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会议通知(第三轮):银川2024-07-18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88年 8卷 6期
刊出日期 1988-12-20

论文
论文
0 徐向阳* 冯孝善
厌氧附着膜膨胀床反应器非稳态运行的过程动力学研究
本文研究非稳态运行工况对厌氧附着膜膨胀床(AAFEB)反应器性能的影响。根据非稳态运行工况特点,过程动力学理论,以及反应系统中基质COD,磷质平衡关系,建立了AAFEB反应器非稳态运行的过程动力学模型。利用非稳态运行数据,作了动力学模型的解析与参数估值;此外,对非稳态和稳态运行的表观动力学参数值作了比较和理论上的分析。
1988 Vol. 8 (6): 0-0 [摘要] ( 409 ) [HTML 0KB] [ PDF 1889KB] ( 1181 )
0 魏群 张宁 王建英 李抗美 邵义株
兰州市城区大气总悬浮微粒元素富集特征及污染来源研究
本文采用原子吸收等测试方法,对兰州市城区大气总悬浮微粒(TSP)中Pb等16种元素的浓度水平进行了分析,通过元素富集因子统计处理和元素相关分析,探讨了TSP元素富集特征和污染来源。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区TSP中土壤所占比例为52.4%; TSP中富集程度最高的Pb,Cd、Zn和Cu主要来自燃煤烟尘。
1988 Vol. 8 (6): 0-0 [摘要] ( 417 ) [HTML 0KB] [ PDF 356KB] ( 949 )
0 白瑛 张祖锡
汞在土壤—作物系统中的残留与吸收*
研究结果表明,汞在小麦体内的富集随土壤汞含量增高而加大,各器官对汞的吸收量呈现根>茎叶>麦粒的规律,其比率为30:3:l。当污染程度相同时土壤残留汞量主要取决于土壤交换量的大小。麦粒中汞的吸收量则受土壤物理粘粒含量所制约,以粘土的吸收率为l则重壤.中壤、轻壤和沙壤的比率相应为2.4、3.6、9、和11。以麦粒中汞含量达0.02ppm(卫生标准)时,土壤有机质含量接近l%时,土壤质地愈轻土壤汞的临界含量愈低,质地愈重则愈高。北京地区轻壤为0.273、中壤和重壤各为0.305和0.343ppm。
1988 Vol. 8 (6): 0-0 [摘要] ( 401 ) [HTML 0KB] [ PDF 274KB] ( 926 )
0 陈健 樊德方
水生植物菱对水中呋喃丹降解的影响
稻田使用呋哺丹能污染附近的池塘水,池塘水中呋喃丹最大残留量可达O.054mg/kg。由于水生生态系统的差异,不同时期池塘水中呋喃丹的消解速度是不同的。水生植物组成的变化影响水中呋喃丹的消解。菱叶,尤其是菱的沉水叶能明显地吸收呋喃丹并进行代谢,但由于它的群落特点影响了呋哺丹在水中的光解,使水中呋喃丹降解变慢。
1988 Vol. 8 (6): 0-0 [摘要] ( 426 ) [HTML 0KB] [ PDF 262KB] ( 900 )
0 伊虎英 郝玉怀 张卫 黄建英
粉煤灰对紫露草的染色体畸变和微核率的影响*
本文报导了粉煤灰对紫露草的细胞遗传学效应,实验结果指出,粉煤灰能提高紫露草的染色体畸变率,微核率,花粉畸变率和降低植株高度。粉煤灰引起紫露草的细胞遗传效应和生物效应是由于粉煤灰中带有a射线的元素进入紫露草体内造成的
1988 Vol. 8 (6): 0-0 [摘要] ( 389 ) [HTML 0KB] [ PDF 2075KB] ( 914 )
0 陈友发 夏诗坂 王永芬
亚硒酸钠对山羊慢性氟中毒防治效果的观察
本文首次提出在氟污染牧场放牧的羊羔,投亚硒酸钠能延缓骨氟增长,增强机体排氟能力,降低机体对氟的负荷,加快羊羔生长速度,有效地推迟慢性氟中毒发病时间。亚硒酸钠具有一定的预防慢性氟中毒效果。
1988 Vol. 8 (6): 0-0 [摘要] ( 370 ) [HTML 0KB] [ PDF 191KB] ( 1002 )
0 修瑞琴 高世荣 许永香
新有机磷杀虫剂甲胺磷对大型溞的毒性研究*
采用大型溞生物测试法对新有机磷农药甲胺磷的毒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甲胺磷能够抑制大型溞的运动、并造成溞的大量死亡。所测得的半数运动受抑制浓度EC<sub>50</sub>值,24h为1.88mg/1(1.48~2.24mgll),48h为o.493mg/1(0.45~O.52mg/1);96h为0.0527mg/I(0.03~0.066mg/1),所测得的半数致死浓度LC<sub>50</sub>值,24、48及96hLC<sub>50</sub>值,分别为562mg/1;161.25mg/1(130~175mg/1),及0.164mg/1(0.40~0.18rag/1)。
1988 Vol. 8 (6): 0-0 [摘要] ( 424 ) [HTML 0KB] [ PDF 191KB] ( 1141 )
0 程正康
论环境保护标准的法律意义
准确地理解环境保护标准的法律意义对于正确地、合法地调处环境纠纷及审理环境案件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对环境标准的法律意义作了认真分析,并指出:各种环境保护标准是环境法
