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邢立群, 彭永臻, 金宝丹, 何岳兰, 曾薇. 盐度强化剩余污泥碱性发酵产酸[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771-1779. |
[2] |
孙昕, 李丹, 李选龙, 解岳. 曝气诱导内波破坏水库水温分层的机理[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847-1854. |
[3] |
杨平, 何清华, 仝川. 闽江口不同沼泽植被带土壤甲烷产生潜力的温度敏感性[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3): 879-888. |
[4] |
钱敏蕾, 徐艺扬, 李响, 蔡芫镔, 谢玉静, 王祥荣. 上海市城市化进程中热环境响应的空间评价[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2): 624-633. |
[5] |
周慧敏, 冯剑丰, 朱琳, 李文娇. 温度、光照和磷酸盐脉冲输入对三角褐指藻的交互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1): 244-250. |
[6] |
唐峰华, 靳少非, 张胜茂, 崔雪森, 伍玉梅, 刘健, 黄洪亮. 北太平洋柔鱼渔场时空分布与海洋环境要素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8): 2093-2100. |
[7] |
周贝, 毕永红, 胡征宇. 温度对铜绿微囊藻细胞浮力的调控机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7): 1847-1854. |
[8] |
孙昕, 叶丽丽, 赵伟丽, 黄廷林, 丛海兵. 分层水库温度梯度对扬水曝气原位控藻效果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2): 352-358. |
[9] |
孙昕, 叶丽丽, 黄廷林, 刘伟. 破坏水库水温分层系统的能量效率估算:以金盆水库为例[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1): 2781-2787. |
[10] |
高嵩, 范士亮, 韩秀荣, 李艳, 王婷, 石晓勇. 浒苔绿潮与南黄海近岸海域水质的关系[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 213-218. |
[11] |
汪彩华, 郑平, 蔡靖, 陈婷婷. 厌氧氨氧化菌混培物保藏方法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8): 1474-1482. |
[12] |
朱晓艳, 宋长春, 郭跃东, 石福习, 王丽丽. 三江平原泥炭沼泽湿地N2O排放通量及影响因子[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2): 2228-2234. |
[13] |
白静, 赵勇胜, 周冰, 赵晓波.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ween80增溶萘实验模拟[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11): 1993-1998. |
[14] |
肖叶, 蒋建国, 杨勇, 黄泳锋. 六氯苯碱催化分解脱氯效果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12): 2213-2218. |
[15] |
石强, 杨东方. 渤海夏季海水pH值年际时空变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增刊): 58-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