUMO)有关.随着氯酚初始浓度的增大,其相对去除率略有降低,但绝对降解量有较大提高.温度不仅影响脱氯速率,而且影响氯酚去除的途径,温度较高时,氯酚先脱氯后开环;温度低时,较易产生氧化产物.
|
|
关键词 :
纳米铁,
2-氯酚,
3-氯酚,
4-氯酚,
脱氯,
分子轨道理论
|
Abstract: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武博然, 王冬扬, 柴晓利. 生活垃圾焚烧飞灰生物脱氯机制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470-2476. |
[2] |
李卉, 赵勇胜, 韩占涛. 改性纳米铁原位反应带修复范围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135-1141. |
[3] |
黄海, 蒋建国, 肖叶, 宋迎春. 碱催化脱氯技术处理氯代新POPs研究及示范工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149-1155. |
[4] |
黄海, 蒋建国, 肖叶. 碳酸钠/甘油体系中六氯苯脱氯去除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122-128. |
[5] |
魏学锋, 孙治荣. Pd/Ti电极上2,4,6-三氯酚还原脱氯:条件优化及降解途径[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9): 2285-2291. |
[6] |
董军, 王敏, 刘登峰, 李文德, 钟笛, 温春宇, 秦传玉. 地下水化学成分对植物油改性纳米铁还原硝基苯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69-1775. |
[7] |
谭文慧, 李婷, 江芳, 陈欢, 刘景亮. Pd/g-C3N4对水中2,4-二氯酚的催化加氢脱氯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2): 3099-3105. |
[8] |
秦泽敏, 董黎明, 刘平, 周恋彤. 零价纳米铁吸附去除水中六价铬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2): 3106-3111. |
[9] |
任学昌, 徐丽凤, 杜翠珍, 王拯, 刘鹏宇, 常青. 光助纳米铁还原Cr(VI)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0): 2562-2567. |
[10] |
李昂, 张雨, 夏春龙, 陈景文, 蔡喜运. L-半胱氨酸对酰胺类除草剂的离体脱氯反应与机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0): 1832-1837. |
[11] |
司雄元, 司友斌, 陈涛, 王寅, 陈倩倩. 纳米Fe、Si体系对3,3′,4,4′-四氯联苯的脱氯降解[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5): 761-767. |
[12] |
陈皓, 陈玲, 黄爱群, 王虹. 重金属对2-氯酚厌氧降解的抑制动力学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3): 328-332. |
[13] |
常春, 祝凌燕, 朱淑贞. 纳米零价铁对γ-HCH的降解效果及机理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2): 167-173. |
[14] |
王薇, 金朝晖, 李铁龙. 包覆型纳米铁的制备及其去除三氯乙烯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8): 811-815. |
[15] |
王姝, 杨波, 张婷婷, 余刚, 邓述波, 黄俊. 钯/泡沫镍对水体中4-氯酚的氢解脱氯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10): 1065-106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