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会议通知(第三轮):银川2024-07-18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98年 18卷 3期
刊出日期 1998-06-01
论文
论文
0
张智超;戴树桂;朱昌寿;吴胜恒
海河河口水和新港港湾水中α-六六六对映体选择性降解及α、β、γ、δ-六六六浓度
运用全甲基化β-环糊精毛细管气相色谱手性柱,首次测定了我国天然水体中手性污染物<sub>α-</sub>六六六的对映体浓度比值〔ER=(+)<sub>α-</sub>六六六/(-)<sub>α-</sub>六六六〕。初春和初夏季节天津新港港湾海水中<sub>α-</sub>六六六的ER值为0.91~0.80,证实了该水体微生物对<sub>α-</sub>六六六的降解存在着对映体选择性,(+)<sub>α-</sub>六六六被优先降解。海河河口水在以上两季节中,<sub>α-</sub>六六六的ER值均近似为1,其原因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可能是附近有经常排放外消旋体<sub>α-</sub>六六六的污染源。另外还测定了以上两水体中α、β、γ、δ-六六六的浓度,两水体中的六六六含量分别符合我国I类海洋水质标准(GB3097-82)和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GB5749-85)。
1998 Vol. 18 (3): 0-0 [
摘要
] (
419
) [
HTML
0KB] [
PDF
1415KB] (
1091
)
0
徐新华;李金龙
青岛地区硫传输通量的估算
利用三维欧拉模式,估算外地源和本地源对青岛地区硫沉降的贡献,同时估算硫的去除,估算的方法是根据当地的风速、风向,模拟计算各种含硫化合物(包括SO<sub>2</sub>、硫酸盐及DMS)在青岛地区的各方向上输出或输入青岛地区的量、当地源排放的量以及硫化物的干、湿沉降量。通过估算可以得出,青岛地区硫来源中本地源与外来源相当,硫的去除主要是往外输出,占全部硫来源的80%以上。
1998 Vol. 18 (3): 0-0 [
摘要
] (
323
) [
HTML
0KB] [
PDF
1059KB] (
891
)
0
瞿福平;张晓健;何苗;顾夏声
氯苯驯化污泥中氯苯类同系物共存对氯苯生物降解影响
通过分析贡献因子的方法,对氯苯驯化污泥中氯苯类同系物共存时对氯苯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邻二氯苯、间二氯苯的共存有利于整个体系的降解,但氯苯的耗氧速率有所降低,竞争和共代谢作用是它们的作用机制;对二氯苯、1,2,4-三氯苯的共存会抑制整个体系及氯苯的降解,抑制作用是它们的作用机制。
1998 Vol. 18 (3): 0-0 [
摘要
] (
383
) [
HTML
0KB] [
PDF
1032KB] (
1299
)
0
杨凯;汪兴涛;包静晖;王晓燕;徐启新
环境保护产业产值与价值评价研究
环境保护产业的价值首先直接体现为可量度的环境保护产业的产值,由于环境保护产业具有全方位渗透特性,以往的环境保护产业产值统计难以全面完整地反映环境保护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贡献,环境保护产业应体现的价值远大于环境保护产业的产值。本文以环境保护产业的统计产值为基础,提出了基于产业关联渗透系数的环境保护产业产值评价模式;以及基于环境资源价值和环境保护产业产值权重放大系数的环境保护产业价值评价模式。
1998 Vol. 18 (3): 0-0 [
摘要
] (
368
) [
HTML
0KB] [
PDF
1158KB] (
970
)
0
周律;钱易
三沟式氧化沟污水处理工艺的性能分析
以生产性10万m
3
/d规模的三沟式氧化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稳定,满足BOD
5
和悬浮物浓度小于30mg/L出现的频率分别为92%和96%;剩余污泥得到一定程度的稳定;污水处理的比能耗为1.20kW·h/去除kgBOD
5
;另外还观察到反硝化运行和硝化运行的时间比tDN/tN对调节三沟式氧化沟脱氮效果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就三沟式氧化沟改扩建提出了建议。
1998 Vol. 18 (3): 0-0 [
摘要
] (
387
) [
HTML
0KB] [
PDF
826KB] (
1383
)
0
金心宇;张昱;姜玄珍;王锐
电极材料对脉冲等离子体降解有机废气的影响分析
