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聚乙烯醇包埋石油脱硫菌UP-2的研究 |
张建辉;孔瑛;侯影飞;陈嵘 |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 山东东营257061 |
|
|
摘要 以筛选出的具有脱硫能力的施氏假单胞菌UP-2为固定化研究对象,二苯并噻吩(DBT)为生物催化脱硫模型化合物,考察了脱硫菌UP-2的固定化操作条件和固定化细胞使用条件.结果表明,当包埋剂聚乙烯醇(PVA)浓度为10%、添加剂海藻酸钠(SA)浓度为0.2%、液菌比为20:1时,在4℃、含有1%CaCl<sub>2</sub>的饱和硼酸中交联24h后,可以得到脱硫性能很好的固定化细胞小球;在30℃、pH值为7.0的体系中反应6d,可将浓度为576mg/L的DBT降解70%左右,固定化细胞降解DBT的比活性由未固定化细胞的0.49mmol/gdw增加到6.39mmol/gdw,使用寿命高达800h以上.
|
|
关键词 :
生物脱硫,
固定化,
聚乙烯醇(PVA),
施氏假单胞菌UP-2,
二苯并噻吩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张小玲, 李文, 王靖楠, 阮馨怡, 孔海南, 林燕. 固定化酵母重复发酵性能调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97-1803. |
[2] |
袁媛, 吴涓, 李玉成, 王宁. 活性炭纤维固定化菌对微囊藻毒素MC-LR的去除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 403-409. |
[3] |
葛启隆, 岳秀萍, 王国英. 一株苯酚降解菌的分离鉴定及响应面法优化其固定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 518-525. |
[4] |
毛书端, 张小平, 牛曼. 2种藻菌固定化改进方法的比较及优化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5): 869-874. |
[5] |
王易超, 李正魁, 周莉, 范念文, 冯露露. 伊乐藻-固定化氮循环菌技术入湖河道修复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3): 510-516. |
[6] |
孙凌, 李轶, 胡洪营. 活性炭固定耐冷菌对硝基苯的降解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9): 941-945. |
[7] |
王宝娥, 胡勇有. 固定化烟曲霉吸附染料后的解吸平衡及动力学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3): 296-299. |
[8] |
郜玉楠;李伟光*;孙晓伟;孙 巍;刘 水. 优势菌在活性炭表面固定中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12): 1079-1083. |
[9] |
王中友;叶正芳*;汪成运;牟敬海;焦宏春;沈 仲. 减压蒸馏耦合固定化微生物法处理TNT 红水[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10): 883-887. |
[10] |
成卓韦;陈东之;章晶晓;钟卫鸿;陈建孟. 成卓韦;陈东之;章晶晓;钟卫鸿;陈建孟[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6): 0-0. |
[11] |
魏玉霞;肖宝清;闫海;简明宇;. 二苯并噻吩脱硫微生物菌种的筛选与活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3): 0-0. |
[12] |
苏丹;李培军;鞠京丽. 六株真菌对土壤中芘和苯并芘的降解及其动力学[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2): 0-0. |
[13] |
杨朝晖;邓恩建;曾光明;陶然;徐峥勇. 黄孢原毛平革菌用于煤炭脱硫的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2): 0-0. |
[14] |
张波;陈金龙;张全兴. 以氨氮作为SBR处理对甲苯胺废水的控制参数[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2): 0-0. |
[15] |
高大文;文湘华;钱易. 白腐真菌培养条件对其分泌木质素降解酶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5):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