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强化我国引进环境保护技术宏观调控的探讨 |
曹凤中,戎玲玲,刘晓春,任芝芸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12,冶金部建研院环保所 北京100088 |
|
|
摘要 10年来,我国引进环境保护技术近万项,总金额近千亿元。如何充分发挥引进环境保护技术的作用,推动我国环境科学技术的进步,必须对我国引进环境保护技术进行宏观调控,本文对建立和完善我国引进环境保护技术运行机制等进行了探讨。
|
|
关键词 :
引进,
环保技术,
环境管理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魏文龙, 曾思育, 杜鹏飞, 陈吉宁, 刘毅. 一种兼顾目标总量和容量总量的水污染物排放限值确定方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 136-142. |
[2] |
刘凌轩, 毕军, 袁增伟. 物质流管理的时空模型框架及应用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7): 780-784. |
[3] |
戈爱晶;张世秋. 跨国公司的环境管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1): 0-0. |
[4] |
王远;陆根法;罗轶群;王健华;王华. 环境管理社区参与研究——社区污染控制报告会[J].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23(4): 0-0. |
[5] |
焦锋;秦伯强;黄文钰. 小流域水环境管理——以宜兴湖滏镇为例[J].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23(2): 0-0. |
[6] |
何建宗;许智超. 可持续发展影响评估──东江水的跨区管理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20(ZK): 0-0. |
[7] |
王勤耕;李宗恺;陈志鹏;程炜. 总量控制区域排污权的初始分配方法[J].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20(1): 0-0. |
[8] |
张远;杨志峰. 菲律宾资源与环境管理特征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ZK): 0-0. |
[9] |
杨志峰.李巍. IS014001模式下的区域开发环境管理体系规划[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ZK): 0-0. |
[10] |
吕百韬;陆根法;王勤耕. 环境管理手段对企业排污行为调控力度的定量化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4): 0-0. |
[11] |
任欣. 中外环境标志的比较[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2): 0-0. |
[12] |
王寿兵;胡聃;吴千红. 生命周期评价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1): 0-0. |
[13] |
何卫东;熊博荔. 环境行政合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18(4): 0-0. |
[14] |
薛伟;薛敏. 关于环境管理手段实施条件和影响的若干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18(1): 0-0. |
[15] |
魏江;许庆瑞. 我国中小企业环保技术能力实证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6, 16(1):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