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98年 18卷 ZK期
刊出日期 1998-02-01

论文
论文
0 毕军;章申;唐以剑;蔡强国
可持续发展的判别模式及其应用
环境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建立合适的可持续发展判别模式有利于准确判别某一发展态势的可持续性,有利于正确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长远战略。本文在可持续发展内涵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描述环境与社会经济发展的二个图谱,提出了定量描述可持续发展模式的协调系数及发展周期二个指数,并对我国近10年来的发展模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80年代以来,我国大多数年份未能保持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特别是90年代以来,环境未能得到相应改善。
1998 Vol. 18 (ZK): 0-0 [摘要] ( 382 ) [HTML 0KB] [ PDF 2047KB] ( 683 )
0 邓春朗;王华东
试论环境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内容与学科体系
环境地理学以人地系统为对象,研究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整体及其各要素的影响,环境质量的区域差异与评价,环境的历史发展、演化与预测,环境污染的发生、污染物分布、迁移、转化、自净规律及其生态健康效应,自然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辅助制定环境保护规划和环境功能区划,为环境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1998 Vol. 18 (ZK): 0-0 [摘要] ( 327 ) [HTML 0KB] [ PDF 1460KB] ( 808 )
0 李巍;杨志峰;刘东霞
政策环境影响评价中政策替代方案的选择和形成方法
选择和形成政策的替代方案是政策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关键。总结选择和形成政策替代方案的一般原则和程序,并根据决策过程中,针对同一政策环境问题的观点差异和对这些决策观点的分类,提出了形成政策替代方案的多观点系统分析方法(MPSA)。
1998 Vol. 18 (ZK): 0-0 [摘要] ( 328 ) [HTML 0KB] [ PDF 1128KB] ( 646 )
0 田良;王奇;袁九毅;王华东
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宏观策略与典型实例
目前,以浓度控制为主的污染控制对策逐步暴露出其局限性,全面推行污染物总量控制显得十分迫切。作者简要论述了在我国实行污染物总量控制的重要意义,提出实行总量控制的宏观战略,并评述了一个区域污染物总量控制的典型实例:兰州西固地区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方案。
1998 Vol. 18 (ZK): 0-0 [摘要] ( 339 ) [HTML 0KB] [ PDF 1471KB] ( 551 )
0 曹利军;王华东
区域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判别原理和方法
分析了区域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发展(PRED)系统的结构模式;建立了区域PRED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判据;对区域PRED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判别进行了实例研究。
1998 Vol. 18 (ZK): 0-0 [摘要] ( 310 ) [HTML 0KB] [ PDF 1181KB] ( 634 )
0 李巍;杨志峰;刘东霞
面向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
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是环境影响评价原则在政策、计划、规划层次上的应用。它是对传统环境影响评价的发展和提高,而且有助于贯彻和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当前,理论基础的不完善和方法学的欠缺是制约全面深入开展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一个主要因素。为此,需要在继承和改进传统环境影响评价方法的基础上,研究和开发适宜的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方法,根据处理复杂巨系统的“从定性到定量的综合集成方法论”,提出了建立综合集成战略环境影响评价方法学的基本构想。
