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3年 23卷 4期
刊出日期 2003-08-01

论文
论文
0 张旻;付娟玲;何凌燕;王芸;胡敏;朱彤;周宗灿
北京市大气细颗粒物的遗传和非遗传毒性研究
用胞质阻断微核试验与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北京市大气PM2.5无机提取物与有机提取物对Balb/c 3T3细胞微核形成与DNA链断裂的影响;通过划痕染料示踪技术(SL/DT)观察PM2.5无机提取物与有机提取物对Balb/c3T3细胞间通讯的影响.发现PM2.5有机提取物可引起双核微核细胞率显著增加(P<0.01)及导致慧星细胞率和DNA迁移长度显著增加(P<0.01);PM2.5有机提取物引起细胞间通讯的抑制; PM2.5无机提取物未见明显毒作用.结果表明,PM2.5可引起染色体损伤和原发性DNA损伤,抑制细胞间通讯,其毒作用主要由其有机成分引起.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405 ) [HTML 0KB] [ PDF 1059KB] ( 936 )
0 刘国梁;郝丽珍
中国沙尘暴的下降趋势与气候变迁的对比
通过对观测数据的分析,描述了中国沙尘暴1961~2000年的年变化,以及1961~1980年和1991~2000年中国沙尘暴发生频次的空间分布,并对比了用“气候因子”描述的1951~1980年和1991~2000年中国北方气候.结果发现气候因子分布与沙尘暴的发生频次分布对应性很好,提出气候变迁导致在这40年中国沙尘暴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345 ) [HTML 0KB] [ PDF 813KB] ( 756 )
0 杨通在;陈银亮;熊旺;马浚;羊衍秋
气溶胶粒子在毛细管中沉积与再悬浮
采用亚微米单分散聚苯乙烯球形硬气溶胶粒子和脉冲进样技术,测定了气溶胶粒子在管道中的沉积率,研究了沉积率与流体速度、管道长度、管道直径和气溶胶粒子大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相同条件下,沉积率随管长增加而增大;随流体速度增加而减小.在相同体积流量下,沉积率与管径关系不大;而沉积率与气溶胶粒子大小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沉积的气溶胶粒子如果在更大流速冲击下,将发生反弹,部分气溶胶粒子从黏附表面上分离再次悬浮于流体中.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332 ) [HTML 0KB] [ PDF 1315KB] ( 614 )
0 祁士华;张干;刘建华;张伟玲
拉萨市城区大气和拉鲁湿地土壤中的多环芳烃
对拉萨城区大气及郊区湿地土壤中多环芳烃的研究表明,大气中的多环芳烃,颗粒物占27.69%,气相状态占72.31%;由于高原高强度的紫外线辐射,无论是颗粒相还是气相状态存在的多环芳烃含量均是夜晚高于白天;颗粒物中的多环芳烃主要为3个苯环数以上的,而气相状态的多环芳烃多为2和3个苯环数的芳烃及芘.湿地土壤中的多环芳烃主要来自于大气,其中气相状态占52.56%,颗粒物占47.44%.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362 ) [HTML 0KB] [ PDF 1175KB] ( 892 )
0 李昕;安俊琳;王跃思;陈万隆;胡非;陈辉;石立庆
北京气象塔夏季大气臭氧观测研究
2000年夏季7~8月,以北京325m气象塔为观测平台,分别在8,120,280m高度上进行了大气污染物臭氧(O<sub>3</sub>)及其前体物氮氧化物(NO<sub>x</sub>)和气象要素加强期的同步观测.对观测资料的分析表明,边界层内存在明显的臭氧浓度垂直差异;低层臭氧浓度呈明显的日变化,且昼夜振幅较大;对O<sub>3</sub>浓度与NO<sub>2</sub>/NO的比值作线性拟合分析发现,白天(10:00~16:00)O<sub>3</sub>浓度与[NO<sub>2</sub>/NO]的比值成线性关系,即达到光化学稳定态,但受气象背景场影响较大.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346 ) [HTML 0KB] [ PDF 1315KB] ( 910 )
0 王春梅;欧阳华;王金达;刘景双;张学林;严登华
沈阳市多介质环境铅污染研究
