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硫酸厂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的研究 |
孟紫强 张珂 张连珍 |
山西大学环保系,太原;中国辐射防护研究院,太原 |
|
|
摘要 本文对太原硫酸厂慢性接触二氧化硫(SO<sub>2</sub>)的40名工人外周血淋巴细胞的染色体畸变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接触SO<sub>2</sub>的工人其染色体畸变率和畸变细胞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工人组和对照组严重的染色体畸变类型(染色体环、易位和双着丝粒体)的平均频率分别为9.63‰和2.27‰,差异非常显著这意味着SO<sub>2</sub>是致人类细胞染色体断裂基因毒性因子,可引起细胞遗传物质的损伤,具潜在致突变效应。但是,接触SO<sub>2</sub>的年限与染色体畸变的数量无关。吸烟未能诱发染色体畸变。
|
|
关键词 :
二氧化硫,
染色体畸变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王艳君, 郑晓玲, 何鹰, 张栋, 王保栋. 环境水中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检测方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6): 1040-1045. |
[2] |
姚芝茂, 邹兰, 王宗爽, 武雪芳. 我国中小型燃煤锅炉SO2排放特征与控制对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增刊): 1-5. |
[3] |
高健, 王韬, 柴发合, 王文兴. 长江三角洲大气颗粒物生成-成长过程的研究
——不同气团影响下的过程特征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7): 931-940. |
[4] |
解静芳;孟紫强. SO2衍生物对小鼠脾、胃组织蛋白质的氧化损伤[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5): 0-0. |
[5] |
孟紫强;张波;秦国华;李瑞金. 二氧化硫对小鼠不同脏器DNA的损伤作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4): 0-0. |
[6] |
程为;辛宝平;霍祥明;李玉平. 用微生物转化-化学沉淀法从烟气SO2中制取ZnS[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4): 0-0. |
[7] |
徐成凯;胡正义;蔡祖聪;王体健;何园球;曹志洪. 大气沉降向林地(小叶栎)输入硫素通量的观测[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24(3): 0-0. |
[8] |
武冬梅;孟紫强. 二氧化硫和铅联合染毒对小鼠遗传物质的损伤[J].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23(5): 0-0. |
[9] |
孙文寿;吴忠标;谭天恩. 烟气脱硫过程中添加剂对石灰石的促溶作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22(4): 0-0. |
[10] |
孟紫强;张波. 二氧化硫吸入对大鼠脑组织细胞的氧化损伤作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01, 21(5): 0-0. |
[11] |
孟紫强;桑楠;张波. 二氧化硫体内衍生物诱发CHL细胞染色体畸变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20(1): 0-0. |
[12] |
刘炳江;郝吉明;贺克斌;柴发合;薛志刚;樊元生;刘孜;赵维钧. 中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区划及实施政策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18(1): 0-0. |
[13] |
张义贤. 三价铬和六价铬对大麦毒害效应的比较[J]. 中国环境科学, 1997, 17(6): 0-0. |
[14] |
周学龙;郝吉明;傅立新;李琪琳. 我国东部地区硫沉降模拟研究──模式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1996, 16(5): 0-0. |
[15] |
郝吉明;周学龙;傅立新;李琪琳. 我国东部地区硫沉降模拟研究──模式开发和性能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1996, 16(4):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