用脉冲等离子体降解有机废气,对甲苯、二甲苯的降解率达73%~91%,对二氯甲烷的降解率达82%。在实验中发现电极材料的不同会影响分解效果,其中钨电极的降解率最高。本文运用等离子体化学中放电气体电子碰撞电离和化学自由基产生的机理以及阴极电子学中带电粒子轰击电极表面激发二次电子发射的理论,通过比较不同金属电极的二次电子发射系数δ,研究电极材料对脉冲等离子体降解有机废气影响的机理,发现主要是由于不同电极材料δ值的差异引起降解率的差异,电极稳定性对降解率和电极寿命也有重要影响。在实验的三种电极材料中钨的δ值最大,其最大二次电子发射系数δ<sub>m</sub>为1.4,铜其次为1.29,不锈钢最小约为1.24,这成为导致三者降解率差异的主要原因。
1998 Vol. 18 (3): 0-0 [
摘要
] (
386
) [
HTML
0KB] [
PDF
1408KB] (
1152
)
0
王世和;远藤郁夫
常温厌氧污泥消化的停留时间分析
通过对25℃下城市污泥常温厌氧消化过程的产气率、pH值、挥发酸、有机物分解率、消化速度常数等的测定,引入“微生物污泥(ActiveBiologicalSolids)”概念,进行了常温厌氧消化过程的动力学分析。结果表明,常温消化的反应速度、产气率、有机物分解率均明显低于高、中温消化。为获得同一程度的产气率和有机物分解率,常温消化需150天以上的停留时间,而中、高温则为12~30天。常温污泥消化的基质浓度与消化速度关系不同于合成基质,呈S型,可采用Moser模型模拟其动力学过程;n=2时所得各项动力学常数及最小消化时间可用于常温厌氧消化过程的控制。
1998 Vol. 18 (3): 0-0 [
摘要
] (
373
) [
HTML
0KB] [
PDF
1083KB] (
1234
)
0
周晓云;王飞雁
食品工业废渣以发酵技术生产菌体蛋白饲料的研究
为了将食品工业废渣中可被微生物利用的营养物质构成蛋白质的微生物菌体,采用以固态发酵法生产蛋白饲料。试验结果表明,通过组合菌株,在2t规模的发酵池里进行连续培养,较佳的控制工艺条件是:培养温度30℃,培养基初始水份65%,培养时间80h,产品的菌体蛋白达到了30%以上,粗纤维含量下降60%以下,废渣中灰分降低了30%以上,钙和磷分别提高了70%和205倍,并含有丰富的纤维素酶,提高了食品工业废渣的利用价值。
1998 Vol. 18 (3): 0-0 [
摘要
] (
336
) [
HTML
0KB] [
PDF
1025KB] (
1125
)
0
唐剑武;叶文虎
环境承载力的本质及其定量化初步研究
环境承载力描述了环境系统对人类活动支持能力的阈值,是环境系统功能的外在表现,是包含时间、空间和经济行为等自变量的函数。通过环境承载力指标体系及其综合值的计算可以描述实际环境承载量和环境承载力的大小,通过环境承载率(环境承载量/环境承载力)的计算可反映环境承载力的超载状况或环境与经济的协调程度。并以实例对环境承载力进行分析。
1998 Vol. 18 (3): 0-0 [
摘要
] (
448
) [
HTML
0KB] [
PDF
1172KB] (
1397
)
0
宣华
水污染可控性分析的可视化系统研究
以河南省安阳市境内的万金渠为例,在国内首次提出了实现水污染可控性分析的计算机图形可视化系统的技术路线和系统设计方案,探讨了实现河流水系动态画面交互处理的可能性。为处理大量的、瞬息多变的流域水环境信息提供简单可行的技术手段,使决策者能够及时掌握和了解实际水系的各种变化情况而进行决策
1998 Vol. 18 (3): 0-0 [
摘要
] (
385
) [
HTML
0KB] [
PDF
1270KB] (
948
)
0
曾光明;钟政林;曾北危
环境风险评价中的不确定性问题
介绍了环境风险评价中的不确定性问题的分类及其影响因素,论述了定量分析不确定性问题的4种方法,即传递函数法、数值模拟法、置信区间法和二间矩法。最后提出减少不确定性问题的途径,即多目标规划法、非参数回归法、回归分析法和专家意见法。
1998 Vol. 18 (3): 0-0 [
摘要
] (
363
) [
HTML
0KB] [
PDF
1250KB] (
1192
)
0
徐春保;吴胜利;苍大强;葛西荣辉
NO-CO-CO
2
-N
2
体系中若干金属氧化物对NO去除反应的催化作用
采用固定床流动反应装置,考察Cu
2
O、CuO、Cr
2
O
3
、Fe
2
O
3
、MnO
2
、Ni
2
O
3
、V
2
O
5
等金属氧化物对NO-CO-CO
2
-N
2
体系中NO去除反应的催化作用,同时,分析了NO-CO-CO
2
-N
2
体系中金属氧化物对NO去除的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各金属氧化物对NO去除反应均有不同程度的催化活性,其中Fe
2
O
3
、Ni
2
O
3
、CuO等对NO的去除显示出较强的催化作用。金属氧化物存在条件下NO-CO-CO
2
-N
2
体系中,NO去除反应较为复杂,NO/CO气相直接反应、低价氧化物对NO的还原作用、金属氧化物对NO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及金属氧化物对NO/CO反应的催化作用等都可能存在。大部分金属氧化物以对NO/CO反应的催化作用为主,而Ni