系统研究了沈阳市大气、土壤、灰尘、加杨叶和儿童血铅等多介质环境中Pb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沈阳市区铅暴露普遍,各环境介质铅污染较严重.铅浓度空间分异大,从市中心到郊区铅污染由重到轻,局部污染十分严重,已经形成4个高浓度中心.儿童血铅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大气铅浓度日变化呈双峰型,季节变化是冬>春>秋>夏,年变化呈下降趋势.土壤、灰尘、加杨叶介质中的铅浓度重心相距较近, 且都远离几何中心.儿童血铅与大气铅相关性最大,其次是土壤和灰尘.实行无铅汽油之后,大气铅污染有了很大改善,但是土壤和灰尘中的铅容易以扬尘的方式再次进入大气,成为二次污染源.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330 ) [HTML 0KB] [ PDF 1560KB] ( 606 )
0 徐建华;胡建信;张剑波
中国ODS的排放及其对温室效应的贡献
分析了消耗臭氧层物质(ODS)在中国的消费状况和逐步淘汰的进程.选择1999年为基准年,列出了中国ODS的排放清单,根据各物质作不同用途的排放特点,计算了这些物质的实际排放量的臭氧消耗潜势(ODP)值和全球变暖潜势(GWP)值.结果表明,1999年中国排放的ODS的ODP值约43496t,按照GWP值折算,相当于约60.4106t当量碳.削减和淘汰ODS,不仅能够保护臭氧层,对控制全球变暖也有很大贡献.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359 ) [HTML 0KB] [ PDF 1041KB] ( 889 )
0 徐霞;朱利中
共存有机物对毒死蜱在沉积物上吸附的影响
用批量平衡法研究了共存有机物对毒死蜱在沉积物上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苯酚和芘对毒死蜱在沉积物上的吸附有竞争作用,其中苯酚的竞争能力较大.多种有机污染物共存时,毒死蜱在沉积物上的吸附仍然由分配作用决定.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小于临界胶束浓度(CMC)时,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能明显降低毒死蜱在沉积物上的吸附量,降低程度与SDS浓度呈负相关,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能增加毒死蜱在沉积物上的吸附量,增加程度与Triton X-100浓度呈正相关.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322 ) [HTML 0KB] [ PDF 1046KB] ( 730 )
0 沈学优;卢瑛莹;朱利中
对-硝基苯酚在水/有机膨润土界面的吸附行为——热力学特征及机理
研究了水溶液中100TMAB-膨润土,40TMAB/60CTMAB-膨润土,100CTMAB-膨润土吸附对-硝基苯酚过程的热力学及机理.测定了不同温度下的等温吸附曲线,计算了热力学函数(标准吸附自由能变G0、标准吸附焓变H0、标准吸附熵变S0).结果表明,对-硝基苯酚在水相和有机膨润土间的分配系数(Kd)与温度成负相关;其吸附过程为自发的放热反应,无配位基交换、化学键等强的作用力,标准自由能的变小是对-硝基苯酚在有机膨润土上吸附的推动力;100CTMAB-膨润土吸附对-硝基苯酚是一个熵增过程.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351 ) [HTML 0KB] [ PDF 1029KB] ( 777 )
0 陈迪云
三氯苯、二甲苯在土壤有机质中的等温吸附
采用完全混合一步平衡反应实验方法,选择三氯苯和二甲苯作为HOCs的探针,研究它们在土壤以及从土壤中分离出的胡敏酸、胡敏素等土壤有机质(SOMs)中的等温平衡吸附行为,探讨非线性吸附的机制.结果表明,憎水有机物(HOCs)在水、土壤体系中的吸附行为主要受到SOMs的控制,松散的胡敏酸表现出相对线性的吸附行为(n=0.845~0.867),而聚集的胡敏素和“黑炭”组分则表现出非线性吸附(n=0.634~0.860),并具有很强的亲和性(logKF=0.109~1.321). HOCs在土壤中的非线性吸附主要是它们在聚结的土壤有机质表面吸附的结果.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268 ) [HTML 0KB] [ PDF 1467KB] ( 545 )
0 陈灿;蒲丽梅;施汉昌
铁屑法脱色效率与染料结构的关系
