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会议通知(第三轮):银川2024-07-18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2000年 20卷 2期
刊出日期 2000-04-01
论文
论文
0
陈小勇;庞勇鸥;邱琮华
大气硫氧化物污染对早熟禾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
大气硫氧化物是我国影响最为严重的污染物之一,本文采用同工酶分析技术研究了大气硫氧化物污染对1年生植物早熟禾种群遗传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染地点和清洁地点种群间等位基因频率存在较大差异,但污染种群之间和清洁种群之间等位基因频率比较一致.污染种群的遗传变异明显低于清洁种群,污染种群和清洁种群间的Nai’s遗传距离为0.135~0.150,G
ST
为0.202,表明在污染种群和清洁种群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别.计算的基因流强度较小,为0.988,这与污染地点选择压力较大有关,掩盖了实际种群间的扩散强度.
2000 Vol. 20 (2): 0-0 [
摘要
] (
413
) [
HTML
0KB] [
PDF
1203KB] (
968
)
0
晏维金;亢宇;章申;唐以剑
磷在土壤中的解吸动力学
选择我国华北农田一种典型钙质土壤-草甸褐土,在实验室运用水静态浸提方法研究了对于不同的磷加入量,土壤磷在不同振荡时间(
t
)和不同水土比(
w
)条件下的解吸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水土比条件下,土壤通过解吸释放的磷与振荡时间呈指数关系;在一定的振荡时间条件下,磷的解吸与水土比也呈指数关系;在一定的振荡时间和水土比条件下,磷的解吸与土壤初始可浸提磷量成正比.通过实验,建立了一个简单的经验模型:pd=0.33P
0
t
0.09
W
0.28
,描述磷的解吸过程,并给出了该模型的条件范围.
2000 Vol. 20 (2): 0-0 [
摘要
] (
382
) [
HTML
0KB] [
PDF
1243KB] (
881
)
0
张爱茜;陈日清;魏东斌;王连生
氯代芳香族化合物对羊角月牙藻的毒性及QSAR分析
根据氯代芳香族化合物对羊角月牙藻(
Selenastrum carpricornutum
)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运用量于化学参数分析了16种氯代芳香族化合物的结构与活性之间的关系,用逐步回归法建立了相关方程,并经逐一抽取法检验证明该方程的稳定性很好.结果表明,分子总能量TE是决定该组化合物对羊角月牙藻毒性的关键参数;另外,这组化合物对羊角月牙藻的致毒关键步骤包括传输分配过程和生化反应过程
2000 Vol. 20 (2): 0-0 [
摘要
] (
443
) [
HTML
0KB] [
PDF
1015KB] (
822
)
0
徐海根;包浩生
中国生物多样性核心元数据标准的探讨
阐述了无数据的涵义及其在履行《生物多样性公约》中的作用,评述了国外地理空间无数据标准和生物多样性元数据标准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国内生物多样性元数据标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核心无数据标准草案及我国生物多样性元数据库建设的有关问题
2000 Vol. 20 (2): 0-0 [
摘要
] (
370
) [
HTML
0KB] [
PDF
1189KB] (
1094
)
0
许丹倩;严新焕;楼芝英;怀哲明;徐振元
活性炭-H
2
O
2
催化氧化降解对氨基苯酚(PAP)废水
以活性炭作催化剂、H
2
O
2
作氧化剂催化氧化降解对氨基苯酚(PAP;结果表明,在H
2
O
2
/COD0=1.0,活性炭/H
2
O
2
=0.5,pH=2的条件下,降解反应可在180min内结束,PAP的去除率高于99%,COD去除率达74.0%,与Fenton试剂法相比较,COD去除率提高1.75倍.并对降解机理作了初步的探讨.
