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南四湖底泥污染及其变化过程 |
张祖陆1,牛振国1,孙庆义2,沈吉3 |
1.山东师范大学地理系 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省济宁市水资源管理委员会 山东济宁272119;3.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08 |
|
|
摘要 为研究南四湖形成以来的污染变化过程,对微山湖、独山湖两湖底泥剖面的同位素测年、沉积速率进行了测定并作了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和重金属指标的测试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自湖泊形成以来2000余年的污染变化,可分为4个阶段,历史上污染变化受到黄河泛滥、开挖运河等事件的影响,近20年受现代工业污染影响显著.
|
|
关键词 :
南四湖,
底泥,
有机污染,
重金属污染,
污染变化过程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陈环宇, 柳景青, 魏宗元, 张慧慧, 何晓芳, 周晓燕, 裘尚德, 胡宝兰, 楼莉萍. 供水管网大口径管道管垢中污染物分布的径向差异[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706-2712. |
[2] |
赵永红, 张静, 周丹, 王春晖. 赣南某钨矿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477-2484. |
[3] |
于喜鹏, 宋绵, 张文静. 污染源半定量化的地下水有机污染风险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709-1718. |
[4] |
谢小兰, 余光伟, 种云霄, 龙新宪. 污染河流底泥亚铁氧化硝酸盐还原菌分离及代谢特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554-1562. |
[5] |
朱爱萍, 陈建耀, 江涛, 高磊, 陈怡东, 钟金龙. 北江流域横石河-翁江沿岸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506-515. |
[6] |
陈超, 钟继承, 范成新, 申秋实, 刘成. 疏浚对湖泛的影响:以太湖八房港和闾江口水域为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8): 2071-2077. |
[7] |
程幸荣, 赵俊波, 朱润良, 许银, 葛飞. 增强TMA改性膨润土吸附性能的方法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3): 638-643. |
[8] |
胡晴晖. 湄洲湾水体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污染特征与风险评估[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0): 2536-2544. |
[9] |
刘晓伟, 谢丹平, 李开明, 周伟坚, 王海军. 投加生物促生剂对底泥微生物群落及氮磷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增刊): 87-92. |
[10] |
吴彦瑜, 胡小英, 彭晓春, 洪鸿加. 电路板生产厂区土壤重金属垂向分布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增刊): 160-164. |
[11] |
韩永鹏, 李会泉, 陈波, 李强, 贾小平, 张靖峰, 张懿. 高铝粉煤灰资源化过程重金属环境影响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1): 2013-2017. |
[12] |
刘敏, 王兰辉. 城市地表系统POPs多介质循环过程与模拟研究进展[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1): 2018-2026. |
[13] |
胡小贞, 刘倩, 李英杰. 滇池福保湾植被重建对底泥再悬浮及营养盐释放的控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7): 1288-1292. |
[14] |
黄廷林, 杨凤英, 柴蓓蓓, 孙昕. 水源水库污染底泥不同修复方法脱氮效果对比实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1): 2032-2038. |
[15] |
王川, 杨朝晖, 曾光明, 汪理科, 徐海音, 谢华明. DTCR协同水泥固化/稳定化重金属污染底泥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1): 2060-2066.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