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首钢邻山和植物园植物叶片含硫量的对比 |
刘艳菊,丁辉,王辉 |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 北京100089 |
|
|
摘要 采用比浊法消解和定容、IRIS advantage型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测定首钢邻山的17种植物叶片和北京植物园邻山相应的植物种类叶片含硫量.结果表明,茜草等5种植物叶片在两个样点的含硫量均排列在前5位,并与其余的植物种类叶片含硫量有显著差异,说明对硫的积累能力强.首钢邻山的植物中,臭椿等5种植物叶片的含硫量极显著高于植物园邻山的相应种,推断其在重污染区的吸硫能力较强.植物园邻山的茜草等5种植物叶片的含硫量极显著高于首钢邻山相应种,推断其在轻度污染区的吸硫能力表现更为突出.
|
|
关键词 :
植物,
含硫量,
污染源区,
吸污力,
绿化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宋伦, 宋广军, 王年斌, 赵海勃, 田金, 杨爽, 杜静. 辽东湾网采浮游植物粒级结构的胁迫响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9): 2764-2771. |
[2] |
生贺, 于锦秋, 刘登峰, 董军. 乳化植物油强化地下水中Cr(VI)的生物地球化学还原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693-1699. |
[3] |
杨文斌, 李阳, 孙共献. 穗花狐尾藻对外源15N在水-沉积物界面迁移转化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855-1862. |
[4] |
孔祥龙, 叶春, 李春华, 张来甲, 李永峰. 苦草对水-底泥-沉水植物系统中氮素迁移转化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539-549. |
[5] |
张玉凤, 田金, 杨爽, 李爱, 王年斌. 大连湾海域营养盐时空分布、结构特征及其生态响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236-243. |
[6] |
周慧敏, 冯剑丰, 朱琳, 李文娇. 温度、光照和磷酸盐脉冲输入对三角褐指藻的交互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244-250. |
[7] |
董军, 王敏, 刘登峰, 李文德, 钟笛, 温春宇, 秦传玉. 地下水化学成分对植物油改性纳米铁还原硝基苯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769-1775. |
[8] |
易梅森, 段洪涛, 张玉超, 马荣华. 浮游植物降解过程中的水体光学吸收特性变化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258-1267. |
[9] |
熊毅俊, 王朝晖, 王剑. 大亚湾浮游植物DNA指纹及其与群落结构的关系[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4): 1038-1044. |
[10] |
向速林, 朱梦圆, 朱广伟, 许海. 太湖东部湖湾大型水生植物分布对水质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1): 2881-2887. |
[11] |
叶春, 王博, 李春华, 叶斌, 江源, 孔祥龙. 沉水植物黑藻腐解过程中营养盐释放过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0): 2653-2659. |
[12] |
耿文华, 陈继淼, 冯剑丰, 朱琳. 辽河浮游植物群落及生物多样性基准验证[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 239-245. |
[13] |
刘爱萍, 任秀文, 姜国强, 李开明, 陈中颖. 大亚湾海域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与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增刊): 66-73. |
[14] |
吴雅丽, 许海, 杨桂军, 朱广伟, 秦伯强. 太湖春季藻类生长的磷营养盐阈值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9): 1622-1629. |
[15] |
雒焕章, 南忠仁, 胡亚虎, 金诚, 王宁. 不同螯合剂处理下杨树对土壤中Cd的吸收和富集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3): 461-465.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