2000 Vol. 20 (2): 0-0 [
摘要
] (
362
) [
HTML
0KB] [
PDF
735KB] (
1034
)
0
李巍;杨志峰
重大经济政策环境影响评价初探──中国汽车产业政策环境影响评价
介绍了重大经济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基本概念和分类,研究和提出了综合集成政策环境影响评价(EIA)方法学框架,并据此对我国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在综合各种分析、预测和评价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别发展我国汽车工业的政策替代方案,以及在酸雨区,SO
2
控制区和一些重点城市逐步实施SO
2
和No<sub>x</sub>排放综合总量控制的环境保护对策
2000 Vol. 20 (2): 0-0 [
摘要
] (
365
) [
HTML
0KB] [
PDF
1523KB] (
1353
)
0
朱利中;陈宝梁
多环芳烃在水/有机膨润土间的分配行为
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TMAB、BDTDAB、CTMAB、OTMAB)改性膨润土制得一系列有机膨润土.研究了萘、菲、蒽、苊4种多环芳烃(PAHs)在水/有机膨润土间的分配行为;描述了多环芳烃在水/有机膨润土间的分配系数(K
oc
)与有机物本身性质(K
oc
、S)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萘、菲、蒽、苊在水/有机膨润土间的分配系数(K
oc
)基本为一常数,与有机膨润土吸附介质无关,相应的分配系数为 2.247×10
4
、2.621×10
5
、2.106×10
5
、5.085×10
4
,其值比多环芳烃在土壤(沉积物)的K
oc
大约高10~20倍,这是有机膨润土可用于污染土壤和地下水修复的必要条件之一.
2000 Vol. 20 (2): 0-0 [
摘要
] (
325
) [
HTML
0KB] [
PDF
1189KB] (
1019
)
0
许士奋;蒋新;王连生;全燮;D.Martens
长江和辽河沉积物中的多环芳烃类污染物
报道了长江和辽河沉积物中17种多环芳烃(PAHs)类污染物的含量及分布状况.所研究的长江南京段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总量变化范围为213.8~550.31ng/g(干重),辽河新民段沉积物中多环芳烃总量变化范围为 27.45~198.26ng/g(干重).测定结果表明,长江和辽河沉积物中多环芳烃具有不同的空间分布模式:长江段以南京市下游的沉积物中PAHs含量为最高,而辽河段则以新民市区的沉积物中PAHs含量为最高但总的来说,长江南京段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污染水平明显高于辽河新民段沉积物所受的多环芳烃污染.
2000 Vol. 20 (2): 0-0 [
摘要
] (
425
) [
HTML
0KB] [
PDF
1115KB] (
1284
)
0
彭立新;唐孝炎;白郁华;李金龙
天然源排放碳氢化合物对广州地区光化学污染的影响
运用二维网格模式模拟天然源排放碳氢化合物对广州地区光化学污染的影响.结果表明,天然源排放碳氢化合物的减少直接引起臭氧浓度的减少.当天然源碳氢化合物排放量为零,臭氧平均浓度将减少51.0%;当人为源碳氢化合物排放量为零,臭氧平均浓度将减少34.4%.尽管模拟区内天然源碳氢化合物所占比例(45.7%)比人为源所占比例(54.3%)略小,但天然源碳氢化合物对臭氧浓度的影响却比人为源大.在广州地区东北部,天然源碳氢化合物对臭氧浓度起主要作用;在广州地区南部,人为源碳氢化合物对臭氧浓度起主要作用
2000 Vol. 20 (2): 0-0 [
摘要
] (
392
) [
HTML
0KB] [
PDF
1046KB] (
940
)
0
晏乃强;吴祖成;施耀;谭天恩
催化剂强化脉冲放电治理有机废气
为增强对有机废气治理的有效性,本文研究了以催化剂协助脉冲放电的新方法对放电条件下的催化技术进行实验研究.结果表明,Mn、Fe等金属氧化物在放电作用下对有机物的降解有较好的催化活性,二者可使甲苯的去除率由59%分别提高到86%和83%;以陶瓷材料为载体用浸渍法制备的催化剂活性及稳定性较好;考察了反应器的结构、电压峰值Vp和催化剂的制各条件对催化效果的影响以及催化剂对不同有机物降解的促进作用
2000 Vol. 20 (2): 0-0 [
摘要
] (
346
) [
HTML
0KB] [
PDF
1301KB] (
1003
)
0
薛达元
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评估
应用条件价值法(CVM),通过支付意愿(WT)调查,于1996年对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的存在价值、遗产价值和选择价值进行了实际的量化评估.调查表返回603份,反馈率64.56%,其中74.02%的反馈者愿意为保护长白山自然保护区支付费用,平均支付中位值为每人每年33.3元人民币.研究表明,该保护区生物多样性非使用价值达43.19亿元,其中存在价值为主要形式.
