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97年 17卷 5期
刊出日期 1997-10-01

论文
论文
0 王文兴;刘红杰;张婉华;丁国安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酸雨来源研究
1992~1995年间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进行了降水和气象观测,分析了降水的酸度和化学组成与降水采样时的来流方向的关系,计算了丹东凤凰山和泗礁岛采样时的后推气流轨迹。发现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出现酸性很强的酸雨,推断酸雨来自周边国家和地区。由于当地地理位置和气象条件的差异,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空间里影响的程度也不同。北方沿海的图们和丹东凤凰山的酸雨主要来自朝鲜半岛和日本。东南沿海地区则较为复杂,冬春季可能受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影响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364 ) [HTML 0KB] [ PDF 1548KB] ( 779 )
0 朱发庆;赵碧云;贺彬
G-H模式的缺陷及其改进
指出G-H模型在估算面源自身网格的大气污染物浓度时存在的严重缺陷。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分析表明,其根源在于G-H对自身网格的计算采用了不合理的面源均匀假定。采用面源局部均匀的假定,对G-H的自身网格模式作了改进。有效性分析表明,改进后的模式能适用于q(铅直向扩散参数σz的指数项,σz=bxq)的任何取值范围,其估算的浓度随大气稳定度的变化也与实际情况完全相符,值得在我国加以推广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362 ) [HTML 0KB] [ PDF 964KB] ( 557 )
0 邹锐;郭怀成;刘磊;张璐平
经济开发区人-模交互式不确定环境系统规划方法初探
简要分析了经济开发区环境规划的特点,指出目前所采用的方法不可能有效地实现对开发区环境经济系统的优化设计。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文中提出一套基于环境承载力的不确定性人-模交互式环境系统规划方法,将大气、水及资源等子系统有机地通过模型整合起来,并充分考虑到了环境经济系统的不确定性与部分因子的不可量化性,通过人与模型的交互过程,将决策者及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与模型结合起来,从而尽可能地保证规划决策结果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342 ) [HTML 0KB] [ PDF 1411KB] ( 708 )
0 冯玉广;王华东
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定量研究
分析了区域人口-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建立了区域PREE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判别模型;对区域PREE系统可持续发展问题进行了定量研究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316 ) [HTML 0KB] [ PDF 1002KB] ( 647 )
0 姜文来
湿地资源开发可持续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在分析我国湿地资源开发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的基础上,探讨了湿地资源开发可持续环境影响评价(EIA)的理论,研究了开展湿地资源开发可持续EIA面临的困境,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311 ) [HTML 0KB] [ PDF 1297KB] ( 879 )
0 张金屯;Pouyat R
“城-郊-乡”生态样带森林土壤重金属变化格局
沿纽约市“市区-郊区-农区”140km生态样带,对9个样地26个样方落叶阔叶林土壤的重金属含量进行了分析。重金属离子总量、重金属离子多样性等随着距市中心的距离的增加而降低,重要污染重金属离子Pb、Cu、Ni、Cr含量下降非常明显。森林土壤重金属离子格局与人口密度、城市土地利用率、机动车密度等关系十分密切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356 ) [HTML 0KB] [ PDF 1011KB] ( 800 )
0 刘国东;丁晶
