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A.eutrophus利用有机废水生产聚羟基烷酸 |
金大勇,陈坚,伦世仪 |
无锡轻工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环境生物技术研究室 江苏无锡214036 |
|
|
摘要 对真养产碱杆菌(A.eutrophus)利用有机废水生产聚羟基烷酸(PHA)的机理进行了探讨.比较了以4种有机酸为碳源生产PHA的情况,并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和进水碱度两种操作条件对合成废水生产PHA的影响.结果表明,A.eutrophus以丁酸为最佳碳源,PHA浓度达10.2g/L;进水碱度对合成废水生产PHA的影响比PHA更大.HRT5h,进水碱度8000mg/L时得到的PHA浓度为1.92g/L.
|
|
关键词 :
有机废水,
聚羟基烷酸,
水力停留时间,
碱度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王杰, 彭永臻, 杨雄, 王淑莹. 不同碳源种类对好氧颗粒污泥合成PHA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8): 2360-2366. |
[2] |
曹杰, 陈广银, 常志州, 叶小梅, 杜静. 有机负荷对秸秆床反应器厌氧生物产沼气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200-1206. |
[3] |
张燕, 祝惠, 阎百兴, 邓志强. 排水沟渠炉渣与底泥对水中氮、磷截留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6): 1005-1010. |
[4] |
郑国臣, 李建政, 昌盛, 张照韩, 官涤, 金羽, 郭静波, 卢海凤. ABR发酵系统运行特性及产氢效能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 75-81. |
[5] |
徐毅, 王占生, 杜晓文, 刘磊. HRT对一体式PTFE膜生物反应器运行效果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2): 2192-2198. |
[6] |
任健, 李军, 周军 张帅, 甘一萍. 两级完全混合发酵工艺开发碳源试验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12): 1249-1254. |
[7] |
雒维国;王世和;黄娟;鄢璐. 潜流型人工湿地冬季污水净化效果[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ZK): 0-0. |
[8] |
付融冰;杨海真;顾国维;张政. 潜流水平湿地对农业灌溉径流氮磷的去除[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6): 0-0. |
[9] |
穆军;章非娟;黄翔峰;李彦生;吴志超. 厌氧酸化-好氧光合细菌法处理含硫酸盐高浓度有机废水[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3): 0-0. |
[10] |
穆军;章非娟;黄翔峰;李彦生. 含硫酸盐高浓度有机废水酸化规律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2): 0-0. |
[11] |
金大勇;刘建勇;顾国维. 两种挥发性有机酸的浓度比值对生物除磷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2): 0-0. |
[12] |
樊耀亭;李晨林;侯红卫;卢会杰;赖俊吉
. 天然厌氧微生物氢发酵生产生物氢气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2, 22(4): 0-0. |
[13] |
潘碌亭;肖锦;朱云. 厌氧-好氧法处理特种有机工业废水的动态模拟实验[J]. 中国环境科学, 2000, 20(2): 0-0. |
[14] |
高海军;陈坚;堵国成;吴玉娴;伦世仪. 不同环境条件下聚羟基烷酸(PHAs)薄膜生物降解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1997, 17(4): 0-0. |
[15] |
李金惠;汤鸿霄. 酸化容量模式及其理论计算方法探讨[J]. 中国环境科学, 1996, 16(6):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