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生物吸附曝气氧化法(AB法)处理染色废水的研究 |
傅国伟 刘存礼 李星文 张统 |
清华大学环境工程系,北京100084 |
|
|
摘要 以染色废水为对象对生物吸附曝气氧化法(AB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对染色废水的COD去除率为75%~80%,比传统活性污泥法提高10%以上。AB工艺是一种能够利用原污水的特点兼有生物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的高效活性污泥法,工艺具有运行稳定、灵活、能承受高pH值影响等优点。
|
|
关键词 :
AB工艺,
染色废水,
生物吸附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刘新, 冷言冰, 谷仕艳, 张遵真. 油菜秸杆外壳对水溶液中六价铬的吸附作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740-1748. |
[2] |
陈雄, 韦祎旸, 李辉信, 梁明祥, 徐莉. 附着剑菌对三氯联苯的吸附及降解机制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423-1428. |
[3] |
李国新, 张丹丹, 颜昌宙, 薛培英. 轮叶黑藻对铅的吸附特征及生物吸附机理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8): 1327-1333. |
[4] |
杨伟明, 黄海伟, 郑舒冉, 王文峰, 曹理想, 张仁铎. 毛木耳子实体对Ni(II)生物吸附的优化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8): 1334-1340. |
[5] |
郑文钗;辛宝平*;甘雅玲;李长平. 草酸青霉生长菌体对络铜活性染料吸附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8, 28(2): 142-146. |
[6] |
涂响;曾光明;陈桂秋;黄国和. 香菇培养基废料吸附水体中Pb2+
[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ZK): 0-0. |
[7] |
沈薇;杨树林;李校堃;;袁辉;;高力虎. 木霉(Trichoderma sp.)HR-1活细胞吸附Pb(Ⅱ)的机理[J]. 中国环境科学, 2006, 26(1): 0-0. |
[8] |
曾阿妍;颜昌宙;金相灿;王圣瑞;马小凡. 金鱼藻对Cu2+的生物吸附特征[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6): 0-0. |
[9] |
叶锦韶;尹华;彭辉;张娜. 高效生物吸附剂处理含铬废水[J]. 中国环境科学, 2005, 25(2): 0-0. |
[10] |
肖继波;胡勇有;田静. 活性艳蓝KN-R的生物吸附脱色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4, 24(1): 0-0. |
[11] |
荚荣;裴明军;史银;黄汝多;肖亚中. 真菌(Aspergillus sp.)吸附Cu2+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03, 23(3): 0-0. |
[12] |
郝丽芳;周岳溪;张寒霜. 厌氧颗粒污泥对五氯酚(PCP)的吸附、解吸及生物降解[J]. 中国环境科学, 1999, 19(1): 0-0. |
[13] |
陈勇生;闫姝;孙启俊;金朝晖. 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吸附特征与其结构关系[J]. 中国环境科学, 1998, 18(3): 0-0. |
[14] |
周道生;王永广;张健. 靛兰染色废水处理的有效工艺及设备[J]. 中国环境科学, 1995, 15(4): 0-0.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