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滇池沉积物磷负荷估算 |
张燕1;邓西海2;陈捷2;彭补拙1 |
1.南京大学城市与资源学系 江苏南京210093 ;2.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江苏南京210008 |
|
|
摘要 采集了滇池100多个沉积物柱样,并借助GIS对滇池作了分区;分段测试每个柱样的全磷(TP)含量及各区代表性柱样的137Cs含量,利用137Cs定年法确定0~5cm,5~10cm,10~15cm深度区间对应的时段是1986~2003年,1963~1986年,1954~1963年.在此基础上估算滇池不同区域与泥沙沉积量对应的TP沉积通量和总量.结果表明,近50年,全湖TP年均蓄积量为780t,表层15cm沉积物中TP累积量为3.89×104t.沉积物中磷蓄积已成为滇池水体磷的重要内部来源.
|
|
关键词 :
137Cs计年,
泥沙沉积通量,
磷沉积通量,
磷负荷,
滇池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詹晓静, 向垒, 李彦文, 莫测辉, 邓哲深, 黄缤慧, 温宏飞, 蔡全英, 赵海明. 农田土壤中微囊藻毒素污染特征及风险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7): 2129-2136. |
[2] |
黎睿, 王圣瑞, 肖尚斌, 焦立新, 刘文斌, 倪兆奎. 长江中下游与云南高原湖泊沉积物磷形态及内源磷负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831-1839. |
[3] |
张家瑞, 王金南, 曾维华, 蒋洪强, 杨逢乐. 滇池流域水污染防治收费政策实施绩效评估[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634-640. |
[4] |
汪淼, 严红, 焦立新, 王圣瑞, 刘文斌, 罗洁, 罗正乾. 滇池沉积物氮内源负荷特征及影响因素[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218-226. |
[5] |
何宗健, 熊强, 焦立新, 王圣瑞. 夏季滇池不同来源溶解性有机磷特征及其生物有效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2): 3189-3198. |
[6] |
罗倩, 任理, 彭文启. 辽宁太子河流域非点源氮磷负荷模拟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 178-186. |
[7] |
胡小贞, 刘倩, 李英杰. 滇池福保湾植被重建对底泥再悬浮及营养盐释放的控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7): 1288-1292. |
[8] |
朱元荣, 张润宇, 吴丰昌. 滇池沉积物中氮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水环境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6): 978-983. |
[9] |
孙金华, 曹晓峰, 黄艺. 滇池流域土地利用对入湖河流水质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12): 2052-2057. |
[10] |
李梁, 胡小贞, 刘娉婷, 周北海, 金相灿. 滇池外海底泥重金属污染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增刊): 46-51. |
[11] |
卢少勇, 焦伟, 金相灿, 李光德, 刘震, 张烨. 滇池内湖滨带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分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4): 487-492. |
[12] |
陆海燕, 胡正义, 张瑞杰, 殷小锋, 逢玉万, 吴永红. 滇池北岸典型农区韭菜田大气氮湿沉降与氮挥发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0, 30(10): 1309-1315. |
[13] |
欧阳媛, 王圣瑞, 金相灿, 华祖林. 外加氮源对滇池沉积物氮矿化影响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9, 29(8): 879-884. |
[14] |
吕俊杰;杨浩;陈捷;高丽;徐晓锋;刘忠翰;庄严. 滇池水体BOD5和CODMn空间变化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24(3): 0-0. |
[15] |
邢可霞;郭怀成;孙延枫;贺彬;黄永泰. 基于HSPF模型的滇池流域非点源污染模拟[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24(2):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