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32P后标记法检测贝类鳃中的DNA加合物 |
徐立红1,林群声2,郑金树2
|
1.浙江大学劳动卫生与环境卫生研究所 浙江杭州310031;2.香港城市大学生物及化学系 香港 |
|
|
摘要 建立了用32P后标记技术检测DNA加合物的方法,研究了不同水质海湾的贝类鳃中DNA加合物水平同时测定了除鳃外贝的其他软组织中多环芳烃(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软组织中PAHs含量低的贝其鳃中加合物水平比PAHs含量高的贝的加合物水平低,即DNA加合物水平与贝组织中PAHs含量有关.
|
|
关键词 :
32P后标记法,
加合物,
贝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孙元敏, 马志远, 黄海萍. 我国海岛潮间带贝类体中重金属含量及其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574-578. |
[2] |
秦赛赛, 翟秋敏, 杜睿, 梁宗敏, 杜鹏瑞, 路则栋, 李梓铭. 冻融对内蒙古温带贝加尔针茅草甸草原N2O通量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9): 2334-2341. |
[3] |
陈艳梅, 高吉喜, 刁兆岩, 吕世海, 常学礼, 冯朝阳. 呼伦贝尔草原植被覆盖度估算的光谱模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9): 1287-1292. |
[4] |
蒲晓, 程红光, 龚莉, 齐晔, 郝芳华. 中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四方信号博弈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2): 168-174. |
[5] |
杨永亮;潘静;李悦;石磊;殷效彩;李凤业;Kevin Jones. 青岛近海沉积物PCBs的水平与垂直分布及贝类污染[J].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23(5): 0-0. |
[6] |
程世庆;魏恩宗;施正伦;骆仲泱;岑可法. 贝壳流化床燃烧脱硫的试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22(4): 0-0. |
[7] |
王寒;胡二邦. 用切尔诺贝利事故资料对长距离烟团模式有效性的评估[J].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20(ZK): 0-0. |
[8] |
江天久;尹伊伟;骆育敏;王朝晖;陈菊芳;齐雨藻. 广东大亚湾和大鹏湾麻痹性贝类毒素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20(4): 0-0. |
[9] |
陈加平;徐立红;吴振斌;张甬元;林群声. 苯并(a)芘致毒的鱼的分子生态毒理学指标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5): 0-0. |
[10] |
孟紫强. 应用32P-后标记技术对苯醌和氢醌处理人血淋巴细胞形成DNA加合物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7, 17(3): 0-0. |
[11] |
贺广凯. 黄渤海沿岸经济贝类体中重金属残留量水平[J]. 中国环境科学, 1996, 16(2): 0-0. |
[12] |
胡二邦;刘兴增;张和原. 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后果模式估算国际比对[J]. 中国环境科学, 1995, 15(4):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