33种水溶性染料溶液的铁屑法脱色试验结果表明,所有染料在10min内脱色率达到55%以上,其中33%的染料脱色率超过90%,61%的染料脱色率超过80%.初步探讨了染料结构与其铁屑法脱色效率之间的定性关系.结果表明,铁屑法脱色效率与染料结构之间有较密切关系,染料共轭链的长短、染料分子空间位阻的大小、是否有互变异构现象、偶氮双键中的氮原子是否与临近基团形成氢键以及取代基的电负性大小等对脱色效果有影响.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298 ) [HTML 0KB] [ PDF 861KB] ( 699 )
0 阮文权;陈坚
同步脱氮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及其反应过程
厌氧颗粒污泥经过驯化后,成为具有同步硝化与反硝化(SND)功能的好氧颗粒污泥.实验在2L反应器中进行,温度,pH值,溶解氧分别控制在25℃,pH7~8,3~4mg/L.在实验条件下,SND好氧颗粒污泥COD去除率90%,氨氮去除率100%,出水检测不出NO<sub>2</sub><sup>-</sup>-N和NO<sub>3</sub><sup>-</sup>-N.反应器中SND颗粒污泥粒径在2.0~2.7mm的占全部颗粒污泥的50%,SVI为15~30mL/gTSS;污泥所能承受的最大压力为23.236N;SND好氧颗粒污泥中挥发性固体为9.92mg/mL,占总固体的2/3.采用SND好氧颗粒污泥进行脱氮研究,反应6h后氨氮去除率达100%,废水中检测不到NO<sub>2</sub><sup>-</sup>-N,仅残留2mg/L的NO<sub>3</sub><sup>-</sup>-N.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309 ) [HTML 0KB] [ PDF 1431KB] ( 902 )
0 赵国华;胡惠康;李楹;高廷耀
氧化物修饰电极降解有机污染物的电催化特性
采用高温热解氧化沉积法将金属氧化物SnO<sub>2</sub>, RuO<sub>2</sub>, Cr<sub>2</sub>O<sub>3</sub>, PdO修饰到钛基体表面,制备得到4种金属氧化物修饰电极.比较4种电极氧化降解苯、苯甲酸、苯酚、苯胺、硝基苯以及甲基橙染料6种有机污染物的氧化电流效率,结果表明,电极在各种介质中的析氧电位和氧化反应传递系数(β值)是衡量电极能否有效处理有机污染物废水的两个重要指标,其中SnO<sub>2</sub>电极的析氧电位最高,PbO电极的b值最大,SnO<sub>2</sub>电极的β 值次之.这为研制和筛选高效催化电极提供了理论依据.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353 ) [HTML 0KB] [ PDF 1421KB] ( 815 )
0 占新华;周立祥;黄焕忠
城市污泥堆肥中水溶性有机物的理化特性变化
通过透析和XAD-8树脂等方法研究了城市污泥堆肥过程中水溶性有机物(DOM)的理化特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堆肥的进行,堆肥DOM的浓度和pH值分别降低了58.4%和9.5%;DOM中小分子组分和亲水性组分分别减少了13.1%和9.2%,而大分子组分与疏水性组分有所增加,疏水性组分/亲水性组分由0.89增至1.29;DOM中C、H、N、S含量和C/H、C/N、C/S、C/(N+S)均呈降低趋势.这些变化趋势与堆肥过程中有机物的变化规律一致,因此,堆肥DOM的理化特性能用以表征堆肥的腐熟度.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310 ) [HTML 0KB] [ PDF 1302KB] ( 913 )
0 何品晶;宋立群;章骅;石爱娟;张沛君
垃圾焚烧炉渣的性质及其利用前景
通过对上海浦东新区垃圾焚烧发电厂炉渣的性质分析,研究了其物理组成和化学组成、浸出毒性、溶解盐含量及其形貌特征和矿物组成.结果发现,炉渣由熔渣、陶瓷/砖块碎片、石头、玻璃、铁和有色金属及极少量可燃物组成;以砾状颗粒为主(>2mm颗粒占60%以上);溶解盐含量≤1%;浸出毒性小;主晶相为SiO<sub>2</sub>、CaAl<sub>2</sub>Si<sub>2</sub>O<sub>8</sub>、Al<sub>2</sub>SiO<sub>5</sub>、CaCO<sub>3</sub>、CaO和ZnMn<sub>2</sub>O<sub>4</sub>.炉渣适合于资源化利用.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364 ) [HTML 0KB] [ PDF 1126KB] ( 881 )
0 张志红;郑力行;屈卫东;朱惠刚
淀山湖微囊藻毒素-LR和类毒素-A的分布状况
