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会议通知(第三轮):银川2024-07-18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编辑部公告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1981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创办我国第一本环境科学领域综合性学报级刊物——《中国环境科学》。40多年来,《中国环境科学》记载了几代环境科学家成长和奋斗的成果,见证了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在科技发展中不断创新前行的历程。

一、应时而生,期刊创立(1978-1981

1978年,在马大猷、刘东生等老一辈科学家和有识之士积极倡议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成立。这一时期,我国环境污染问题初步显现,环境学科研究刚刚起步,为搭建学术交流的桥梁,让一些零星分散的研究成果得到集中关注,推动提高环境科学研究水平,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筹备创办《中国环境科学》,主编为黄新民先生。1980年11月《中国环境科学》创刊号试印本问世,1981年2月创刊号正式出版发行。

二、云程发轫,初露头角(1981-1996)       
       1981-1996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受到更多关注。1983年第二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把环境保护确立为基本国策。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同年我国把实施可持续发展确立为国家战略。1996年,国务院召开第四次全国环境保护会议,发布《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我国的环境科学研究力量逐渐壮大,环境科学的各分支学科蓬勃发展。自1981年创刊至1996年,《中国环境科学》共出版96期,刊登1000余篇论文,这些论文基本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重大环境问题和环境科学的前沿领域、环境科学技术领域的最新成就与突破性进展,同时介绍了国际会议、国际环境科学技术和国外环境科研单位等相关信息,对培养人才、促进学科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1989年,为纪念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创立10周年,编委会组织了纪念专刊,原国家环保局曲格平局长在纪念专刊发表专论《世界环境问题的新发展及我国对策》,之后期刊专门开辟环境科学新进展栏目,为广大读者提供了我国环境科学方面的最新进展。

三、稳扎稳打,履践致远(1997-2010
      1997-2010年,我国把主要污染物减排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完善环境法制和经济政策,强化重点流域区域污染防治,全面开展“三河”“三湖”水污染防治,“两控区”大气污染防治,启动退耕还林、退耕还草、保护天然林等一系列生态保护重大工程,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蓬勃发展。《中国环境科学》围绕重点工作领域组织相关栏目,刊发高水平论文,对引领学科发展方向、促进污染防治发挥了积极作用。
      同期,为满足广大环境保护科技工作者的需求,期刊逐步实现了电子化、数字化。1997年,《中国环境科学》开始采用电子排版,调整了期刊排版格式,期刊印刷排版质量大幅提升。自1998年1期,期刊加入万方数据资源系统(ChinaInfo)数字化期刊群和中国期刊光盘版(中国知网前身),进入因特网提供信息服务。2008年1月,《中国环境科学》网站正式开通,期刊全面开启数字化服务,极大缩短了投审稿流程,提高了出版效率,期刊改版为月刊。

      这一时期,《中国环境科学》进入全国精品期刊行列。发表了众多高水平论文,连续获得第二至第六届中国科协期刊优秀论文。期刊连续获得中国科协精品期刊工程资助,2002年获得国家期刊奖、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2004年获得国家期刊奖,影响力持续扩大。

四、砥砺深耕,不断超越(2011-2023

      2011-2023年,党中央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生态文明建设,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面向污染防治攻坚战需求,环境科学研究投入和产出快速发展,2014年,环境学科已经跻身为国内论文数最多的十个学科之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强调“要办好一流学术期刊和各类学术平台,加强国内国际学术交流”,科技期刊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

      这一时期,《中国环境科学》进入全方位快速发展阶段,期刊作者群发展到10余万人,论文数量和质量比翼攀升,期刊从2010年的144页增长到2023年的592页,每期刊发论文数量从2010年的22篇左右发展到现在的60篇左右,影响因子始终位居环境学科前列,多年国内排名第一。

 

期刊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围绕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开展专刊专栏组稿,刊发高水平论文。2013年大气十条发布以来,以PM2.5、气溶胶为主题刊发相关论文400余篇,刊发的“2013年1月中国大面积雾重事件直接社会经济损失评估”论文下载7399次、被引363次,刊发的“中国PM2.5跨区域传输特征数值模拟研究”被引377次。2018年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实施以来,围绕京津冀、长三角、汾渭平原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刊发相关论文130余篇。2020年我国宣示“双碳”目标后,期刊迅速开展主题征稿、开辟主题专栏,刊发的“我国碳交易试点政策的减排效应及地区差异”一文下载9675次。       

        这一时期,期刊获得了更加广泛的认可。2013年,期刊被EI收录。2013-2017年,期刊连续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项目。2011- 2020年,期刊连续获评“精品科技期刊”,2012年被评为“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12-2014年被评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2015- 2022年获评“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刊发的论文多次入选“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均为当年环境学科唯一入选的论文。

 

 

五、初心如磐,奋楫笃行(2023年-)

43年来,在生态环境部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下,通过历届编委会与编辑部共同努力,《中国环境科学》围绕着国家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做了许多工作,也获得了多种相关奖励,期刊的学术组织力、人才凝聚力、创新引领力、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特别感谢历届编委对刊物的支持和关爱!

新时代,新征程,在以张远航为主编的第七届编辑委员会的领导下,《中国环境科学》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以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为目标,坚守初心、引领创新,围绕国家重大需求和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组稿,构建国家科研论文和科技信息高端交流平台,展示高水平研究成果,促进环境学科发展,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继续谱写科技创新华章。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