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伊春河流域土壤与沉积物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含量与吸着系数 |
林滨,陶澍,曹军,刘晓航,刘广君 |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 北京100871,伊春市环境监测站 伊春152300 |
|
|
摘要 利用改变水土比的动态方法测定了采自伊春河流域土壤和沉积样品中水溶性有机物的含量与吸着系数;比较了不同样品间的差异及影响水溶性有机物含量和吸着系数的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草甸沼泽土中水溶性有机物含量最高,沉积物中含量最低。水溶性有机物的吸着系数也呈同样的递变趋势。
|
|
关键词 :
水溶性有机物,
吸着系数,
沉积物,
草甸沼泽土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马倩倩, 魏星, 吴莹, 张经. 三峡大坝建成后长江河流表层沉积物中有机物组成与分布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485-2493. |
[2] |
林承奇, 胡恭任, 于瑞莲. 福建九龙江下游潮间带沉积物铅污染及同位素示踪[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503-2510. |
[3] |
孔明, 尹洪斌, 晁建颖, 张毅敏. 凹凸棒黏土覆盖对沉积物磷赋存形态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192-2199. |
[4] |
黎睿, 王圣瑞, 肖尚斌, 焦立新, 刘文斌, 倪兆奎. 长江中下游与云南高原湖泊沉积物磷形态及内源磷负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831-1839. |
[5] |
孔明, 彭福全, 张毅敏, 尹洪斌, 刘庄, 晁建颖. 环巢湖流域表层沉积物重金属赋存特征及潜在生态风险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863-1871. |
[6] |
古小治, 张启超, 孙淑雲, 陈开宁. 富氧-缺氧过程对氧气分布及交换过程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495-1501. |
[7] |
武晓飞, 李大鹏, 汪明, 王忍, 陈俊. 反复扰动下加藻对不同形态磷相互转化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187-1196. |
[8] |
孔明, 董增林, 晁建颖, 张毅敏, 尹洪斌. 巢湖表层沉积物重金属生物有效性与生态风险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223-1229. |
[9] |
刘凯, 倪兆奎, 王圣瑞, 倪才英. 鄱阳湖不同高程沉积物中磷形态特征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856-861. |
[10] |
孙士权, 蒋昌波, 赵刚, 聂小保, 谭万春, 万俊力, 余关龙. 沸石覆盖原位控制湖泊内源中等活性有机磷迁移转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550-557. |
[11] |
王毛兰, 艾永平, 张丁苓. 鄱阳湖三江口柱状沉积物有机氮同位素特征及其环境指示意义[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558-564. |
[12] |
李佳璐, 姜霞, 王雯雯, 王书航, 赵丽. 蠡湖沉积物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565-573. |
[13] |
刘媛, 张彩香, 廖小平, 姚林林, 李佳乐, 刘敏, 徐亮, 罗茵文. 太原小店污灌区土壤壬基酚的分布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165-170. |
[14] |
刘杰, 屠腾, 纪玉蕊, 王莹莹. 松花江流域沉积物ATP微生物量的分布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171-178. |
[15] |
鲍林林, 陈永娟, 王晓燕. 北运河沉积物中氨氧化微生物的群落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179-18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