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氟化物对动植物染色体毒作用研究 |
李杰,刘春生,王福琳,铃木勇司,清水英佑 |
山东医科大学卫生系 济南250012,东京慈惠会大学医学部 日本 |
|
|
摘要 应用BALB/C小鼠骨髓嗜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及蚕豆根尖微核试验对氟化物的可能染色体毒性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氟化钠(30mg/kgi·P)可诱发小鼠微核细胞率显著升高,氟化钠(10~400mg/:F_-)及氟化钙(100~400mg.LF_-)还可诱发蚕豆根尖微核细胞率明显升高,并呈一定剂量-反应和时间-反应关系。提示高浓度氟化物对动、植物染色体有明显毒性作用。
|
|
关键词 :
氟化物,
遗传毒性,
微核试验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尹海龙, 徐祖信, 李怀正, 解铭, 洪熙尧, 袁牧天. 电子企业水质特征因子与雨污混接诊断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713-2720. |
[2] |
洛昊, 梁斌, 马明辉, 张振冬, 张志峰. 彗星实验检测渤海主要入海河流遗传毒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 161-165. |
[3] |
邵鹏, 刘锐, 袁星, 蔡强, 陈吕军, 范筱京, 张经华. 太湖周边典型区域水体污染的遗传毒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增刊): 19-23. |
[4] |
郜红建, 张显晨, 张正竹, 宛晓春. 安徽省饮用水中氟化物含量及健康风险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4): 464-467. |
[5] |
王伟琴, 金永堂, 吴斌, 孙肖瑜, 庞晓露, 王静. 水源水中微囊藻毒素的遗传毒性与健康风险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4): 468-476. |
[6] |
马永鹏, 王燕, 朱祥伟, 刘树深, 刘堰. 基于SCGE的五氯酚对稀有鮈鲫DNA损伤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2): 269-274. |
[7] |
张绍慧, 陈钊, 廖静, 魏巍, 刘爱林, 鲁文清. 评价饮水DBPs致HepG2细胞损伤的2种试验方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2): 275-278. |
[8] |
骆坚平;马 梅;王东红;饶凯锋;王子健*. 天津典型河流沉积物潜在毒性的离体生物效应评价
[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11): 968-973. |
[9] |
乔敏;王春霞;黄圣彪;王子健. 太湖梅梁湾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污染物的遗传毒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2): 0-0. |
[10] |
方征;刘征涛;王婉华;李霁;李政;郑明辉. 五氯酚钠及二(噁)(口英)残留毒物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1): 0-0. |
[11] |
肖乾芬;戴玄吏;王晓栋;王连生. 取代苯对人体细胞的定量结构—遗传毒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1): 0-0. |
[12] |
汤新慧. 除草剂诱发蟾蜍蝌蚪红细胞微核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18(2): 0-0. |
[13] |
王永兴;吴庆龙;孔志明;臧宇;陈开宁. 应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技术监测太湖水质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7, 17(3): 0-0. |
[14] |
丁文兴;聂岚;朱惠刚. 非程序DNA合成试验检测长江水质的遗传毒性[J]. 中国环境科学, 1995, 15(4): 0-0. |
[15] |
嵇庆;朱卫中;徐业义. 18种国产香烟致突变性比较检测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5, 15(1):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