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中痕量亚硝酸盐氮的反相流动注射一光度测定 |
王镇浦,吴宏*,陈国松 |
南京化工大学应用化学系 江苏南京 210009;徐州师范大学化学系 |
|
|
摘要 建立了测定水中痕量亚硝酸盐氮的N-(1-萘基)乙二胺-反相流动注射-分光光度法.特N-(1-萘基)乙二胺二盐酸盐溶液注入到水样和对氨基苯磷酰胺溶液的混合流,在λmax540nm处对反应形成 的红色染料进行分光光度检测.线性范围为0.004~0.18mg/L亚硝酸盐氮,检测限为0.0012mg/L,测定频率为50次/h.本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分析速度快.应用本法测定南京玄武湖湖水中痕量亚硝酸盐氮,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3.5%与N-(1-萘基)乙二胺分光光度法(国标法)测定结果相比较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2%,表明本法测定结果具有满意的精密度和准确度.
|
|
关键词 :
流动注射分析,
分光光度法,
亚硝酸盐氮,
N-(1-萘基)乙二胺,
水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陈静, 杨鹏, 韩军彩, 钤伟妙. 基于高分辨率MARGA数据分析石家庄PM2.5成分谱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594-2604. |
[2] |
刘阳, 彭永臻, 韩玉伟, 马文锦, 曾薇. 游离氨对热水解联合中温厌氧消化处理剩余污泥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50-2657. |
[3] |
吴鹏, 陆爽君, 徐乐中, 刘捷, 沈耀良. ABR耦合间歇曝气MBR工艺处理生活污水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58-2663. |
[4] |
刘佳露, 卢伟, 张凤君, 苏小四, 朱永娟, 李仁声, 吕聪. 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地下水中苯酚的动力学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77-2681. |
[5] |
孙昕, 段飞飞, 刘凌炜, 解岳. 曝气条件对等温层曝气器水力性能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98-2705. |
[6] |
陈环宇, 柳景青, 魏宗元, 张慧慧, 何晓芳, 周晓燕, 裘尚德, 胡宝兰, 楼莉萍. 供水管网大口径管道管垢中污染物分布的径向差异[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706-2712. |
[7] |
尹海龙, 徐祖信, 李怀正, 解铭, 洪熙尧, 袁牧天. 电子企业水质特征因子与雨污混接诊断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713-2720. |
[8] |
郑顺安, 唐杰伟, 郑宏艳, 薛颖昊, 郑向群. 污灌区稻田汞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729-2736. |
[9] |
常淳, 冯平, 孙冬梅, 张凯. 基于逐步聚类分析的水库浮游藻类生长预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805-2812. |
[10] |
李志军, 李润玲, 王自磐, Christian Haas, Gehard Dieckmann. 南极春季海冰物理对叶绿素控制作用的统计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813-2819. |
[11] |
朱金峰, 王忠静, 郑航, 鲁学纲, 齐桂花. 黑河流域中下游全境地表-地下水耦合模型与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820-2826. |
[12] |
王西琴, 高伟, 张远. 基于控制单元的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优化模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835-2842. |
[13] |
韩智勇, 许模, 刘国, 程诚. 生活垃圾填埋场地下水污染物识别与质量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843-2852. |
[14] |
曹天昊, 王淑莹, 苗蕾, 李忠明, 彭永臻. 不同基质浓度下SBR进水方式对厌氧氨氧化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334-2341. |
[15] |
肖传宁, 卢文喜, 安永凯, 顾文龙, 赵莹. 基于两种耦合方法的模拟-优化模型在地下水污染源识别中的对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393-2399.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