应用BP网络研究气候变化对雅砻江和嘉陵江流域水资源环境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水资源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建立了雅砻江和嘉陵江流域年均气温、年降水量与年径流之间的BP网络模型,利用建立的网络结构模拟了气温和降水变化对流域水资源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温增高和降水量减少将造成水资源量的大幅度减少,对生态环境构成威胁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340 ) [HTML 0KB] [ PDF 1044KB] ( 756 )
0 李文朝
东太湖沉积物中氮的积累与水生植物沉积
为揭示浅水湖泊沉积物中氮的积累及其与水生植物间的关系,1993年11月在东太湖42个样点上采集了沉积物柱状样品并进行了分析。东太湖硬度小于5kgf/cm2的松软淤积层平均厚度0.96m,全湖淤积量149×106t。粉沙质淤积物中总氮(TN)含量0.009%~0.801%,总有机碳(TOC)含量0.01%~17.36%,变幅极为悬殊。总氮含量与总有机碳含量间呈密切的线性正相关TN(%)=0.0251TOC(%)+0.0063,表层沉积物中总氮和总有机碳含量都与水生植物的现存量有较为显著的正相关。这说明,氮和有机碳主要经过水生植物的生物沉积途径进入沉积物,水生植物有将湖水中的氮传输到底泥中,使其进入地球化学循环的功能,这对于降低湖水中的氮含量、防止富营养化有积极的意义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338 ) [HTML 0KB] [ PDF 1038KB] ( 777 )
0 黄立维;谭天恩
脉冲电晕法治理甲苯废气实验研究
有机废气的污染日益受到重视,现有的控制技术尚不完善。采用脉冲电晕法对去除甲苯模拟废气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反应器结构、脉冲电压峰值、气体浓度、停留时间和水汽含量等不同因素对去除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本法能达到较好的去除效果,在线筒式反应器的最高去除率为35%,在线板式反应器的最高去除率达81%,反应后的最终产物为CO、CO<sub>2</sub>和H<sub>2</sub>O。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311 ) [HTML 0KB] [ PDF 1257KB] ( 690 )
0 曾辉;郭庆华;刘静艳
东莞市景观生态演化特征的分析
利用多时相遥感手段,对东莞市的景观演化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重点研究不同景观要素从1986~1994年的变化情况,探讨景观结构和功能变化与东莞市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对应关系。研究表明,高强度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是东莞市景观变化的直接驱动因素,生物过程在景观动态变化过程中,居于次要地位;景观演化的基本格局是城市要素迅速膨胀,农业和自然要素则不断减少;由于缺乏必要的景观结构和功能的相互适应设计,在东莞市景观演化过程中,存在一些潜在的生态问题。初步探讨了东莞市景观生态保护的基本途径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330 ) [HTML 0KB] [ PDF 1146KB] ( 715 )
0 袁星;赵晓明;赵元慧;郎佩珍
硝基苯、苯酚衍生物对发光菌毒性定量构效关系研究
采用发光细菌法测定14种硝基苯、苯酚衍生物对发光菌的毒性,得到各化合物的半数有效浓度(15minEC50值)。选用辛醇/水分配系数(logP)、分子最低空轨道能(ELUMO)和平均超离域性(S<sup>N</sup><sub>av</sub>)作为参数,与logl/EC<sub>50</sub>值进行定量构效关系(QSAR)研究。结果表明,硝基苯衍生物对发光菌的毒性与分子的电性参数(ELUMO或S<sup>N</sub><sub>av</sub>)相关;而苯酚衍生物的毒性可分别由疏水性参数(logP)和电性参数(ELUMO或S<sup>N</sup><sub>av</sub>)来描述。采用以Snav为参数的QSAR模式预测了14种试验化合物对发光菌的毒性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368 ) [HTML 0KB] [ PDF 780KB] ( 683 )
0 魏德洲;秦煜民
H2O2在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治理过程中的作用
