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鱼体汞甲基化的研究 |
于常荣 赫颖 赵青 王书海 |
吉林省环境保护研究所,长春130012;中国科学院长春地理研究所,长春130021 |
|
|
摘要 研究了鲤(平均体重20g)、鲫(平均体重35g)鱼体中汞的甲基化作用,鲤肌肉中甲基汞的半衰期及其对无机汞的累积和排泄能力。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注入鲤,鲫鱼腹腔内的无机汞,15夭后出现轻微的甲基化。而加入水环境中的无机汞,由于刺激鱼体分泌了大量粘液,所以15天后出现了明显的甲基化。相同浓度的无机汞进人鱼体时,鲫鱼的甲基化程度高于鲤鱼.鲤鱼种肌肉中甲基汞的半衰期(36d)为无机汞的4.5倍。
|
|
关键词 :
甲基化,
鱼,
汞.
|
收稿日期: 1900-01-01
|
[1] |
端正花, 陈晓欧, 刘灵丽, 宫知远, 李彩霞. 苯并三唑和镉对斑马鱼肝脏的联合毒性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6): 1872-1876. |
[2] |
赵飞, 王摆, 张晓娜, 田华, 王蔚, 汝少国. 久效磷农药对金鱼肝细胞DNA的损伤及其机制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5, 35(5): 1563-1569. |
[3] |
唐峰华, 靳少非, 张胜茂, 崔雪森, 伍玉梅, 刘健, 黄洪亮. 北太平洋柔鱼渔场时空分布与海洋环境要素的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8): 2093-2100. |
[4] |
王桂燕, 李锋, 史济月, 周启星. 四氯乙烯胁迫对草鱼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及其机理[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6): 1579-1585. |
[5] |
张豫, 陆永球, 郭凤清, 胡顺军, 丛沛桐. 基于鱼类名录的30年来东江干流(惠州段)鱼类多样性变化[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5): 1293-1302. |
[6] |
贾晓燕, 刘聪, 储昭升, 庞燕, 胡小贞. 氮磷限制条件下螺旋鱼腥藻产生土嗅素特征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4): 1026-1030. |
[7] |
林琎, 王红艳, 王开运, 范维娣, 许辉, 刘杰. 氟吡菌胺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4, 34(12): 3230-3236. |
[8] |
黄亮亮, 吴志强, 蒋科, 佐藤辰郎, 鹿野雄一, 李建华. 东苕溪鱼类生物完整性评价河流健康体系的构建与应用[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7): 1280-1289. |
[9] |
杨苏文, 徐范范, 赵明东. 四溴双酚A在鲫鱼不同器官中的分布、富集及病理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4): 741-747. |
[10] |
王银平, 赵勇, 曾庆飞, 孙明波. 杂食性鱼类排泄物中藻类光能活性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3, 33(3): 524-529. |
[11] |
王利凤, 郭凤华, 杨卓. 纳米碳化钨对斑马鱼胚胎发育的影响[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7): 1280-1283. |
[12] |
巫娟, 陈雪初, 孔海南, 安阳, 吴辰, 何圣兵. 光照度对水华鱼腥藻细胞比重与藻丝长度的影响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5): 875-879. |
[13] |
杜青平, 刘伍香, 袁保红, 贾晓珊. 1,2,4-三氯苯对斑马鱼生殖和胚胎发育毒性效应[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4): 736-741. |
[14] |
徐轶肖, 王爱辉, 胡蓉, 江天久, 江涛. 中国南部沿海近岸西加鱼毒素研究[J]. 中国环境科学, 2012, 32(2): 330-336. |
[15] |
于艳艳, 胡建英, 彭辉, 万祎, 赵砚彬. 长期暴露于全氟十三酸的青鳉鱼体内分布和生物富集[J]. 中国环境科学, 2011, 31(9): 1548-1554.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