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SBAR中同步脱氮好氧颗粒污泥的菌种特性 |
杨凤林1;王芳1;张兴文1;柳丽芬1;齐爱玖1;宫正2 |
1.大连理工大学环境与生命学院 辽宁大连116023;2.辽宁师范大学生物系 辽宁大连116029 |
|
|
摘要 采用气提式内循环间歇反应器进行好氧颗粒污泥培养,用分批培养法对好氧颗粒污泥中具有脱氮作用的菌种进行分离纯化.对各菌种进行了鉴别,通过培养过程中对氧气条件的控制,考察了各菌种反硝化生长特性和需氧性.结果表明,好氧颗粒污泥纯化培养可得到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以及兼性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分离得到的反硝化菌在有氧反硝化条件下能够生长,因此好氧颗粒污泥中微生物具有多样性和较强的适应性,从侧面体现出好氧颗粒污泥微观结构的复杂性.
|
|
关键词 :
好氧颗粒污泥,
内循环间歇反应器,
同步脱氮,
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王杰, 彭永臻, 杨雄, 王淑莹. 不同碳源种类对好氧颗粒污泥合成PHA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360-2366. |
[2] |
张彦灼, 李文静, 李军, 卞伟, 李芸, 陈光辉. 固定床中好氧颗粒污泥动态吸附结晶紫染料[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726-1733. |
[3] |
刘文如, 阴方芳, 丁玲玲, 高玲慧, 王建芳, 沈耀良. 选择性排泥改善颗粒污泥亚硝化性能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 396-402. |
[4] |
吴昌永, 周岳溪. 厌氧/好氧运行方式对颗粒污泥形成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7): 1237-1243. |
[5] |
苏彩丽, 余泳昌, 任天宝, 张莎莎, 田园. SBR系统中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脱氮除硫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4): 522-526. |
[6] |
王电站, 周立祥. 好氧颗粒污泥法降解苯胺的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4): 527-532. |
[7] |
高景峰, 陈冉妮, 苏凯, 张倩, 彭永臻. 好氧颗粒污泥同时脱氮除磷实时控制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2): 180-185. |
[8] |
暴瑞玲, 于水利, 王玉兰, 左行涛, 王娟. 温度对好氧颗粒污泥脱氮性能及颗粒稳定性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7): 697-701. |
[9] |
高景峰*;郭建秋;陈冉妮;苏 凯;彭永臻. SBR 反应器排水高度与直径比对污泥好氧颗粒化的影响
[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6): 512-516. |
[10] |
刘 丽;任婷婷;徐得潜*;俞汉青. 高强度好氧颗粒污泥的培养及特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4): 360-364. |
[11] |
唐德友;刘和;李光伟;堵国成;陈坚;. 好氧颗粒污泥和絮状污泥脱氮性能及细菌种群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6): 0-0. |
[12] |
王景峰;王暄;季民;卢姗;杨造燕. 颗粒污泥膜生物反应器同步硝化反硝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4): 0-0. |
[13] |
张志;任洪强;张蓉蓉;魏翔;王晓蓉. pH值对好氧颗粒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6): 0-0. |
[14] |
王暄;王景峰;季民;毕源;杨造燕. 聚糖菌颗粒污泥的有机物吸收及胞内储存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5): 0-0. |
[15] |
王芳;杨凤林;刘毅慧;张兴文;周军. SBAR中好氧污泥颗粒化及其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24(6):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