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会议通知(第三轮):银川2024-07-18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90年 10卷 3期
刊出日期 1990-06-20

论文
论文
0
日本开始致力与全球环境问题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326 ) [HTML 0KB] [ PDF 0KB] ( 83 )
0
太阳能氢在10年内能取代现在的汽车燃料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311 ) [HTML 0KB] [ PDF 0KB] ( 100 )
0
自然界和人工合成的化学品均能破坏臭氧层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318 ) [HTML 0KB] [ PDF 0KB] ( 165 )
0
国际组织开展防止植物和动物种灭绝运动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318 ) [HTML 0KB] [ PDF 0KB] ( 131 )
0 颜素珠 梁东 彭秀娟
8种水生植物对污水中重金属—铜的抗性及净化能力的探讨*
本文利用苦草属、水车前属等8种水生植物培养于0.5~1.0ppm的含铜污水中来探讨其抗性及净化能力。首先,每两天测定一次污水中铜离子的消失率,来探讨受试的各种植物对污水中铜离子的吸收和沉降能力;其次,观察植物体受铜离子毒害后的各种症状;第三,测定在同一浓度、不同时间以及同一时间、不同浓度的情况下,各种受试植物其叶绿素遭受破坏的指标;
第四,探讨各种受试植物在含铜的污水中的亚致死及致死的浓度效应。从以上4种指标综合分析,得出结果:抗性的大小排列顺序为t喜旱莲子草>水龙>大藻>黑藻>刺苦草>密齿苦草>心叶水车前>水车前。挺水植物和浮水植物的抗性大干沉水植物的抗性。8种受试植物净化污水的能力与抗性大小基本保持一致性。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402 ) [HTML 0KB] [ PDF 234KB] ( 1207 )
0 张月英 王淑梅 高秀媛 刘新宏*
民用煤炉燃烧排放多环芳烃的研究
本文对民用煤炉五种工况排放12种多环芳烃(PAH)的研究得出:上燃型煤各种PAH的排放量最低,比下燃型煤低17—218倍,总PAH和BaP的除去率,对下燃型煤是97%和98%,对散烧烟煤是80%和75%。民用煤炉排放的PAH,致癌物占35~65%,其中促癌物占24~62%,其他致癌物均小于4%。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368 ) [HTML 0KB] [ PDF 230KB] ( 991 )
0 江希流 蔡道基
农药在水体中和土壤表面的挥发作用
本文在室内模拟环境条件下,研究了氟乐灵、呋喃丹、甲基对硫磷和林丹4种不同类型农药在水体和土壤表面的挥发作用。该试验装置的回收率为92.5~103.0%。研究结果表明,4种农药在水体中的挥发速率为氟乐灵>林丹>甲基对硫磷>呋喃丹。在土壤表面的挥发速率为呋喃丹>甲基对硫磷>林丹>氟乐灵。其挥发速率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农药在土壤中的吸附常数。农药在水体和土壤表面的挥发强度也可根据其蒸汽压、水溶解度和土壤吸附常数,用数学公式估算。本文将实测值与估测值相比较表明,两者具有良好的相关性。本方法在新农药开发中,可作测定与评价农药挥发性能时的参考。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423 ) [HTML 0KB] [ PDF 298KB] ( 977 )
0 刘永錩 曹三星 郑启英 余夫 谢才良 何蔼
焦化工人的淋巴细胞微核率脆性部位及姊妹染色单体互换率的观察
本文用脆性部位(Fra)中之染色体畸变率(CA)、微核率(MN)及姊妹染色单体互换率(SaE)在焦化厂各工种检测发现3个指标之间有很好的相关性。3者与苯并(a)蓖(BaP)的浓度呈正相关。与其接触时间长短电呈正相关。这3个指标中以MN既简便且准确。共检出Fra 251个,60%在A组,22%在C组染色体。能准确定位的113个Fra中34.5%为遗传性,47.7%与肿瘤非随机断点相符。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390 ) [HTML 0KB] [ PDF 179KB] ( 1248 )
0 金章林*
上海市微机联网工业污染源数据库的建立和研究
上海市微机联网工业污染源数据库已于1988年9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在实际应用中获得显著成效。本文介绍其功能、内容、特点,硬件及软件结构,数据库的组织,以及软件开发的主要设计思想。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398 ) [HTML 0KB] [ PDF 290KB] ( 893 )
0 刘瑞明 刘毓谷
镉的肝细胞毒性与脂质过氧化关系的研究
本文研究了镉对大鼠游离肝细胞谷胱甘肽含量和腊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并探讨了其与镉所致的肝细胞失话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镉引起的大鼠游离肝细胞脂质过氧化作用与其所引起的细胞失活之间无明显的因果关系,并且,这种脂质过氧化作用与细胞内谷胱甘肽含量降低无关。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401 ) [HTML 0KB] [ PDF 227KB] ( 754 )
0 车凤翔 徐桂请 史传英 徐秀芝 盂令荚
京津地区大气细菌生态分布
本文报告了京津8地大气需氧细菌和厌氧细菌的采样,染色形态特征和分离鉴定的研究结果。有氧采样培养6825株菌中革兰氏阳性菌&80~90%,球菌占40~60%。无氧采样培养4056株菌中革兰氏阳性菌占60~70%,无芽胞杆菌占50%~60%,对857株无氧采样培养的细菌分离、鉴定获得了5株专性厌氧菌(0.6%),其它均为兼性厌氧菌。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368 ) [HTML 0KB] [ PDF 193KB] ( 1331 )