为探讨缩短石油污染土壤微生物治理过程的有效途径,采用生物泥浆法,系统地研究了H2O2对土壤中烃类污染物微生物降解速度的影响。结果表明,H2O2既可直接氧化一部分烃类污染物,又可为微生物的氧化过程提供充足的电子受体,强化它们对烃类污染物的氧化降解作用,通过添加适量的H2O2,使土样中石油污染物的去除率增加了近3倍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374 ) [HTML 0KB] [ PDF 988KB] ( 762 )
0 李花粉;张福锁;毛达如
小麦根表铁氧化物及植物铁载体对植物吸收镉的影响
用营养液培养方法,模拟在不同铁浓度条件下,小麦根表铁氧化物及植物铁载体对植物吸收镉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溶液中加入的Fe(OH)<sub>3</sub>量的增加,小麦的吸镉量也相应增加;但当Fe(OH)<sub>3</sub>的加入量超过一定限度后继续增加时,小麦的吸镉量减少。此外,小麦的根分泌物特别是其中的植物铁载体对覆有Fe(OH)<sub>3</sub>的根系吸收镉有一定的影响。缺铁预培养小麦的根系植物铁载体分泌率比加铁预培养的小麦高5倍左右,缺铁预培养的小麦植株吸镉量也高于加铁预培养的小麦植株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319 ) [HTML 0KB] [ PDF 1031KB] ( 725 )
0 李宗芸;屈艾;朱卫中;杨玉梅;束峰珏
磁处理水对蚕豆根尖细胞的遗传学效应
利用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测试技术研究了磁化水(4200GS)对蚕豆根尖细胞的微核率、有丝分裂指数、染色体桥率、不正常细胞率等遗传学指标的影响,目的是探讨磁处理水对生物体的遗传学效应,结果发现上述指标均有所上升,其中微核率和不正常细胞率上升显著,并且其大小与水在磁场中处理的时间长短有关,提示磁处理水(4200GS)有一定的遗传学毒性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334 ) [HTML 0KB] [ PDF 678KB] ( 562 )
0 仪慧兰;张自立
姊妹染色单体交换在检测有害环境因素中的应用
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和大麦根尖细胞做姊妹染色单体交换(SCE)实验,发现丝裂霉素C、放线菌酮D、异烟酰肼及糖精钠能显著提高SCE频率,而且诱发细胞的平均SCE值在两种材料中有极显著的一致性,表明植物细胞SCE在检出环境诱变剂中与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同样敏感有效。在高浓度介质中植物幼苗生长发育受到抑制,处理的早期可检测到幼苗根尖细胞SCE水平的明显升高。环境中的重金属铬和镉即使浓度较低也能通过大麦SCE实验检测到。结果表明,大麦根尖细胞SCE实验能有效地检测出环境中的有害因素。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291 ) [HTML 0KB] [ PDF 768KB] ( 767 )
0 高侠莉;王爱民;袁宗飞;刘晓峰
污灌对蔬菜的生理生态指标及细胞学影响研究
对污灌蔬菜的生态生理指标及细胞学影响的差异进行研究的结果表明,污灌菠菜的叶绿素含量和相对电导率分别是非污灌菠菜的85.30%和161%。污灌菠菜的硝酸盐含量比非污灌菠菜高出10%,污灌大蒜等不正常有丝分裂为11.3%,而非污灌大蒜为0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329 ) [HTML 0KB] [ PDF 804KB] ( 761 )
0 刘嘉麒;邓加忠;王红
利用天敌控制水葫芦疯长研究
从产地引入象甲,研究它在高海拔低纬度———昆明的生活习性,经安全性、适应性、控制效果的试验研究,证实水葫芦象甲对23个科、46种植物不产生危害,只取食水葫芦,是单食性昆虫。象甲对水葫芦重量控制率平均为54.3%,株高控制率为42.4%,根长控制率为19.2%,叶片控制率为10.6%,植株分蘖控制率达32%。象甲在昆明具有良好的生物学适应性。对控制滇池水葫芦疯长,恢复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平衡具有重要价值。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402 ) [HTML 0KB] [ PDF 755KB] ( 617 )
0 邵靖邦;邵绪新;王祖讷;李浩
沸腾炉粉煤灰的特性研究
沸腾炉排出的粉煤灰与煤粉炉排出的粉煤灰在性质上有很大差异。沸腾炉粉煤灰主要由不规则状的细分散颗粒组成,其本体化学成分和表面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不同的粉煤灰颗粒具有不同的化学组成。沸腾炉粉煤灰以不规则状玻璃体为主要物相,结晶矿物不含莫来石。沸腾炉粉煤灰的细度很高(0.011~0.038mm范围的颗粒约占55%),比表面积巨大,达8.00腾炉粉煤灰具有极高的火山灰活性,28天抗压强度比达97%,与525号水泥相近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319 ) [HTML 0KB] [ PDF 1127KB] ( 722 )
