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江西鹰潭地区森林生态系统NO2浓度变化规律 |
樊建凌1,2;胡正义1 |
1.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 江苏南京210008;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100049 |
|
|
摘要 利用中国科学院红壤生态试验站(江西鹰潭)森林微气象分站二氧化氮(NO2)定位连续观测数据,分析了2003年8月~2004年7月江西鹰潭森林大气NO2>浓度的分布特征和动态变化.结果表明,该森林生态系统NO2浓度时均值、日均值和月均值分别为12.2,12.2,17.4μg/m3,其中51.7%的日均浓度介于10~15μg/m3.白天NO2浓度比夜晚低7%,最大峰值浓度在夜晚21:00.秋、冬季NO2浓度高,春、夏季低.大气NO2浓度季节变化表明该地区已受到污染,但污染较轻,NO2满足国家Ⅰ级标准.
|
|
关键词 :
森林,
二氧化氮,
动态,
野外定位观测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高晋徽, 朱彬, 王言哲, 康汉青. 2005~2013年中国地区对流层二氧化氮分布及变化趋势[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307-2318. |
[2] |
张彦灼, 李文静, 李军, 卞伟, 李芸, 陈光辉. 固定床中好氧颗粒污泥动态吸附结晶紫染料[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726-1733. |
[3] |
马惠君, 黄帅, 刘和, 陈兴春, 刘宏波, 白杰. 自生动态膜分离厌氧产酸污泥效果与特征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780-1785. |
[4] |
桑稳姣, 方笑笑, 龚雅君, 欧阳钦, 刘峥嵘, 张倩, 李翠华, 张少辉. 连续流2450MHz电磁波剩余污泥脱水与溶出效果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8): 2024-2029. |
[5] |
李远, 张修玉, 许振成, 曾凡棠. 西双版纳森林植被碳储量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增刊): 7-12. |
[6] |
郭二果, 王成, 郄光发, 蔡煜. 北方地区典型天气对城市森林内大气颗粒物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7): 1185-1198. |
[7] |
王东方. 上海冬春季PM2.5中不挥发和半挥发颗粒物的浓度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3): 385-391. |
[8] |
张刚, 王宁, 艾建超, 王占华, 王艺, 许德玄. 持续性降水气象条件下土壤/大气间汞通量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3): 409-415. |
[9] |
王乐, 张云伟, 顾兆林. 动态风场及交通流量下街道峡谷内污染物扩散模拟[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2): 2161-2167. |
[10] |
张修玉, 许振成, 曾凡棠, 胡习邦, 韩秋萍. 珠江三角洲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分配及其储量动态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增刊): 69-77. |
[11] |
胡正华, 张寒, 陈书涛, 李琪, 李涵茂, 申双和. 氮沉降对林带土壤N2O和CH4通量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6): 892-897. |
[12] |
黄海凤, 褚翔, 卢晗锋, 张波, 陈银飞. 两种介孔分子筛动态吸附VOCs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4): 442-447. |
[13] |
吴统贵, 吴明, 虞木奎, 萧江华. 杭州湾滨海湿地芦苇生物量及N、P储量动态变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10): 1408-1412. |
[14] |
李巍, 谢德嫦, 张杰. 景观生态学方法在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以大连森林公园东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
[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6): 605-610. |
[15] |
陈晖, 刘敏, 侯立军, 许世远, 闫惠敏, 林啸. 崇明东滩海三棱藨草生物硅分布及季节变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1): 73-7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