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硝基苯好氧降解的共基质及生物协同作用 |
韦朝海;侯轶;任源;谢波;吴超飞 |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学院 广东广州510640 |
|
|
摘要 通过研究多菌种多基质条件下硝基苯的降解以便寻找提高实际废水处理效率的途径,从不同菌源中筛选与驯化获得硝基苯的高效降解菌枯草芽孢杆菌、门多萨假单孢菌、肺炎克雷伯氏菌及人苍白杆菌.研究这些菌种好氧降解硝基苯过程中的生物协同作用及其基质效应,构建实际废水处理的生物降解体系.结果表明,枯草芽孢杆菌和人苍白杆菌之间存在协同降解作用.加入人苍白杆菌后可使质量浓度为232.0mg/L硝基苯被完全降解的时间从145h缩短为85h;由枯草芽孢杆菌、门多萨假单孢菌和肺炎克雷伯氏菌组成的混合降解实验发现,枯草芽孢杆菌和门多萨假单孢菌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互抑制作用;当加入肺炎克雷伯氏菌后抑制作用消失,降解速度加快.复合菌的作用明显优于各菌单独作用或任何两种菌之间的配合效果.经氯霉素制药厂含硝基苯实际废水的检验,混合菌在降解硝基苯的同时也使COD成分得到有效去除.
|
|
关键词 :
硝基苯,
好氧降解,
共基质,
生物协同作用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张娜, 陈日, 张海涛, 洪梅. 模拟地下水中重碳酸盐浓度对零价铁还原硝基苯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8): 2010-2016. |
[2] |
董军, 王敏, 刘登峰, 李文德, 钟笛, 温春宇, 秦传玉. 地下水化学成分对植物油改性纳米铁还原硝基苯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69-1775. |
[3] |
赵艳民, 秦延文, 郑丙辉, 张雷, 马迎群. 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应急健康风险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328-1335. |
[4] |
孙瑞珠, 马玉龙, 张娟, 张作义, 王艳, 王敏, 马志强. 泰乐菌素降解菌的筛选及其降解动力学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4): 722-727. |
[5] |
付正茹, 冯艳丽, 任青青, 曾翠平, 邹婷. 上海市大气PM2.5中羰基化合物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1): 1937-1945. |
[6] |
孙远军. 淀山湖蓝藻碎屑的好氧降解和营养盐释放规律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1): 2047-2052. |
[7] |
苏燕, 赵勇胜, 赵妍, 薄艳蓉, 王贺飞, 王玮瑜. 工业铁屑(零价铁)还原硝基苯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8): 1452-1455. |
[8] |
许超, 董军, 马小兰, 牛波, 娄权正. 微生物异化还原铁氧化物体系对硝基苯的降解作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9): 1472-1476. |
[9] |
邢立群, 郑新梅, 刘红玲, 于红霞, 张效伟. 中国主要河流中硝基苯生态风险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2): 301-306. |
[10] |
周岩梅, 张琼, 刁晓华, 李晓玥. 硝基苯和西维因在活性炭上的吸附效果及动力学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9): 1177-1182. |
[11] |
李坤权, 郑正, 罗兴章, 蒋剑春. KOH活化微孔活性炭对对硝基苯胺的吸附动力学[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2): 174-179. |
[12] |
孙凌, 李轶, 胡洪营. 活性炭固定耐冷菌对硝基苯的降解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9): 941-945. |
[13] |
罗坤, 高士祥*, 王连生. 硝基苯类化合物对斜生栅藻毒性的HQSAR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7): 751-755. |
[14] |
尹菁菁;张彭义*. VUV/TiO2/H2O2法去除水中微量硝基苯
[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8): 689-693. |
[15] |
杨 健*;易当皓;赵丽敏;邓德汉. 蚯蚓生物滤池处理剩余污泥的效果[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10): 892-897.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