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亚铁-过氧化氢氧化法处理染料中间体H酸生产废液的研究 |
祝万鹏,杨志华,王利** |
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 北京100084,**山西省煤矿设计院 |
|
|
摘要 H酸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液中含有大量萘的衍生物,对生物具有毒性,是目前最难处理的废水之一。本研究采用亚铁-过氧化氢氧化法对该废液进行处理,以改善它的可生化性能,降低水中有机物的溶解性,提高混凝处理效率。结果表明,最佳pH值为2~4,亚铁的适宜投加量为200mg/L,当H<sub>2</sub>O<sub>2</sub>投加量为30g/L时,COD去除率为50%,废水已具有可生化性。经亚铁-过氧化氢氧化处理(H<sub>2</sub>O<sub>2</sub>的投加量为3g/L)后的废液,再用FeCl<sub>3</sub>进行两级混凝处理(FeCl<sub>3</sub>的量分别为15和5g/L),COD的去除率达90%,H酸氧化过程中,HO先和萘环上的钝化基团发生置换反应,使萘环活化,进一步氧化,萘环裂解,最终转化为无机物。研究结果对提高该种废水生物处理效率有实用意义。
|
|
关键词 :
H酸,
Fenton试剂,
亚铁,
过氧化氢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刘佳露, 卢伟, 张凤君, 苏小四, 朱永娟, 李仁声, 吕聪. 活化过硫酸盐氧化地下水中苯酚的动力学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677-2681. |
[2] |
李东明, 白建峰, 张承龙, 戴珏, 苑文仪, 邓明强, 毛文雄, 王景伟. 嗜酸氧化亚铁硫杆菌处理线路板行业污泥的无害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079-2086. |
[3] |
李明玉, 赵倩, 曾小龙, 刁增辉, 宋琳. TiO2光电催化中光生电子降解对苯醌的行为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397-1402. |
[4] |
谢小兰, 余光伟, 种云霄, 龙新宪. 污染河流底泥亚铁氧化硝酸盐还原菌分离及代谢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554-1562. |
[5] |
刘奋武, 高诗颖, 崔春红, 梁剑茹, 周立祥. Ca2+对酸性硫酸盐环境中次生铁矿物合成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4): 1142-1148. |
[6] |
黎宝林, 李明玉, 刘海豪, 曹刚, 任刚, 宋琳, 叶向东. 络合-氧化-还原耦合方法脱除烟气中NOx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125-1130. |
[7] |
刘奋武, 高诗颖, 王敏, 卜玉山, 崔春红, 周立祥. 镁离子对氧化亚铁硫杆菌生物合成次生铁矿物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3): 713-719. |
[8] |
甘莉, 刘贺琴, 王清萍, 陈祖亮. 氧化亚铁硫杆菌生物浸出污泥中的重金属离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0): 2617-2623. |
[9] |
许治国, 朱能武, 杨崇, 吴平霄. 废旧线路板中主要有价金属的生物反应器浸出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 201-206. |
[10] |
孙雪梅, 刘碧云, 鲁志营, 吴振斌. 焦性没食子酸对铜绿微囊藻的氧化胁迫效应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0): 1835-1841. |
[11] |
张萌, 邱琳, 于晓晴, 郑平. 亚铁盐除磷工艺的优化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7): 1223-1227. |
[12] |
张哲, 杨琛, 党志, 舒小华. 硫化物矿山尾矿缓释抑菌剂滴丸的制备及性能测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6): 1087-1092. |
[13] |
张欣, 吴昌永, 石忠涛, 宋玉栋, 周岳溪. CLT酸生产废水的Fenton氧化预处理试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4): 630-634. |
[14] |
江涛, 陈文静, 吴霓, 江天久. 海洋卡盾藻日本株过氧化氢产生的影响因素[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11): 1864-1869. |
[15] |
李江颂, 王健行, 李日强, 王爱英. 荧光增白剂生产废水不同预处理方法的比较[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11): 1459-146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