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宿程远, 李伟光, 黄智, 陈孟林, 邱锐. 蒽醌类物质经多相类芬顿预处理前后对活性污泥特性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351-2359. |
[2] |
薛圆圆, 孙宝盛, 杜江, 薛士琼, 王明圆, 李恺. 贫营养条件下IAMBR污泥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演变[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839-845. |
[3] |
袁青彬, 郭美婷, 杨健. 污泥负荷对生物处理系统耐药细菌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8): 1979-1984. |
[4] |
周振, 胡大龙, 吴志超, 王志伟, 杜兴治, 蒋玲燕, 乔卫敏. 基于数学模型的多模式AAO系统运行优化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34-1739. |
[5] |
李冬, 何永平, 张肖静, 梁瑜海, 张玉龙, 范丹. MBR系统CANON工艺的快速启动及微生物种群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1): 2788-2795. |
[6] |
王小菊, 何春平, 王震, 邢传宏, 宋安东, 陈红歌. 高效硝化细菌的筛选及特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2): 286-292. |
[7] |
尹军, 李瑞, 张振庭, 王建辉, 王小龙. 低温SBR工艺活性污泥代谢特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 69-74. |
[8] |
姚萌, 罗红元, 谢小青, 戴兰华, 吴伟, 张凯松. 城市污水厂活性污泥胞外聚合物的三维荧光特性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 94-99. |
[9] |
秦磊, 王玮, 张国亮, 孟琴. 内电解-SMBR组合工艺处理蒽醌活性染料废水[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1): 25-31. |
[10] |
周振, 吴志超, 王志伟, 唐书娟, 顾国维. 基于呼吸计量法的异养菌动力学参数优化估计?[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3): 322-327. |
[11] |
张欣, 张代钧, 卢培利, 娄小丹, 宋雪, 林宁波. 应用呼吸-滴定测量监测硝化动态过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10): 1316-1322. |
[12] |
汤华, 全向春, 王然. 质粒基因强化活性污泥系统对2,4–D的降解[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6): 629-635. |
[13] |
叶峰, 张丽丽, 吴石金, 项正心, 陈建孟. 降解三苯类复合微生物菌剂的制备及性能[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3): 300-305. |
[14] |
陈健华;周颖君;黄 霞*;津野洋
.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在MBR 与CASR 中的行为[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6): 501-506. |
[15] |
高景峰*;郭建秋;陈冉妮;苏 凯;彭永臻. SBR 反应器排水高度与直径比对污泥好氧颗粒化的影响
[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6): 512-51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