的有机组成部分,它们具有各自的法律意义。即,环境质量标准是确认环境是否污染及排污者应否承担某些法律责任的根据;污染物排放标准是确定排污是否合法及排污者应否承担法律责任的根据;环境基础标准和方法标准是确认证据合法性的根据。
1988 Vol. 8 (6): 0-0 [摘要] ( 455 ) [HTML 0KB] [ PDF 240KB] ( 781 )
0 车宇瑚
论环境信息管理和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MIS)
本文从信息学的观点出发论述了环境信息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试图为环境信息管理学的研究提供一个初步框架。文中还根据我国环境管理工作中信息管理的现状,进而提出了
环境管理信息系统(EMIS)的概念及它的一个总体结构。
1988 Vol. 8 (6): 0-0 [摘要] ( 476 ) [HTML 0KB] [ PDF 284KB] ( 981 )
0 王子健 孙喜平 孙景芳
土壤样品中硒的结合态分析
分析四种不同类型土壤样品中硒的赋存形态的结果表明,由于岩石风化作用造成硒形态的第一次重新分布,结合于矿物相的硒转变为硫化物、碳酸盐,铁锰氧化物结合态。而微生物作用和腐植化过程再次造成以有机物结合态为主的形态分布模式。土壤中硒的存在形态由上述过程的强弱决定。
1988 Vol. 8 (6): 0-0 [摘要] ( 398 ) [HTML 0KB] [ PDF 205KB] ( 988 )
0 戴建国
明渠污水流量的自动监测—WML型微电脑明渠流量计
WML型微电脑明渠流量计是连续监测明渠污水流量的全自动化系列仪器,是应用水力测流、超声测位和微机技术的组合。六年多的研制使用结果表明,此系列仪器适用性强,抗淤积堵塞效果好;采用非接触测量方式,从根本上消除了污水对仪器的腐蚀,使仪器能长期连续自动监测污水流量。
1988 Vol. 8 (6): 0-0 [摘要] ( 362 ) [HTML 0KB] [ PDF 185KB] ( 886 )
0 罗东升
从农药工业废水中回收二异丙胺的研究
在以二异丙胺为主要原料的有机农药工业废水中,加入一定数量的NaOH溶液(浓度为25%),随后进行蒸馏,便可将残留在废水中的=异丙胺回收。回收率可达70%以上,COD去除率可达77%以上。
1988 Vol. 8 (6): 0-0 [摘要] ( 411 ) [HTML 0KB] [ PDF 165KB] ( 1155 )
0 赵宗异 陈志义 杨志华
硫酸生产废水除砷工艺的研究
本文提出了酸性含砷含氟废水治理的新工艺,低pH值条件下氧化铁砷体系吸附共沉淀除砷与中和除氟的两级处理工艺,该工艺打破了沉淀法去除砷必须在碱性条件下进行的限制。产生的含砷渣仅为传统方法的1/10,毒性低,化学稳定性强,含砷品位达10—18%,利用现有技术可从中回收砷,二级中和渣无害,可安全地用于建筑材料的生产.
1988 Vol. 8 (6): 0-0 [摘要] ( 380 ) [HTML 0KB] [ PDF 283KB] ( 973 )
0 车风翔 陈振生 胡庆轩 徐桂清 张松乐
北京市近地面大气细菌污染情况调查
本文报告了用微孔滤膜采样法(MF45)测定的北京20个地点,四个时段的近地面大气细菌浓度。平均计算,1983年11月为10200cfu/m<sup>3</sup>,1984年3月为2270cfu/m<sup>3</sup>,1984年8月为750cfu/m<sup>3</sup>,1985年1月为2160cfu/m<sup>3</sup>。 20个地点细菌空气浓度差异较大。城市街道和郊区县镇浓度较高,分别为5171cfu/m<sup>3</sup>和6617 cfu/m<sup>3</sup>;旅游区和郊区农业区较低,分别为2180cfu/m<sup>3</sup>和3110cfu/m<sup>3</sup>.
1988 Vol. 8 (6): 0-0 [摘要] ( 379 ) [HTML 0KB] [ PDF 176KB] ( 989 )
0
美国在环境保护方面日益扩大国际合作
1988 Vol. 8 (6): 0-0 [摘要] ( 258 ) [HTML 0KB] [ PDF 0KB] ( 140 )
0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正在赞助一项平流层臭氧枯竭对南极生态系统效应的研究
1988 Vol. 8 (6): 0-0 [摘要] ( 302 ) [HTML 0KB] [ PDF 0KB] ( 87 )
0
加州大学即将进行有毒化学品的健康危险性评价
1988 Vol. 8 (6): 0-0 [摘要] ( 266 ) [HTML 0KB] [ PDF 0KB] ( 83 )
0
瑞典提出一项全球最严格的防止污染规划
1988 Vol. 8 (6): 0-0 [摘要] ( 298 ) [HTML 0KB] [ PDF 0KB] ( 71 )
0
地球的再植林
1988 Vol. 8 (6): 0-0 [摘要] ( 276 ) [HTML 0KB] [ PDF 0KB] ( 85 )
0
美国着手进行大气中酸性气溶胶对人体肺部损害的研究
1988 Vol. 8 (6): 0-0 [摘要] ( 281 ) [HTML 0KB] [ PDF 0KB] ( 104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