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植物对SO2的敏感性与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关系 |
郐晓燕 刘厚田 柳若安 邢冠华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北京 |
|
|
摘要 对植物幼苗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测定发现,农作物SOD酶活性高于蔬菜,而作物中双子叶植物SOD酶活性又高于单子叶植物。对植物进行SO2急性伤害处理,以0.5~3.0ppm熏气处理4~8小时,发现熏气进行刊6小时,酶活性上升到最高。熏气时间越短,对SO2浓度越敏感。SO2慢性伤害处理中,以0.1,0.5ppm熏气处理21天,发现基础SOD酶活性较高的菜豆(134U)与基础酶活性较低的矮牵牛(76U)有不同的酶活性变化类型。在SO2逆境下,基础SOD酶活性较高的植物经诱导后,SOD酶活性迅速,持续上升;而基础酶活性较低的植物,虽经诱导,SOD酶活性上升较慢,一定时间后转而下降。
|
|
关键词 :
SOD,
SO2,
植物,
敏感性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宋伦, 宋广军, 王年斌, 赵海勃, 田金, 杨爽, 杜静. 辽东湾网采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的胁迫响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764-2771. |
[2] |
生贺, 于锦秋, 刘登峰, 董军. 乳化植物油强化地下水中Cr(VI)的生物地球化学还原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693-1699. |
[3] |
杨文斌, 李阳, 孙共献. 穗花狐尾藻对外源15N在水-沉积物界面迁移转化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855-1862. |
[4] |
杨平, 何清华, 仝川. 闽江口不同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温度敏感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879-888. |
[5] |
孔祥龙, 叶春, 李春华, 张来甲, 李永峰. 苦草对水-底泥-沉水植物系统中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539-549. |
[6] |
刘军会, 高吉喜, 马苏, 王文杰, 邹长新. 内蒙古生态环境敏感性综合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591-598. |
[7] |
张玉凤, 田金, 杨爽, 李爱, 王年斌. 大连湾海域营养盐时空分布、结构特征及其生态响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236-243. |
[8] |
周慧敏, 冯剑丰, 朱琳, 李文娇. 温度、光照和磷酸盐脉冲输入对三角褐指藻的交互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244-250. |
[9] |
董军, 王敏, 刘登峰, 李文德, 钟笛, 温春宇, 秦传玉. 地下水化学成分对植物油改性纳米铁还原硝基苯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69-1775. |
[10] |
梁永贤, 尹魁浩, 胡泳涛, 刘宝章, 廖汝娥, 颜敏. 深圳地区臭氧污染来源的敏感性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6): 1390-1396. |
[11] |
王桂燕, 李锋, 史济月, 周启星. 四氯乙烯胁迫对草鱼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机理[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6): 1579-1585. |
[12] |
易梅森, 段洪涛, 张玉超, 马荣华. 浮游植物降解过程中的水体光学吸收特性变化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258-1267. |
[13] |
张质明, 王晓燕, 李明涛. 基于全局敏感性分析方法的WASP模型不确定性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336-1346. |
[14] |
周勤迁, 潘月鹏, 王剑, 刘子锐, 吉东生, 陈卫卫, 王跃思. 黑龙江海伦农业区冬春PM2.5和气态污染物污染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4): 844-851. |
[15] |
熊毅俊, 王朝晖, 王剑. 大亚湾浮游植物DNA指纹及其与群落结构的关系[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4): 1038-104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