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沿岸污染带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方法 |
黄时达 刘光前 朱庆 钱骏 |
四川省环境保护科研监测所,成都 |
|
|
摘要 本文在总结三峡库区沿岸污染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沿岸污染带的新定义及其计算模式和评价系统。开辟了一条定量评价水环境中各种污染带污染程度的新途径,为水环境污染带的控制和治理提供了调查、评价的应用理论和实用方法。
|
|
关键词 :
江河湖泊,
污染带,
评价指标,
计算摸式,
评价方法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王寿兵, 马小雪, 陈雅敏, 冯述青, 樊正球 . 面向生命周期评价的土地利用生态影响评价方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6): 1141-1146. |
[2] |
刘聚涛, 高俊峰, 赵家虎, 黄佳聪, 姜加虎. 太湖蓝藻水华灾害程度评价方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6): 829-832. |
[3] |
但智钢, 段宁, 郭玉文, 李旭华. 基于分解模型的全过程节能减排定量评价方法及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6): 852-857. |
[4] |
杨志新;郑大玮;冯圣东. 北京市农田生产的负外部效应价值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1): 0-0. |
[5] |
孙涛;杨志峰;. 河口生态系统恢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及其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24(3): 0-0. |
[6] |
郭秀锐;杨居荣;毛显强. 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初探[J].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22(6): 0-0. |
[7] |
黄敏纯;高诚辉;林述温;范扬波;姜海;金怡果. 绿色制造评价系统与评价方法的研究及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01, 21(1): 0-0. |
[8] |
李巍;杨志峰. 与可持续性相关的政策环境影响的评价方法[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ZK): 0-0. |
[9] |
姜迎全;盛玉钊;席德立. 民用清洁煤技术的定量评价与筛选[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6): 0-0. |
[10] |
朱发庆;吕斌. 长江武汉段工业港酚污染带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6, 16(2): 0-0. |
[11] |
吕恩珊. 长江梅山段的污染带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2, 12(1): 0-0. |
[12] |
薛达元 蒋明康 李正方 黄致远 宗世贤 杨开红. 苏浙皖地区珍稀濒危植物分级指标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1, 11(3): 0-0. |
[13] |
劳期团. 模糊数学方法在水库水质综合判别中的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1989, 9(3): 0-0. |
[14] |
谭建强 曾雁湘 顾丁锡. 湖泊岸边污染带水质预测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88, 8(1):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