1998 Vol. 18 (ZK): 0-0 [摘要] ( 332 ) [HTML 0KB] [ PDF 1329KB] ( 858 )
0 曾维华;王华东;薛纪渝;叶文虎;关伯仁
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在湄洲湾污染控制规划中的应用
从环境承载力的理论体系入手,系统阐述了环境承载力概念的内涵、基本特征与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并以湄洲湾新经济开发区污染控制规划为例,对湄洲湾各规划小区的环境承载力进行了系统分析与评价;进而提出该地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总体战略。
1998 Vol. 18 (ZK): 0-0 [摘要] ( 431 ) [HTML 0KB] [ PDF 1156KB] ( 702 )
0 陈飞星;王华东
海南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
在剖析海南岛水资源特征及社会经济发展远景规划的基础上,就强化水资源管理、提高水利拦蓄能力、积极补充和合理利用地下水、充分发挥丰富的海水资源优势展开了海南岛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的讨论。文章还指出,海南岛海水资源和海岸资源的开发宜实行“双管齐下”的方针,即在东海岸可结合优美的自然景观优势发展热带海岸旅游业,西海岸可大力发展海湾工业,以推动海南岛的社会经济发展进程。
1998 Vol. 18 (ZK): 0-0 [摘要] ( 310 ) [HTML 0KB] [ PDF 1622KB] ( 704 )
0 杨居荣;王华东
日本与中国农业系统氮素循环的比较
长期以来,中国和日本在农业生产中都遵循一个共同的原则,即对因作物收获造成的土壤氮素损失进行完全的补充。但近30年来,日本出现了氮素负荷量过大的环境问题,这主要是由于日本大量进口粮食和饲料所致。在中国,一些地区氮素负荷量过大,而另一些地区则出现了伴随着土壤侵蚀的氮素损失。我们应当吸取日本历史上的污染教训,并从两国古老的农业系统中学习有益的经验,寻求新的氮素循环平衡系统,以便构造有利于生态环境的农业系统。
1998 Vol. 18 (ZK): 0-0 [摘要] ( 344 ) [HTML 0KB] [ PDF 1081KB] ( 608 )
0 李颖
土地退化的社会经济因素
土地退化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经济-生态现象,其社会经济成因是理解和控制其发生发展的关键。针对国内土地退化研究多实例分析,少理论探讨的现象,本文评述了国外资源环境管理界在这一领域的主要理论发展,介绍和讨论了解释土地退化的政治生态学方法、“公有资源的悲剧”理论和公有资源产权理论的新制度体系学说,并探讨中国北方草原地区草地退化的社会经济和制度体系因素,提出了从制度体系方面进一步解决草地退化问题的建议。
1998 Vol. 18 (ZK): 0-0 [摘要] ( 312 ) [HTML 0KB] [ PDF 1967KB] ( 639 )
0 王红瑞 王岩 张涑戎 王华东
水污染治理工程的多级估量分析
为使水污染治理工程优化方案与部门决策有机结合起来,提高其实施的可能性,本文提出利用多级估量分析对水污染治理工程方案实施的必要性、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设计了这一方法应用的具体步骤。并就某市水污染治理工程方案,进行了实例研究。
1998 Vol. 18 (ZK): 0-0 [摘要] ( 310 ) [HTML 0KB] [ PDF 1024KB] ( 528 )
0 王红旗;陈家军
面向可持续发展地质环境系统模拟方法
地质环境系统是由多个子系统复合而成的复杂系统,子系统之间有着不可分割的内在关系,地质环境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复杂的、内在的、多层次的作用,因此,地质环境系统模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文通过开展室内大型物理模拟试验,初步探讨地质环境系统模拟方法,建立饱和—非饱和土层水流运移及氮化合物转化迁移联合数学模型。模拟分析了上海南汇老港垃圾场堆放期10年和封场后20年内污染质在非饱和土层-潜水含水层中迁移、转化的规律和排污去向,具有很好的再现性。
1998 Vol. 18 (ZK): 0-0 [摘要] ( 344 ) [HTML 0KB] [ PDF 1892KB] ( 580 )
0 李晓华;许嘉琳;王华东;张铁垣
污染土壤环境中石油组分迁移特征研究
为防治污染,需深入研究土壤环境中石油烃各组分的分布、迁移、转化及其区域分异。在新疆轮台(轮南油田)、鄯善(土哈油田)野外调查以及实验室内分析所得到的结果表明:污染土壤中石油组分的特征受区域环境条件及石油本身性质制约。在剖面各层次质地近似的条件下,土层中石油烃浓度与其深度间关系可以负指数方程表征;芳烃占石油烃的百分率则随土层加深而增大;若干烷烃组分在表层有显著的向大气扩散、挥发的现象,从而影响到它们在土体中的分布形式。深入研究区域性石油组分的化学行为,可为评定污染危害,制定环境保护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1998 Vol. 18 (ZK): 0-0 [摘要] ( 333 ) [HTML 0KB] [ PDF 1381KB] ( 666 )
