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黄河源区降水遥感反演 |
陈利群1,5;刘昌明1,2;杨胜天3;郝芳华4;郑红星1 |
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 北京100101;3.北京师范大学地理与遥感学院 北京100875;4.北京师范大学环境学院 北京100875;2.北京师范大学水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875 |
|
|
|
摘要 降雨作为产汇流的驱动因子之一,其时间和空间的变化影响着产汇流规律.利用黄河源区1993年、1995年、1997年与1998年NOAA-AVHRR遥感数据以及同期的降雨观测资料,分析了降雨的空间分布和洪水的相关性,同时也分析了黄河源区降雨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异特点.
|
|
关键词 :
黄河源区,
降雨,
空间分布,
遥感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周春艳, 厉青, 何颖霞, 王中挺, 陈辉, 张丽娟, 毛慧琴, 余超. 山东省近10年对流层NO2柱浓度时空变化及影响因素[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281-2290. |
[2] |
高晋徽, 朱彬, 王言哲, 康汉青. 2005~2013年中国地区对流层二氧化氮分布及变化趋势[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307-2318. |
[3] |
赵永红, 张静, 周丹, 王春晖. 赣南某钨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477-2484. |
[4] |
王家成, 朱成杰, 朱勇, 陈曙光. 北京地区多气溶胶遥感参量与PM2.5相关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1947-1956. |
[5] |
王倩, 张琼华, 王晓昌. 国内典型城市降雨径流初期累积特征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719-1725. |
[6] |
黎睿, 王圣瑞, 肖尚斌, 焦立新, 刘文斌, 倪兆奎. 长江中下游与云南高原湖泊沉积物磷形态及内源磷负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831-1839. |
[7] |
王雪蕾, 王新新, 朱利, 马友华, 吴传庆, 王强, 冯爱萍, 陈敏鹏. 巢湖流域氮磷面源污染与水华空间分布遥感解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511-1519. |
[8] |
闫佰忠, 肖长来, 刘泓志, 危润初, 梁秀娟. 吉林市城区土地利用对地下水污染空间分布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934-942. |
[9] |
刘博, 肖长来, 梁秀娟, 张静, 盛红勋. 吉林市城区浅层地下水污染源识别及空间分布[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457-464. |
[10] |
李佐琛, 段洪涛, 张玉超, 邵世光, 马荣华. 藻源型湖泛发生过程水色变化规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524-532. |
[11] |
路春燕, 王宗明, 刘明月, 欧阳玲, 贾明明, 毛德华. 松嫩平原西部湿地自然保护区保护有效性遥感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599-609. |
[12] |
张莉, 祁士华, 瞿程凯, 刘红霞, 陈文文, 李丰, 胡婷, 黄焕芳. 福建九龙江流域重金属分布来源及健康风险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8): 2133-2139. |
[13] |
麦博儒, 邓雪娇, 安兴琴, 刘显通, 李菲, 刘霞. 基于卫星遥感的广东地区对流层二氧化碳时空变化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098-1106. |
[14] |
秦耀民, 李怀恩. 基于降雨事件监测的非点源污染对灞河水质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173-1180. |
[15] |
许静, 朱利, 姜建, 李家国, 赵少华, 袁蕾. 基于HJ-1B与TM热红外数据的大亚湾核电基地温排水遥感监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181-118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