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污泥减容的关键技术—剩余活性污泥的气浮浓缩法 |
何群彪,高廷耀 |
同济大学环境工程学院 上海200092 |
|
|
摘要 研究了溶气气浮法用于浓缩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的工艺设计参数,并将它与传统的重力浓缩法相比较。通过小试及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进泥条件下(进泥浓度为2~4g/L),采用气浮浓缩法获得的污泥含固率为3.5%~3.9%,而重力浓缩法仅为1.2%~2.5%;并且气浮浓缩法的水力负荷、固体负荷高达150~200m3/m2·d、350~450kg/m2·d,而重力浓缩法仅为10~15m3/m2·d、20~50ks/m2·d。研究结果还表明:剩余活性污泥的气浮浓缩法相比于重力浓缩法具有浓缩效果好、运行效率高等优点,另外对两种方法的经济技术分析也表明,气浮浓缩法更具有优越性。
|
|
关键词 :
剩余活性污泥,
减容化,
浓缩,
气浮法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王朝朝, 李思敏, 郑照明, 李军. 污泥浓缩过程下膜生物反应器的生物特性与膜渗透性评估[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367-2374. |
[2] |
何强, 孙兴福, 艾海男, 刘鸿霞, 李茂林. 两相一体式污泥浓缩消化反应器运行效能及其微生物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1): 2039-2046. |
[3] |
欧阳建新, 施周, 崔凯龙, 钟华, 梁运姗. 微生物复合菌剂对污泥好氧堆肥过程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2): 253-258. |
[4] |
王新华, 吴志超, 李秀芬. 平板膜在污泥浓缩消化处理中的应用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1): 62-67. |
[5] |
张艳, 李圭白, 陈杰. 采用浸没式超滤膜技术处理东江水的中试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1): 6-10. |
[6] |
王玉恒;王启山*;吴玉宝;石 岩;安 毅. 絮凝方式对藻类絮体形态、强度及气浮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4): 355-359. |
[7] |
蹇兴超;吴天宝;Mathias Ernst. 臭氧和好氧生物法处理污水处理厂出水的纳米过滤浓缩液[J].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18(4): 0-0. |
[8] |
郎佩珍;王毅;王宁;罗雪梅;包明;丁蕴铮. 鲤鱼对2,6-二硝基甲苯的生物浓缩、消除与代谢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7, 17(2): 0-0. |
[9] |
朱寿彭;杨占山. 低剂量浓缩铀对脾淋巴细胞DNA合成和UDS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1995, 15(5): 0-0. |
[10] |
张楚瑜. 两步浓缩法回收水中病毒的有效性*[J]. 中国环境科学, 1989, 9(6):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