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水质评价的一种新方法——模糊综合指数法 |
邓峰 |
宁波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所,宁波 |
|
|
摘要 本文讨论了目前流行的水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的缺陷,同时将模糊综合评判的优点与经典水质综合指数相结合,构造出一种新的综合指数法——水质模糊综合指数法。大量计算表明,该方法具有许多优越性。
|
|
关键词 :
水质评价,
模糊综合指数,
模糊综合评判,
隶属度函数,
权重值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李祚泳, 张正健. 基于回归支持向量机的指标规范值的水质评价模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8): 1502-1508. |
[2] |
孙迎雪, 吴光学, 胡洪营, 郭昉, 吴毅晖, 郭玉梅. 基于达标保证率的昆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6): 1113-1119. |
[3] |
张欣莉;丁晶;李祚泳;金菊良. 投影寻踪新算法在水质评价模型中的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20(2): 0-0. |
[4] |
李清雪;陶建华. 应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指数评价海域富营养化[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6): 0-0. |
[5] |
钱黎明;钟育彬;林伟华. 水源水细菌SOS反应与模糊综合评判的比较[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4): 0-0. |
[6] |
史晓新;夏军. 水环境质量评价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及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1997, 17(2): 0-0. |
[7] |
马正学;宋玉珍;刘红岩. 用原生动物评价黄河兰州段的水质[J]. 中国环境科学, 1994, 14(6): 0-0. |
[8] |
蔡煜东;许伟杰. 用微生物群落评价水系的自组织人工神经网络方法[J]. 中国环境科学, 1994, 14(6): 0-0. |
[9] |
史宝忠. 水质评价的一种新方法──水质综合特征模式[J]. 中国环境科学, 1994, 14(4): 0-0. |
[10] |
李惠明 尚广萍. 水质现状评价数学模型综合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1, 11(5): 0-0. |
[11] |
劳期团. 模糊数学方法在水库水质综合判别中的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1989, 9(3): 0-0. |
[12] |
孙幼平 熊端责. 模糊数学在水质综合评价中的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1988, 8(3):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