0 焦大化
铁路噪声测量和预测方法探讨
本文根据我国几项重点铁路建设工程的环境影响评价实践,提出了噪声测量方法应采取典型布点和自动采样,噪声预测应依据工程特点,采用比例法或模式法。文中比较了不同方法的特点,并给出了噪声预测的基本公式。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341 ) [HTML 0KB] [ PDF 155KB] ( 1214 )
0 吴玉树
杞麓湖水生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积累*
本文研究滇中高原杞麓湖水生生态系统中7种重金属污染物(Pb、Cd、Cr、Ni、Zn、Mn、Cu)在水、底质,植物和动物体内的迁移、积累特征。结果指出:1.底泥中重金属含量大大高于水中的含量;2.不同种类生物对底质中各种重金属的积累量不同; 3.从重金属在水-底泥-水生生物的迁移、分布量,得出重金属在水生生态系统4个组成部分中量的分布均为底泥>鱼虾>根生水生植物>水。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380 ) [HTML 0KB] [ PDF 223KB] ( 767 )
0 梅亚东 吴贻名
多目标规划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群规划中的应用
本文讨论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群规划问题。以污水处理厂及管道的投资费用之和作为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329 ) [HTML 0KB] [ PDF 188KB] ( 1272 )
0 陆新元 汪冬青
中国的排污收费制度
七十年代末期,中国开始实行排污收费制度。中国的排污收费制度就是有关在全周范围内,对污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噪声、放射性等各类荐染物的各种污染因子实行垒面收费以及
有关排污费的征收、管理和使用等法律规定的总称。它的实行,如强了环境管理,促进了污染治理,取得了显著的环境效益、可观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社会效益,它已经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标志。本文对排污收费制度的经济学理论,有关排污收费的法规体系和基奉政策进行了探讨,同时还分析了排污收费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客观分析了它在我国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396 ) [HTML 0KB] [ PDF 398KB] ( 816 )
0 王飞越
试论环境科学的研究对象及其分科体系
最近几十年来,环境科学发展迅速。但由于理论研究的缺乏,导致了研究对象和分科体系上的混乱。本文通过对环境科学研究对象——人类生态系统的探讨,建立起环境科学的“分科标准空间”。利用此空间,作者对庞杂的环境科学体系进行了剖析和归纳,提出了环境科学的分科图系。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345 ) [HTML 0KB] [ PDF 212KB] ( 983 )
0 贺锡泉
非突发性环境风险研究
本文提出了一种计算环境风险度的方法,并通过一实例应用分析,揭示了在一定条件下由环境目标所控制的环境质量存在着被破坏的风险,这就是非突发性环境风险。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383 ) [HTML 0KB] [ PDF 252KB] ( 889 )
0 金秀华 Y.Y.Cheung;A.R.Date
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土壤样品中的少量和微量元素
本文描述了应用电感耦台等离子体质谱(ICP—MS),测定土壤样品中少量和微量元素的方法.样品经HCIO<sub>4</sub>—HF—HNO<sub>3</sub>混酸消解,在仪器最佳工作条件下,连续进样测定。方法简便、快速、灵敏度高,一份样品可以同时定性、定量测定多种元素,而不必预分离富集。文中报告了中国土壤标准参考样品GSSl~GSS8中14种少量和微量元素的测定结果,经t检验,与文献报告的数据吻合。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351 ) [HTML 0KB] [ PDF 164KB] ( 907 )
0 李松汉
水流量自动测量记录仪的研究*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283 ) [HTML 0KB] [ PDF 180KB] ( 688 )
0 韩长绵
水中多种硝基芳烃液上气相色谱测定方法研究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302 ) [HTML 0KB] [ PDF 128KB] ( 1012 )
0
缓解全球变暖的对策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280 ) [HTML 0KB] [ PDF 0KB] ( 133 )
0
监测全球变化的宇宙计划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272 ) [HTML 0KB] [ PDF 0KB] ( 81 )
0
增强聚丙烯板框和厢式压滤机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294 ) [HTML 0KB] [ PDF 0KB] ( 68 )
0
亚洲的环境趋势
1990 Vol. 10 (3): 0-0 [摘要] ( 296 ) [HTML 0KB] [ PDF 0KB] ( 82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