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未来气候变化对旱田生态系统 |
徐文彬1,洪业汤1,陈旭晖2,李长生3,林庆华1,王羽1 |
1.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贵州贵阳;550002;2.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贵州贵阳550013;3.InstitutefortheStudyofEarth,Oceans,andSpace,UniversityofNewHampshire,Durham,USA |
|
|
摘要 反硝化-分解作用模型(DNDC)能较好地拟合贵州省玉米—油菜轮作田、大豆—冬小麦轮作田和休耕地的N2O释放通量及其影响因子季节变化模式,采用DNDC模型定量探讨了未来气温、降雨量和降雨中无机N浓度变化对亚热带旱田生态系统N2O释放的潜在影啊.结果表明,除大亚外,其它作物和休耕地土壤N2O释放通量对气温变化接近于正响应;玉米地、大豆地和体耕地(对应于玉米生长期)土壤N2O释放通量对降雨量的变化也接近于正响应;降雨中无机氮浓度的变化对3块实验田NO2释放通量影响最大.
|
|
关键词 :
N2O释放,
气候变化,
农业土壤,
DNDC模型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钱敏蕾, 徐艺扬, 李响, 蔡芫镔, 谢玉静, 王祥荣. 上海市城市化进程中热环境响应的空间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624-633. |
[2] |
李西良, 侯向阳, 丁勇, 李平, 刘志英, 吴新宏, 尹燕亭, 萨茹拉, 任卫波. 不同草地资源水平牧户对气候变化的感知与偏差途径[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4): 1080-1088. |
[3] |
魏民秀, 赵先贵. 1999~2011年鄂尔多斯市温室气体足迹动态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0): 2706-2713. |
[4] |
汪军, 骆永明, 马文亭, 李丽娜, 朱烨, 滕应. 典型设施农业土壤酞酸酯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2): 2235-2242. |
[5] |
谢凯, 张雁秋, 易齐涛, 严家平. 淮南潘一矿塌陷水域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和迁移转化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0): 1867-1874. |
[6] |
毛德华, 王宗明, 宋开山, 刘殿伟, 张柏, 张素梅, 罗玲, 张春华. 东北多年冻土区植被NDVI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和土地覆被变化的响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2): 283-292. |
[7] |
周伟, 米红. 中国能源消费排放的CO2测算[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8): 1142-1148. |
[8] |
王成林, 潘维玉, 韩月琪, 钱新. 全球气候变化对太湖蓝藻水华发展演变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6): 822-828. |
[9] |
朱根海, 大谷修司, 扈传昱, 何剑锋, 金矛, 于培松, 潘建明. 全球气候变化对南极淡水藻类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3): 400-404. |
[10] |
王学彤, 王飞, 贾金盼, 李元成, 孙阳昭, 吴明红, 盛国英, 傅家谟. 电子废物拆解区农业土壤中多溴二苯醚的分布与来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12): 1664-1669. |
[11] |
翟丽梅, 廖晓勇, 阎秀兰, 陈同斌, 刘宏斌, 谢华. 广西西江流域农业土壤镉的空间分布与环境风险[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6): 661-667. |
[12] |
王小国, 朱波, 高美荣, 王艳强, 段文霞. 四川桤柏混交林土壤N2O排放的实测与模拟[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3): 242-247. |
[13] |
王金南, 严刚, 姜克隽, 刘兰翠, 杨金田, 葛察忠. 应对气候变化的中国碳税政策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1): 101-105. |
[14] |
刘军会;高吉喜*. 基于土地利用和气候变化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界线变迁[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3): 203-209. |
[15] |
陈利群;刘昌明. 黄河源区气候和土地覆被变化对径流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4):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