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五氯酚和双酚A联合作用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毒性 |
端正花;郑敏;朱琳 |
南开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天津300071; |
|
|
摘要 采用斑马鱼胚胎技术和毒性1:1配比及不同毒性配比的方法,对环境雌激素类物质五氯酚(PCP)和双酚A(BPA)进行联合毒性测试.结果表明,PCP和BPA在0hpf染毒且毒性效应配比1:1时,24h死亡表现为协同作用,72h孵化抑制率表现为相加作用.PCP和BPA不同毒性效应配比时,6hpf染毒的24h血流障碍有拮抗作用存在,而0hpf染毒的32h囊肿表现有协同作用存在.并且,6hpf的联合作用与0hpf联合作用相比,24h血流障碍、32h血流障碍和32h囊肿这3种毒性效应都有所降低.
|
|
关键词 :
环境雌激素,
五氯酚(PCP),
双酚A(BPA),
联合毒性,
斑马鱼胚胎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端正花, 陈晓欧, 刘灵丽, 宫知远, 李彩霞. 苯并三唑和镉对斑马鱼肝脏的联合毒性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872-1876. |
[2] |
李学峰, 周启星, 罗义. 甲苯、乙苯和二甲苯对中华新米虾的毒性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3): 530-537. |
[3] |
王成林, 张瑾, 刘树深, 刘海玲. 3种离子液体与甲霜灵二元混合物的联合毒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1): 2090-2094. |
[4] |
赵宇侠, 林匡飞, 张卫, 刘莉莉. 量子点-Cu2+对L02细胞的联合毒性及NAC的防护作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 162-167. |
[5] |
孙瑞, 凌婉婷, 党红交, 孙冰清. 柠檬酸对土壤吸附五氯酚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8): 1321-1326. |
[6] |
杨良, 葛飞, 喻方琴, 许银, 朱润良, 朱门君, 王静. 十六烷基三甲基氯化铵与荧蒽对小球藻的联合毒性及其作用机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1): 150-155. |
[7] |
田文静, 白伟, 赵春禄, 张智勇, 崔俊安, 何潇, 马宇辉, 赵宇亮. 纳米ZnO对斑马鱼胚胎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5): 705-709. |
[8] |
邴欣, 汝少国. 四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的环境雌激素活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2): 152-156. |
[9] |
柳丽芬, 郑国华, 杨凤林. MWNTs/TiO2/聚酯功能复合膜吸附及其净化性能[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2): 213-218. |
[10] |
刘红云, 白伟, 张智勇, 胡友彪, 赵宇亮, 刘年庆. 纳米氧化物对斑马鱼胚胎孵化率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1): 53-57. |
[11] |
陈芳, 周启星. 模拟城市径流中加乐麝香和镉对大型水蚤的毒性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1): 58-62. |
[12] |
莫凌云;刘树深*;刘海玲. 苯酚与苯胺衍生物对发光菌的联合毒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4): 334-339. |
[13] |
端正花;张斌田;朱 琳*. 双酚A 对斑马鱼胚胎发育阶段的毒性及生物蓄积[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3): 260-263. |
[14] |
汪昭君;王 瑟;崔 娜;陈景文;蔡喜运* . 防腐剂布罗波尔及其转化产物对发光菌的毒性
[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11): 999-1003. |
[15] |
王桂燕;周启星;胡筱敏;王国清;李锋. 四氯乙烯和对二氯苯对草鱼的联合毒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3):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