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七种杀虫剂对两种常见水蛭急性毒性效应的研究* |
杨潼 张甫英 |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武汉 |
|
|
摘要 本文论述使用标准急性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七种杀虫剂:五氯酚钠、敌百虫、敌敌畏,硫酸铜、林丹、二嗪哝和马拉硫磷对宽身舌蛭(<I>Clossiphonia late</I>)和八目石蛭(<I>Erpobde- lla octoculata</I>)的影响。结果表明:硫酸铜对两种水蛭的毒性最大,其半数致死浓度(LC<sub>50</sub>)为0.086和O.20ppmt敌敌畏(0.325和0.18ppm)与五氯酚钠(0.32和1.0ppm)次之;宽身舌蛭对大部分杀虫剂均较八日石蛭和白鲢鱼种敏感得多,某些杀虫剂则敏感性接近,因此我们推荐用这种水蛭作为毒性试验和监测水质污染的一种动物材料。
|
|
关键词 :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
杀虫剂,
水蛭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姜东生, 李梅, 崔益斌. 重金属和氯酚对霍甫水丝蚓的急性毒性及水环境安全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6): 1572-1578. |
[2] |
吴本丽, 曹岩, 罗思, 王剑伟. 封闭群稀有鮈鲫对几种常见化学品的敏感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4): 1059-1066. |
[3] |
林琎, 王红艳, 王开运, 范维娣, 许辉, 刘杰. 氟吡菌胺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2): 3230-3236. |
[4] |
李秀环, 苗建强, 李华, 慕卫, 刘峰. 有机硅助剂Breakthru S240对大型溞的毒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7): 1328-1334. |
[5] |
李建华, 阚海峰, 毛亮, 高士祥. pH值和硬度对两种氯酚类化合物对大型溞急性毒性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2): 2251-2256. |
[6] |
杜青平, 刘伍香, 袁保红, 贾晓珊. 1,2,4-三氯苯对斑马鱼生殖和胚胎发育毒性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4): 736-741. |
[7] |
卢珩俊, 陆胤, 徐冬梅, 魏超, 陈梅兰. 咪唑类离子液体系列对卤虫的急性毒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3): 454-460. |
[8] |
徐冬梅, 许晓路, 刘文丽, 刘维屏. 异丙甲草胺及其S型对映体对蚯蚓的急性毒性差异[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9): 1000-1004. |
[9] |
罗坤, 高士祥*, 王连生. 硝基苯类化合物对斜生栅藻毒性的HQSAR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7): 751-755. |
[10] |
余向阳;王冬兰;徐敦明;刘贤进;张兴;. 酰胺类除草剂与四种杀虫剂对蚯蚓的联合毒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ZK): 0-0. |
[11] |
胡莹莹;李爱;叶赛;吴迪;马德毅. 氯霉素对菲律宾蛤仔的急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ZK): 0-0. |
[12] |
欧晓明;张俐;裴晖;王晓光;樊德方. 新农药硫肟醚在土壤中的降解[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6): 0-0. |
[13] |
欧晓明;雷满香;王晓光;樊德方
. 小球藻对新杀虫剂HNPC-A9908的富集与降解[J].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23(5): 0-0. |
[14] |
徐殿斗;邓琳琳;李世红;柴之芳;毛雪瑛. 北京地区松叶中有机卤素污染物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23(3): 0-0. |
[15] |
孔德洋;高士祥;林志芬;王连生;蒋新. 环糊精及其衍生物对硝基化合物毒性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22(5):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