0 毕军;章申;唐以剑;蔡强国
水环境污染恢复费用的核算及其应用
环境恢复费用是衡量环境污染与防治以及可持续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在水环境恢复费用核算的基础上,建立了胁迫指数、危害指数、风险指数等一系列指标来描述我国水污染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其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由于人口、产业结构及规模的不同,我国各地区水污染造成的胁迫具有显著的空间分异,而危害指数的空间变异则相对较小。1993年,我国年水环境恢复费用达132亿元,占同年国内生产总值的0.41%。在水污染风险分析的基础上,对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揭示了描述这一关系的“双尾曲线”。并根据水污染风险及排放系数的大小,对各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进行了分类。
1998 Vol. 18 (ZK): 0-0 [摘要] ( 343 ) [HTML 0KB] [ PDF 2031KB] ( 577 )
0 姜文来;王华东
水资源价值时空流研究
水资源价值是水资源经济管理和持续利用的关键问题之一,它在解决水资源危机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水资源价值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时间和空间尤为重要。本文对水资源价值的时空变化进行了探讨,研究了水资源价值时间流、水资源价值空间流、水资源价值时空流。结果表明,水资源价值是时空的函数,时间、空间的不同耦合方式形成各异的水资源价值流,水资源价值流沿着时空链发生变化。
1998 Vol. 18 (ZK): 0-0 [摘要] ( 335 ) [HTML 0KB] [ PDF 1206KB] ( 607 )
0 海热提·涂尔逊;杨志峰;王华东
关于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的思考
从可持续发展概念更高、更综合的高度和视角,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基本要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探索性的看法,为研究城市可持续发展理论提供了新的思路。
1998 Vol. 18 (ZK): 0-0 [摘要] ( 293 ) [HTML 0KB] [ PDF 2161KB] ( 541 )
0 陈家军;王红旗;张征;王金生
论地下水环境评价中初始流场模拟
对于许多区域环境评价问题,地下水水流模拟和水质模拟往往采用数值方法,需给出每个节点上初始流场值,以反映流场的初始状态。文中阐述了地下水初始流场模拟的趋势面加残差方法原理,以河南省焦作市修武段地下水数值模拟分析区为例,分析了用一次、二次趋势面加残差方法模拟地下水初始流场对观测点水位的拟合情况和对真实流场特征的反映情况。指出在进行地下水初始流场模拟时不可片面追求趋势面的次数高、对观测点水位拟合效果好,而应注重其对初始流场特征的反映情况。
1998 Vol. 18 (ZK): 0-0 [摘要] ( 319 ) [HTML 0KB] [ PDF 972KB] ( 606 )
0 冉圣宏;薛纪渝;王华东
区域环境承载力在北海市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的应用
从区域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出发,对区域环境承载力理论及其量化进行研究,分析了影响区域环境承载力值的因素,并将区域环境承载力指数的变化趋势作为区域发展方式可持续性的判据,从而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客观的量化的判据。并根据北海市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北海市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1998 Vol. 18 (ZK): 0-0 [摘要] ( 335 ) [HTML 0KB] [ PDF 1580KB] ( 688 )
0 海热提·涂尔逊;杨志峰;王华东
试论城市环境及其容载力
从城市环境概念入手,对其环境特征进行了系统论述,进一步分析了城市环境功能与环境作用的关系,最后以环境容量和环境承载力两个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城市环境“容载力”的概念,为研究环境科学基本理论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1998 Vol. 18 (ZK): 0-0 [摘要] ( 310 ) [HTML 0KB] [ PDF 2443KB] ( 675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