为了解淀山湖在水华严重的夏秋季节微囊藻毒素-LR和类毒素-A的分布状况,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方法,分别检测了经过一系列浓缩的不同水样中这两种毒素的含量.结果表明,整个淀山湖类毒素-A的平均含量为0.007g/L,而微囊藻毒素-LR的平均含量为0.090g/L,是类毒素-A的13倍.淀山湖存在较严重的微囊藻毒素-LR污染和轻度的类毒素-A污染.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324 ) [HTML 0KB] [ PDF 941KB] ( 755 )
0 白月明;王春乙;郭建平;温民
大气臭氧变化对油菜影响的模拟试验
在开顶式气室中,研究了不同O3浓度(8.93×10-94.465×10-10,4.46×10-92.230×10-10,2.23×10-91.115×10s-10,≤4.46×10-910,1.12×10-9~1.79×10-9mol/L)和不同熏气天数(5,10,15,30d)处理对盆栽油菜的影响.结果表明,O3浓度升高,油菜可出现失水、畸形、叶片色斑等伤害症状.移出熏气环境后原伤害不能恢复,黄叶率显著增加,新生叶无明显伤害症状.高O3浓度短期熏气可促进油菜后期生长,对前期O3影响有补偿效应.试验还表明,增加O3浓度和延长熏气时间一般可增加叶片气孔阻力,降低气孔传导,抑制CO2吸收和水汽交换,提高叶温,降低光合速率,还可抑制根系生长,降低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并使光合产物向各器官的分配模式发生变化.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346 ) [HTML 0KB] [ PDF 1398KB] ( 709 )
0 陈鹏;肖琳;吴剑;刘慧;杨柳燕;朱建中
对苯二甲酸降解酵母及其活性
通过半连续驯化,从对苯二甲酸活性污泥中分离到一株能降解对苯二甲酸(TA)的假丝酵母(Candida),命名为CP01.经两次紫外诱变后,获得了能以TA为唯一碳源的高效酵母菌CP02,诱变前后酵母全细胞蛋白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条带有明显差异. CP02在30℃, pH5.5~8,振荡速率150r/min的培养条件下,72h内对1400mg/L的TA降解率可达80%以上.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296 ) [HTML 0KB] [ PDF 1411KB] ( 640 )
0 种云霄;胡洪营;钱易
无机氮化合物及pH值对紫背浮萍生长的影响
以紫背浮萍为对象,研究了氨氮、硝酸氮浓度和pH值等对其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低pH值对紫背浮萍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紫背浮萍耐受的pH值低限在6左右.高的pH值本身对紫背浮萍生长没有显著影响,但以氨为氮源时,pH值大于7会加剧非离子态氨的解离,从而对紫背浮萍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紫背浮萍的生长随非离子态氨浓度增加受抑制程度逐渐增加,非离子态氨浓度大于2mg/L时,基本上不能生长.紫背浮萍可以利用硝酸根离子作为氮源,在研究的浓度范围(20~40mg N/L)内硝酸氮对紫背浮萍的生长没有影响.氨氮和硝酸氮浓度的增加可使紫背浮萍鲜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增加,在相同氮浓度下,氨氮中生长的紫背浮萍的过氧化物酶活性高于硝酸氮中的活性.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336 ) [HTML 0KB] [ PDF 1395KB] ( 722 )
0 吴振斌;周巧红;贺锋;成水平;付贵萍
构建湿地中试系统基质剖面微生物活性的研究
对稳定运行的复合垂直流构建湿地中试系统基质进行分层采样,测定微生物数量,生物量氮,酶活性,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以及呼吸作用等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上行流和下行流池0~10cm的基质层中好氧微生物数量高出30~55cm的层面1~2个数量级;反硝化细菌除下行流池0~10cm的层面外其他基质层数量都达到107个/g干土以上.0~20cm的基质层中脲酶活性明显高于30~55cm的层面;而0~10cm的层面中脱氢酶活性明显高出10~55cm的层面2~5倍.硝化反硝化作用广泛存在于基质中,硝化作用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规律,0~10cm的基质硝化作用强度要比40~55cm层面的高出20%;反硝化作用的空间差别很小,其作用率最低也达到85.5%.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327 ) [HTML 0KB] [ PDF 1388KB] ( 702 )
