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森林冠层对酸雨的反应及其影响 |
曹洪法 王玮 高映新 舒俭民 刘燕云 陈延智 孙文舜 任毅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研究所,北京;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北京 |
|
|
摘要 在四川省峨嵋山海拔3000~3045m的冷杉针叶林和海拔900m以下的尖叶榕—粟阔叶林进行了酸雨的冠层过程的研究,分析酸雨对森林冠层营养离子的析出作用,比较两种不同类型的森林冠层对酸雨溶液化学的影响。结果指出,酸雨引起森林冠层中Ca<sup>2+</sup>、Mg<sup>2+</sup>、K<sup>+</sup>、SO<sup>2-</sup><sub>4</sub>、No<sub>3</sub><sup>-</sup>等营养离子的大量淋失。Mg<sup>2+</sup>、Ca<sup>2+</sup>阳离子的析出量随雨水酸度增加而增加。冠层雨溶液化学强烈地受到中性盐离子富集的影响。森林冠层对输入酸雨的酸碱化学有强烈影响,阔叶林尖叶榕一粟冠层对输入的酸雨有强烈的中和缓冲作用,吸收和消耗酸雨中的H<sup>+</sup>,降低了酸雨的酸度;针叶林冷杉冠层使输入的酸雨进一步酸化,增加了进入森林土壤雨水的酸度。
|
|
关键词 :
森林冠层,
酸雨,
相互影响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胡炳清, 易鹏, 段宁, 赵德刚, 赵金民, 程轲. 影响精确界定我国酸雨区空间分布的因素探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917-924. |
[2] |
邹德龙, 罗栩羽, 范绍佳, 钟流举, 樊琦. 不同天气系统影响下广东省酸雨特征对比分析
——气象场数值模拟
[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8): 1439-1446. |
[3] |
李娟, 郭志英, 梁月琴, 杨海友, 于水. 腐殖酸及酸雨对贫铀在土壤中迁移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增刊): 84-88. |
[4] |
张勇, 王连喜, 陈书涛, 胡正华, 沈小帅, 史艳姝. 模拟酸雨对北亚热带天然次生林土壤呼吸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9): 1541-1547. |
[5] |
樊琦, 罗栩羽, 范绍佳, 易建平, 丁知明, 钟流举, 王安宇, 冯瑞权. 湖南衡山春季一次酸雨过程气象条件的数值模拟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7): 879-887. |
[6] |
李佳, 李巍, 侯锦湘, 高芳. 贵州地区酸雨作用下典型森林植被冠层淋溶规律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10): 1297-1302. |
[7] |
赵国华, 罗兴章, 郑正, 高顺枝, 冯景伟, 聂耳, 倪利晓. 模拟酸雨对沙柱中废弃线路板组成元素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12): 1312-1317. |
[8] |
樊 琦;范绍佳*;钟流举;王安宇;冯瑞权. 华南地区典型酸雨过程气象条件的数值模拟[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3): 279-283. |
[9] |
毕晓辉;冯银厂;朱坦;陈魁. 大气颗粒物酸缓冲能力来源解析技术与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5): 0-0. |
[10] |
纪雷;林雨霏;毕言锋;侯忠新;赵中华;孙健. 黄海西部降水pH值的年度及季节统计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07, 27(3): 0-0. |
[11] |
欧阳学军;周国逸;黄忠良;彭闪江;刘菊秀;李炯. 土壤酸化对温室气体排放影响的培育实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4): 0-0. |
[12] |
王淑兰;张远航;钟流举;李金龙;于群. 珠江三角洲城市间空气污染的相互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2): 0-0. |
[13] |
刘广深;许中坚;周根娣;刘维屏. 模拟酸雨作用下红壤镉释放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24(4): 0-0. |
[14] |
许中坚;刘广深;刘维屏. 模拟酸雨影响下红壤中硼的释放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23(5): 0-0. |
[15] |
徐冬梅;刘广深;许中坚;王黎明;刘维屏. 模拟酸雨对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及机理[J].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23(2):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