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我国SO2和NO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和历史趋势 |
王文兴,王纬,张婉华,洪少贤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北京100012 |
|
|
摘要 根据我国燃料消费、燃料的含硫量和硫与氮氧化物排放因子,计算我国各地区SO2和NOX排放强度地理分布。结果指出,我国原煤含硫量为1.12%。1990年全国SO2和NOX的排放量分别为1751.8万t和842.2万t,排放强度最大的地区是中东部地区,即辽宁、河北、山东、山西和浙江。这些地区平均排放强度大于7t/km2·a。还估算了全国1950~1990年SO2和NOX历年的排放量。
|
|
关键词 :
含硫量计算,
二氧化硫,
氮氧化物,
排放强度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田中华, 杨泽亮, 蔡睿贤. 广东省能源消费碳排放分析及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885-1891. |
[2] |
金陶胜, 陈东, 付雪梅, 李雅琦, 易忠芹, 陆凯波. 基于油耗调查的2010年天津市农业机械排放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8): 2148-2152. |
[3] |
黎宝林, 李明玉, 刘海豪, 曹刚, 任刚, 宋琳, 叶向东. 络合-氧化-还原耦合方法脱除烟气中NOx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125-1130. |
[4] |
梁俊宁, 陈洁, 卢立栋, 王佩. 煤化工行业氮氧化物排放系数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4): 862-868. |
[5] |
安俊岭, 李颖, 汤宇佳, 陈勇, 屈玉. HONO来源及其对空气质量影响研究进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 273-281. |
[6] |
宋兵跃, 胡可臻, 吴建平, 周杨. 不同交通模式下CO和NOx的暴露水平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1): 2734-2740. |
[7] |
王晓燕, 李克强, 梁生康, 张丽, 王修林. 经济与环境综合约束下的青岛市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0): 2714-2720. |
[8] |
王艳君, 郑晓玲, 何鹰, 张栋, 王保栋. 环境水中总挥发性有机硫化物的检测方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6): 1040-1045. |
[9] |
陈鹏飞, 张蔷, 权建农, 高扬, 赵德龙, 孟筠旺. 北京地区3500m高空内污染物的时空分布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0): 1729-1735. |
[10] |
李新艳, 李恒鹏. 中国大气NH3和NOx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 37-42. |
[11] |
姚芝茂, 邹兰, 王宗爽, 武雪芳. 我国中小型燃煤锅炉SO2排放特征与控制对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增刊): 1-5. |
[12] |
朱环, 汤庆合. 上海市火电行业NOx排污费征收标准及情景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5): 871-875. |
[13] |
蔡彦枫, 王体健, 谢旻, 江飞. O3查算表的建立及其在区域空气质量模式中的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7): 871-878. |
[14] |
高健, 王韬, 柴发合, 王文兴. 长江三角洲大气颗粒物生成-成长过程的研究
——不同气团影响下的过程特征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7): 931-940. |
[15] |
唐晓龙;郝吉明;易红宏;宁平;李俊华. 活性炭改性整体催化剂上低温选择性还原NOx[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6):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