0 原永涛;赵毅;张建平
不同煤化程度煤种对飞灰导电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研究了不同煤化程度煤种的导电特性的实验结果表明,高煤化煤种与低煤化煤种的导电特性相差极大。前者比电阻可降至106Ω·cm以下,几十伏电压即发生电击穿。而后者比电阻最高可达10<sup>12</sup>Ω·cm以上,击穿电压超过10kV;高煤化燃煤飞灰的含碳量达到20%时,比电阻发生了陡降,而低煤化燃煤飞灰的含碳量对飞灰导电特性的影响不大,甚至产生负面影响。导致这一结果的机理是不同煤化程度煤种的晶体结构的差异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351 ) [HTML 0KB] [ PDF 1129KB] ( 822 )
0 张盼月;刘春华;王继徽
木浆造纸黑液活化磷矿矿浆生产普钙的研究
利用木浆造纸黑液活化磷矿矿浆,降低矿浆流动起点水分,既简化普钙生产流程,降低普钙生产成本,又能消除造纸黑液污染。试验结果表明:木浆造纸黑液活化磷矿矿浆最佳黑液投入量为0.027mL/g矿粉,当矿浆含水率控制在26%~28%之间时,矿浆粘度可降至0.70Pa·s以下,所生产的鲜钙能满足质量要求。为造纸黑液活化磷矿矿浆生产普钙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302 ) [HTML 0KB] [ PDF 783KB] ( 723 )
0 毛晓园;张建英;何增耀
串联氧化塘中氮、磷去除的容积分配效应的研究
在人工模拟条件下,串联厌氧好氧塘在总容积相同,不同的容积分配的情况下,污水中的氮、磷去除效率不同,存在最佳容积分配比:V/V约为0.27。在最佳容积分配比处,COD、氮、磷的去除率可分别提高11.4%、26.0%、51.6%。随着负荷、污水C/N比、温度、光照时间等因素的变化,氮磷去除呈一定的变化规律。说明了串联厌氧好氧塘氮、磷去除的容积分配效应是客观存在的,合理的容积分配对氮、磷去除尤其重要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352 ) [HTML 0KB] [ PDF 984KB] ( 796 )
0 郭养浩;孟春;石贤爱;陈剑锋;邱宏端;张景峰
高浓度有机废水二相厌氧消化过程特性研究
以填充床生物膜酸化反应器与上流式污泥床反应器(UASB)甲烷化反应器组成的二相厌氧消化装置处理高浓度啤酒废水或合成废水,最大处理能力为32~35kgCOD/d·m<sup>3</sup>。提出了二相工艺高负荷运行时最低必需酸化率的概念。进水浓度5000mgCOD/L,容积负荷30kgCOD/d·m<sup>3</sup>时,最低酸化率为28%。对主要操作参数的灵敏度分析表明,操作负荷、酸化率和进水碱度是影响COD去除率的主要操作参数。对二相厌氧消化系统中影响反应器内微生物群系的生态平衡、微生物本征活性和反应器宏观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了分类和综合讨论。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344 ) [HTML 0KB] [ PDF 1358KB] ( 805 )
0 赵旭涛;顾国维
缺氧生物吸附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工艺中试研究
结合生物作用机理,提出缺氧生物吸附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ABSAS工艺)工艺,在小试的基础上,进行了中试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强化缺氧吸附作用可提高反硝化作用速率,在仅有污泥回流而无硝化混合液回流的前提下,TN去除仍可达60%~80%。在冬季(8~13℃)进水NH4-N60mg/L左右、HRT10小时时,NH4-N去除率达88%以上,出水小于15mg/L。此工艺具有很好的工业应用前景,可在设备投资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实现将传统活性污泥法工艺改造为具有生物脱氮功能的工艺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326 ) [HTML 0KB] [ PDF 915KB] ( 569 )
0 时桂萱;刘良伟
火电厂冷却池热污染治理初探
通过系统的模型试验,以色水为示踪剂模拟热水,探讨排、取水口分列式布置的三维时间连续点源如何采用工程设施转换成无限长二维面源,以利用水面热交换解决火电厂冷却池热污染的治理问题。给出了出流近区流速分布及流量沿程变化的近似计算式。此研究成果对挖掘冷却池散热潜力,增加电厂装机容量具有实用推广价值
1997 Vol. 17 (5): 0-0 [摘要] ( 329 ) [HTML 0KB] [ PDF 804KB] ( 553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