0 戴捷;梅启明;周培疆;刘辉
联苯胺对线粒体抗氧化酶活性及同工酶的影响
不同浓度联苯胺(0.5,1.0,1.5,2.0mg/mL),以体外染毒方式作用于武昌鱼-团头鲂(<I>Megalobrama amblycephala</I>)肝脏线粒体,研究了武昌鱼肝脏线粒体两种主要抗氧化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变化,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分析了其同工酶谱.结果显示0.5,1.0mg/mL联苯胺激活GSH-Px, 0.5mg/mL联苯胺激活SOD,而1.5, 2.0mg/mL联苯胺抑制这两种酶的活性;另外,在GSH-Px同工酶谱中呈现出特异性标志酶gsh4.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355 ) [HTML 0KB] [ PDF 1126KB] ( 701 )
0 程金平;王文华;贾金平
氯化甲基汞对大鼠海马c-jun蛋白表达的影响
为了探讨氯化甲基汞(MMC)对大鼠海马损伤的分子机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氯化甲基汞对大鼠海马JUN蛋白表达的影响(对照组为0.9%生理盐水、暴露组浓度分别为0.05,0.5,5mg/kg;取样时间分别为20,60,240,1440min).结果发现,暴露组大鼠海马JUN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氯化甲基汞对大鼠海马JUN蛋白表达与其浓度之间有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表明即刻早期基因(c-jun)参与了氯化甲基汞对海马损害的毒性过程.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298 ) [HTML 0KB] [ PDF 1125KB] ( 854 )
0 刘智;洪青;张晓舟;徐剑宏;李顺鹏
甲基对硫磷降解菌DLL-E4降解对-硝基苯酚特性
甲基对硫磷降解菌DLL-E4(Pseudomonas putida)能以对-硝基苯酚(PNP)为唯一碳源和氮源生长,还可以利用对-硝基苯酚代谢产生的亚硝酸根为唯一氮源.DLL-E4降解对-硝基苯酚的酶系是诱导产生的,甲基对硫磷(MP)和PNP驯化菌株,能有效诱导DLL-E4对PNP的降解,生长延滞期由原来的6h减少到3h,降解完全的时间由9h缩短为7h和6h.对苯二酚(HQ)诱导,降解完全的时间延长为15h.该诱导酶同时能够降解2-硝基酚.DLL-E4菌株中含有大质粒,在丢失对-硝基苯酚降解性状的突变株M+P-中依然存在.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354 ) [HTML 0KB] [ PDF 1386KB] ( 641 )
0 花日茂;汤桂兰;李学德;汤锋;岳永德
几种农药在烟草上的消解动态与复合效应
采用室外盆栽试验方法,研究了吡虫啉、高效氯氰菊酯在烟草上的消解动态,同时研究了多菌灵、高效氯氰菊酯对吡虫啉及吡虫啉对高效氯氰菊酯降解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吡虫啉在烟叶中的消解半衰期为3.98d,喷药后15d,降解了94.60%;高效氯氰菊酯对吡虫啉降解表现出延缓作用,而多菌灵对吡虫啉降解表现出加速作用.高效氯氰菊酯在烟草中消解半衰期为4.82d,喷药后15d,消解了88.32%;吡虫啉对高效氯氰菊酯的消解表现出延缓作用.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327 ) [HTML 0KB] [ PDF 1053KB] ( 794 )
0 王远;陆根法;罗轶群;王健华;王华
环境管理社区参与研究——社区污染控制报告会
介绍了公众参与在中国的现状和发展,指出引入污染控制报告会这种新的社区参与形式来实现乡镇工业企业污染控制中的公众参与.从理论上探讨了污染控制报告会激励企业消减污染的机理和优势;并介绍了污染控制报告会的实施程序以及试点研究和体会.
2003 Vol. 23 (4): 0-0 [摘要] ( 345 ) [HTML 0KB] [ PDF 1609KB] ( 680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