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曝气生物滤池的生物膜及其微生物种群特征 |
邱立平1,2,马军2 |
1.济南大学土木建筑学院 山东济南250022;2.哈尔滨工业大学市政环境工程学院 黑龙江 哈尔滨150090 |
|
|
摘要 研究了曝气生物滤池处理模拟生活污水稳态运行时反应器内生物膜的形态特征、生物量和微生物的活性变化特征,分析了生物膜及微生物种群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曝气生物滤池的生物膜形态、颜色和厚度具有沿水流方向渐变的特点,而生物膜密度则在垂直方向上分布不均匀,靠近载体表面部分空隙较大;生物量沿水流方向出现逐步递减的趋势,生物膜活性变化呈现明显的倒“V”型特点;微生物种群组成多样,食物链长且相互交叉,系统营养结构复杂,高端营养级微生物种群所占比例较高,底物利用范围大,沿水流方向可形成不同代谢类型微生物的优势群落.
|
|
关键词 :
曝气生物滤池,
生物膜形态,
生物量,
微生物活性,
微生物种群分布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王曰杰, 孟范平, 李永富, 崔鸿武. 内置LED光源平板型光生物反应器用于微藻培养[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526-1534. |
[2] |
董梦柯, 周安华, 康军, 陈瑶, 王新华, 李秀芬. 氧化锌纳米颗粒对膜-生物反应器运行性能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09-1714. |
[3] |
邱松凯, 范举红, 黄开坚, 陈新芳, 陈泽枝, 文晓刚, 刘锐, 陈建孟, 陈吕军. 臭氧-曝气生物滤池深度处理垃圾焚烧渗滤液可行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0): 2513-2521. |
[4] |
张来甲, 叶春, 李春华, 宋祥甫, 孔祥龙. 不同生物量苦草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对水体水质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1): 2053-2061. |
[5] |
张鑫鑫, 唐学玺, 姜爽, 袁梦琪, 王悠. 2,2’,4,4’—四溴联苯醚对2种赤潮微藻种间竞争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2): 2219-2223. |
[6] |
侯翠翠, 宋长春, 李英臣, 杨桂生. 不同水分条件沼泽湿地土壤轻组有机碳与微生物活性动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 113-119. |
[7] |
孙同喜, 蒋轶锋, 郑萌璐, 陈建孟, 陈浚, 胡成聪, 李军. 活化沸石曝气生物滤池预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3): 377-383. |
[8] |
曾巧云, 莫测辉, 蔡全英. PAEs污染下2种基因型菜心根际土壤微生物特征及差异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3): 466-473. |
[9] |
张延青, 陈江萍, 沈加正, 侯沙沙, 刘杨, 刘鹰. 海水曝气生物滤器污染物沿程转化规律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11): 1808-1814. |
[10] |
薛萐, 李鹏, 李占斌, 刘国彬, 郑郁. 不同海拔对干热河谷土壤微生物量及活性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11): 1888-1895. |
[11] |
吴统贵, 吴明, 虞木奎, 萧江华. 杭州湾滨海湿地芦苇生物量及N、P储量动态变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10): 1408-1412. |
[12] |
朱勇, 林剑波, 高岩, 陈曦, 黄民生, 王国华. A2/O系统受低C/N冲击及修复前后的微生物活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10): 1070-1075. |
[13] |
郜玉楠;李伟光*;孙晓伟;孙 巍;刘 水. 优势菌在活性炭表面固定中生物量的变化规律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12): 1079-1083. |
[14] |
周玲玲;刘文君*;张永吉. 模拟给水管网中管壁生物膜生成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1): 83-86. |
[15] |
侯宪文;吴建军;徐建明. 铅-苄嘧磺隆对土壤微生物活性与群落结构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6):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