2000 Vol. 20 (2): 0-0 [
摘要
] (
393
) [
HTML
0KB] [
PDF
1318KB] (
1182
)
0
戴树桂;张东梅;张仁江;张林;金珊珊
环境水样中邻苯二甲酸酯固相膜萃取预富集方法
使用C
18
键合硅胶固相萃取膜,研究了环境水样中邻苯二甲酸酯(PAES)类化合物的固相膜萃取预富集方法,探讨了影响萃取效果的因素;并以环境水样为介质,比较了固相膜萃取与液-液萃取的富集效果.结果表明,4种PAEs膜萃取回收率均高于85%,与液-液萃取结果相近;同时还给出了实际水样中4种PAES固相膜萃取结果.
2000 Vol. 20 (2): 0-0 [
摘要
] (
412
) [
HTML
0KB] [
PDF
1102KB] (
1011
)
0
张彭义;余刚;孙海涛;蒋展鹏
臭氧/活性炭协同降解有机物的初步研究
研究了活性炭对3种与臭氧反应速率相差较大的有机物(苯甲酸、对氯苯甲酸和乙酸钠)的臭氧化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活性炭能提高这3种有机物的臭氧化降解速率,但是活性炭的影响作用与有机物种类有关,对与臭氧反应速率越小的有机物其作用越显著;三者之中,乙酸钠的相对速率提高最大;是单独臭氧化速率的5倍
2000 Vol. 20 (2): 0-0 [
摘要
] (
439
) [
HTML
0KB] [
PDF
1002KB] (
989
)
0
周华荣
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建立省区一级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我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根据代表性、综合性、系统性、易获性原则,在具体指标设置上注意景观生态格局和生态功能的统一,水的主导因子作用,现行统计指标的选用,山地的特殊功能等,采用常用的综合指数法,以新疆87个县(市)为评价单元,建立了简易合理、具可操作性的新疆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确定了各指标的权值和相对的分级标准,为新疆生态环境现状的准确评价提供了可靠依据,对新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管理将起到积极作用.
2000 Vol. 20 (2): 0-0 [
摘要
] (
413
) [
HTML
0KB] [
PDF
1116KB] (
1262
)
0
胡海瑛;陶澍;卢晓霞;习晓环
用片段常数法估算非极性有机化合物的生物富集因子
根据121种logKow(辛醇-水分配系数)值在1.45~8.19之间的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在鱼体内生物富集因子(BCF)的实测数据,建立了非极性有机化合物在鱼体中生物富集因子(BCF的片段常数法估算模型.采用分类模型系数比较法对在分类模型中表现不同的同一个片段或结构因子重新确定划分原则,在此基础上模型得到进一步改进.最终模型的可换系数为0.993,平均误差为0239个对数单位.
2000 Vol. 20 (2): 0-0 [
摘要
] (
404
) [
HTML
0KB] [
PDF
1327KB] (
1267
)
0
郝卫东;尚兰琴;赵慧;王红伟;卢景芬;古力努尔
DNA氧化损伤在太阳光致M13mp
2
噬菌体突变中的作用
以野生型大肠菌CSH50及
mutM
缺陷的大肠菌MF67为宿主,观察了太阳光对M13mp
2
噬菌体单链DNA
lacZα
基因区域的致突变性.结果显示,太阳光照射引起噬菌体
lacZα
基因区域的突变,在
lacZα
缺陷的宿主中更为明显;0.25mol/L的甘露醇可以部分拮抗太阳光的致突变作用.以ESR自旋捕捉法检测了太阳光、长波紫外线(UVA)及中波紫外线(UVB)照射M13mp
2
2噬菌体样品中的自由基,结果还显示,太阳光和UVA照射可引起羟自由基的产生,而UTB照射则没有明显的自由基信号产生说明太阳光致突变作用与DNA氧化损伤有关,羟自由基在其中发挥一定的作用
2000 Vol. 20 (2): 0-0 [
摘要
] (
396
) [
HTML
0KB] [
PDF
1305KB] (
1177
)
0
王慧中;赵培洁;王冀平;陈卫红
虫草头孢菌发酵废液成分分析及其再利用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氨基酸自动分析法和分光光谱法对虫草头抱菌发酵液成分进行了测定和分析,发现内含多种营养成分,完全有可能再次利用.用由该发酵液经加热、加活性炭和中药添加剂处理制备而成的组合培养液来培养哈茨木霉,具有产孢量高、培养成本低的优点.试验还发现,以组合培养液和麦麸为主要成分的新型固体培养基完全可以代替纯麦麸培养基.
