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真空紫外光解—活性炭吸附去除甲苯及副产物臭氧 |
张忠良1;罗吉敏2;张彭义1;孙体昌2 |
1.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北京100084;2.北京科技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北京100083 |
|
|
摘要 研究了不同条件下产O3低压汞灯对气相中低浓度甲苯的光化学降解,以及活性炭纤维(ACF)对甲苯光解尾气中残余甲苯及光解副产物O3的脱除.结果表明,气流相对湿度(RH)越高、气体流量越大、甲苯的初始浓度越高,甲苯的真空紫外光解速率越高,最高达0.070mg/m3,所产生的O3浓度也越低.气流RH越低,ACF对甲苯和O3的吸附脱除性能越好.负载Mn、Cu氧化物的ACF对O3有更好的分解性能,同时能催化氧化甲苯.在400℃下焙烧的催化剂性能最好,RH8%时对O3的去除率稳定在35%,但当RH增至40%时,对O3的去除率下降为16.9%.
|
|
关键词 :
活性炭纤维,
甲苯,
O3,
光解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廖志恒, 范绍佳. 2006~2012年珠江三角洲地区O3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897-905. |
[2] |
徐云兰, 李珏秀, 钟登杰, 胡学步, 贾金平. 双极液膜法可见光光催化降解染料废水[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6): 1463-1470. |
[3] |
周勤迁, 潘月鹏, 王剑, 刘子锐, 吉东生, 陈卫卫, 王跃思. 黑龙江海伦农业区冬春PM2.5和气态污染物污染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4): 844-851. |
[4] |
李梦露, 蒋建国, 张昊巍. 餐厨垃圾水解酸化液作碳源的脱氮效果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4): 917-923. |
[5] |
郭学涛, 杨琛, 曾晓明, 党志, 胡芸. 环境因素对针铁矿光解泰乐菌素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 364-370. |
[6] |
袁媛, 吴涓, 李玉成, 王宁. 活性炭纤维固定化菌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去除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 403-409. |
[7] |
夏永秋, 李跃飞, 张心昱, 林静慧, 王书伟, 周伟, 颜晓元. 太湖地区稻作系统不同水体硝态氮同位素特征及污染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 505-510. |
[8] |
王占山, 李云婷, 陈添, 张大伟, 孙峰, 王欣, 郇宁, 潘丽波. 北京城区臭氧日变化特征及与前体物的相关性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2): 3001-3008. |
[9] |
王沛涛, 何梦林, 鲁美娟, 黄荣, 樊伟龙, 吴军良, 叶代启. 吸附存储-间歇放电法氧化甲苯的反应过程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2): 3047-3055. |
[10] |
李春艳, 刘标, 韩正敏, 曾青, 李春华, 朱建国. 转Bt水稻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对O3浓度升高的响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1): 2922-2930. |
[11] |
董洪梅, 魏东洋, 孙云娜, 万大娟, 许振成. O3/UV工艺对水中BDE47的去除效果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增刊): 19-25. |
[12] |
何璐红, 刘华彦, 卢晗锋, 张泽凯, 陈银飞. 复配表面活性剂水溶液处理甲苯气体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7): 1231-1236. |
[13] |
马志飞, 廉新颖, 张进保, 姜永海, 杨鹊平, 吕凤春, 席北斗, 杨昱. 零价铁PRB修复2,4-DNT污染地下水模拟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5): 814-820. |
[14] |
贾小花, 解静芳, 马翔, 邸志东, 毋燕妮. 太原市冬季PM2.5水溶性组分污染特征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4): 599-604. |
[15] |
李学峰, 周启星, 罗义. 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对中华新米虾的毒性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3): 530-53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