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重庆长江嘉陵江交汇段浮游藻类组成及变化 |
张智;宋丽娟;郭蔚华 |
重庆大学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重庆400045 |
|
|
摘要 从重庆长江与嘉陵江交汇段水体中鉴定出浮游藻类6门,45属,85种(包括变种).种群构成比例为硅藻65.9%,绿藻20.0%,蓝藻7.0%,其它7.1%.各监测点藻类细胞密度变幅为0.95×104~3.86×104个/L,硅藻中的直链藻、脆杆藻、舟形藻、桥弯藻等占优势.硅藻随环境因素及水文条件等呈现一定的季节变化,其数量与水温基本呈反相关关系.
|
|
关键词 :
三峡库区,
藻类组成,
优势种,
藻类变化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刘奕伶, 葛继稳, 李艳元, 彭凤姣, 甘娟, 谷金普. 古夫河着生藻类优势种体积与水质因子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182-2191. |
[2] |
张成, 宋丽, 王定勇, 孙荣国, 张金洋. 三峡库区消落带甲基汞变化特征的模拟[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 499-504. |
[3] |
李斌, 徐丹丹, 王志坚, 岳兴建, 齐泽民, 张耀光. 三峡库区蓄水175m对汉丰湖不同生物类群δ13C、δ15N值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8): 1426-1432. |
[4] |
李梦婕, 江韬, 何仁江, 木志坚, 李雪梅, 魏世强, 谢德体. 岩石风化对三峡库区农业小流域水化学特征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8): 1495-1501. |
[5] |
李梦婕, 江韬, 何仁江, 木志坚, 魏世强, 谢德体. 三峡库区典型农田小流域水化学特征及变化规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6): 1062-1068. |
[6] |
刘丽琼, 魏世强, 江韬. 三峡库区消落带土壤重金属分布特征及潜在风险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7): 1204-1211. |
[7] |
张军以, 苏维词, 张凤太. 基于PSR模型的三峡库区生态经济区土地生态安全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6): 1039-1044. |
[8] |
张智;曾晓岚;王利利;吕平毓. 泥沙沉降对水库富营养化指标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2): 0-0. |
[9] |
周广杰;况琪军;胡征宇;蔡庆华. 三峡库区四条支流藻类多样性评价及“水华”防治[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3): 0-0. |
[10] |
王振红;桂和荣;罗专溪;袁文华. 采煤塌陷塘浮游生物对矿区生态变化的响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1): 0-0. |
[11] |
陈西平**. 计算降雨及农田径流污染负荷的三峡库区模型*[J]. 中国环境科学, 1992, 12(1):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