2000 Vol. 20 (2): 0-0 [
摘要
] (
439
) [
HTML
0KB] [
PDF
1114KB] (
925
)
0
王毅;王子健;刘季昂;马梅;王春霞
利用两种采样技术监测淮河水中的有毒有机污染物
利用固相萃取(SPE)和三油酸酯-半渗透膜采样器(triolein-SPMD)采集并测定了淮河信阳、淮南2个采样点水样中有毒有机污染物浓度.对2种采样方法的比较发现,对于水中多氯联苯、多环芳烃、取代苯3类目标污染物检出种类基本相同,但这些污染物在SPMD样品中浓度的富集倍数明显增加.污染物在triolein-SPMD酯中的高浓度,便污染物的定性和定量更加容易和准确,可以根据triolein-SPMD酯/水分配平衡理论计算目标污染物在水中的平均浓度,其结果与SPE具有可比性.综合triolein-SPMD在经济和操作上的诸多优点,本研究认为triolein-SPMD技术可在我国的优先污染物的监测工作中发挥作用.
2000 Vol. 20 (2): 0-0 [
摘要
] (
378
) [
HTML
0KB] [
PDF
1323KB] (
992
)
0
潘碌亭;肖锦;朱云
厌氧-好氧法处理特种有机工业废水的动态模拟实验
采用絮凝、毒性及生化试验,确定了废水处理最佳工艺流程,研究了浓度、停留时间对COD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有机废水采用絮凝净化效果不大,且对生化处理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当系统进水COD为3000mg/L,流量为1L/h时;经过厌氧、两级好氧处理后,出水中COD可降至150mg/L以下,总去除率可达95%以上,达到了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2000 Vol. 20 (2): 0-0 [
摘要
] (
378
) [
HTML
0KB] [
PDF
773KB] (
965
)
0
杨超;朱宪;张彰;周忠华
用炼油厂废白土制备有机膨润土的研究(Ⅱ)──工艺优化及产品表征
对废白土提纯土制备有机膨润土的工艺条件进行了最优化实验研究,并通过红外光谱、X-衍射谱、热重差热谱、黏度和溶胀性的测定与美国有机膨润土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用废白土提纯土合成的有机膨润土的各项技术指标与美国有机膨润土相当.
2000 Vol. 20 (2): 0-0 [
摘要
] (
353
) [
HTML
0KB] [
PDF
973KB] (
887
)
0
唐非;黄汝常
香港某地饮用水中非挥发性有机物致突变性的研究
应用大孔树脂吸附浓集水中有机物的技术,结合Ames致突变试验,研究了香港某地饮用水中非挥发性有机物(NOcs)的致突变性.结果表明,在加与不加代谢活化系统(±S9)条件下,1~2 L水中的非挥发性有机物即可诱发鼠伤寒沙门氏菌(TA98)的回复突变;此外,活性炭可部分吸附水中具致突变作用的有机物
2000 Vol. 20 (2): 0-0 [
摘要
] (
400
) [
HTML
0KB] [
PDF
791KB] (
831
)
0
张欣莉;丁晶;李祚泳;金菊良
投影寻踪新算法在水质评价模型中的应用
用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给出了一种投影寻踪方法中投影方向优化的新途径.在一个简单投影指标下,用新的优化途径建立了多元数据分类模型,并将其用于多指标的标准水质分类.两个实例样本水质评判结果表明,用投影寻踪新算法可以揭示高维数据的结构特征,所建立的分类与综合评价模型不仅有效,而且结果简单、直观和易于理解.
2000 Vol. 20 (2): 0-0 [
摘要
] (
426
) [
HTML
0KB] [
PDF
761KB] (
957
)
0
冯启明;董发勤;万朴;彭同江
非金属矿物粉尘表面电性及其生物学危害作用探讨
在前人对矿物粉尘在不同介质中其表面活性基团的特征(表面电性、生物活性)以及由此引起的生物学危害作用机理研究的基础上,对一些非金属矿物粉尘的表面电性特征及其变化进行了系统研究,结合生物化学及分子细胞生物学理论,对矿物粉尘表面电性特征引起的生物学危害作用(致病)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矿物粉尘致病总毒性原因构成上,除其纤维形态特征和持久性外,其表面电性特征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
2000 Vol. 20 (2): 0-0 [
摘要
] (
393
) [
HTML
0KB] [
PDF
864KB] (
1174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352号
京ICP备050395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