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二松花江(哨口—松花江村段)20种有机污染物的迁移转化研究* |
王敏健 郎佩珍 |
东北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长春 |
|
|
摘要 该江段有机污染程度为最枯流量日>枯水期>平水期>丰水期;污染物的辑迁移转化过程间存在竞争。提出了六氯苯、四氯乙烯、四氯乙烷和乙苯在有关水文期的负荷削减率;排出了20种有机物的污染力顺序。
|
|
关键词 :
有机污染物,
EXAMS模式,
模式验证,
迁移转化,
负荷削减率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陈环宇, 柳景青, 魏宗元, 张慧慧, 何晓芳, 周晓燕, 裘尚德, 胡宝兰, 楼莉萍. 供水管网大口径管道管垢中污染物分布的径向差异[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706-2712. |
[2] |
杨文斌, 李阳, 孙共献. 穗花狐尾藻对外源15N在水-沉积物界面迁移转化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855-1862. |
[3] |
孔祥龙, 叶春, 李春华, 张来甲, 李永峰. 苦草对水-底泥-沉水植物系统中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539-549. |
[4] |
孙士权, 蒋昌波, 赵刚, 聂小保, 谭万春, 万俊力, 余关龙. 沸石覆盖原位控制湖泊内源中等活性有机磷迁移转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550-557. |
[5] |
陈子方, 赵勇胜, 孙家强, 白静, 刘璐, 周睿. 铅和铬污染包气带及再释放规律的实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9): 2211-2216. |
[6] |
王开然, 郭芳, 姜光辉, 边红燕. 15N和18O在桂林岩溶水氮污染源示踪中的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9): 2223-2230. |
[7] |
程幸荣, 赵俊波, 朱润良, 许银, 葛飞. 增强TMA改性膨润土吸附性能的方法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3): 638-643. |
[8] |
胡晴晖. 湄洲湾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估[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0): 2536-2544. |
[9] |
刘敏, 王兰辉. 城市地表系统POPs多介质循环过程与模拟研究进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1): 2018-2026. |
[10] |
谢凯, 张雁秋, 易齐涛, 严家平. 淮南潘一矿塌陷水域沉积物中磷的赋存和迁移转化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0): 1867-1874. |
[11] |
周海东, 黄霞, 王晓琳, 高密军, 文湘华. 两种工艺对污水再生水中微量有机物的去除效果[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8): 816-821. |
[12] |
高香玉, 崔益斌, 胡长伟, 钱新, 李梅. 太湖梅梁湾2008年有机污染物检测及环境影响度[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12): 1296-1300. |
[13] |
解建光, 张雪 李贺. 高速公路路面雨水径流有机污染物赋存状态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10): 1047-1051. |
[14] |
褚衍洋;徐迪民. 铁促电解法处理垃圾渗滤液中有机污染物[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1): 0-0. |
[15] |
金一和;刘晓;秦红梅;麻懿馨;范轶欧;张颖花;齐藤宪光;佐佐木和明;小泉昭夫. 我国部分地区自来水和不同水体中的PFOS污染[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24(2):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