2
O
3
的预还原试样对NO的直接分解反应表现了极强的催化活性。
1998 Vol. 18 (3): 0-0 [
摘要
] (
334
) [
HTML
0KB] [
PDF
1032KB] (
848
)
0
杨玉峰;傅国伟
论工业固体废物全过程总量控制
针对我国目前实施工业固体废物排放量总量控制存在的问题,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和趋势,提出了工业固体废物的全过程总量控制概念,即:基于工业固体废物的最小产生量、最大综合利用量、最大处理处置量、最小排放量这一连续的、全过程的总量控制程序,并就典型案例介绍了全过程总量控制的两种方法(物质流核算控制法,环境规划控制法)。
1998 Vol. 18 (3): 0-0 [
摘要
] (
360
) [
HTML
0KB] [
PDF
886KB] (
999
)
0
王幼平;余家国;赵修建;石柱明
溶胶-凝胶工艺制备掺铅TiO
2
纳米薄膜及其光催化性能的研究
通过sol-gel工艺在玻璃表面制得了均匀透明的掺铅和未掺铅TiO
2
纳米薄膜;在宏观上,膜层表面光滑平整;在微观上,TiO
2
薄膜由TiO
2
球形颗粒组成,其颗粒大小在50~150nm范围内。掺铅TiO
2
镀膜玻璃在紫外光附近的透光率明显小于未掺铅TiO
2
镀膜玻璃的透光率,这说明掺铅TiO
2
镀膜玻璃对紫外光具有明显的吸收。敌敌畏水溶液的光摧化降解实验表明,掺铅TiO
2
镀膜玻璃对有机磷农药的光解率明显高于未掺铅TiO
2
镀膜玻璃的光解率。这为进一步提高TiO
2
的光催化效率开辟了新的途径。
1998 Vol. 18 (3): 0-0 [
摘要
] (
368
) [
HTML
0KB] [
PDF
1157KB] (
1246
)
0
陈勇生;闫姝;孙启俊;金朝晖
酚类化合物的生物吸附特征与其结构关系
选用经处理过的盐泽螺旋藻为吸附剂,研究其对10种酚类化合物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盐泽螺旋藻对苯酚、邻苯二酚、对苯二酚、邻氨基酚、对氯酚和2,4-二氯酚6种酚均有不同程度的吸附,用Freundlich和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描述时,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该6种酚的吸附常数k的对数值与其分子连接性指数(
2
X
v
)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盐泽螺旋藻对其余4种酚(邻甲酚、间羟基酚、间氨基酚、间乙酰氨基酚)均不产生吸附。
1998 Vol. 18 (3): 0-0 [
摘要
] (
360
) [
HTML
0KB] [
PDF
1092KB] (
1074
)
0
张景荣;章敏;朱法华;黄凌云;方东
江苏省丰、沛、铜重氟病区动物体中氟的含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丰、沛、铜重氟病区,禽、畜体内氟主要积聚在骨骼中(羊骨1096×10
-6
~2001.9×10
-6
,鸡骨335×10
-6
~378×10
-6
)及生理功能强的内脏(肝、心、肾等)器官中,氟的含量3.3×10
-6
~7.17×10
-6
,肌肉和蛋、奶品中氟的含量大多接近或低于氟的卫生标准,显然肉、蛋、奶食品不是该区地氟病的致病因子。研究表明,动物体内氟含量与环境水氟及叶菜和树叶(含水分高)中的氟含量呈明显的正相关。因而造成食草动物比以食粮食为主的家禽体内的氟含量明显偏高。说明水是氟的传播媒界,为该区地氟病的主要致病因子。
1998 Vol. 18 (3): 0-0 [
摘要
] (
369
) [
HTML
0KB] [
PDF
1120KB] (
802
)
0
孙昊;王晓蓉;王芹;吴徽;杨丽红;陈逸君;戴乐美;曹密
土壤-小麦体系中稀土元素的形态和生物有效性研究
利用逐级提取法结合盆栽实验将外源稀土(La、Gd、Y、Ce和Sm)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分为:水可溶解态、酸可提取态和有机质及硫化物结合态,并研究了这三种形态的稀土对小麦的生物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外源稀土进入土壤后主要以酸可提取态存在,不同形态的稀土浓度大小依次为:酸可提取态>有机质及硫化物结合态>水可溶解态。盆栽实验的结果表明,稀土元素主要富集在小麦的根部,土壤中酸可提取态、有机质及硫化物结合态的浓度和小麦中稀土的富集量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1998 Vol. 18 (3): 0-0 [
摘要
] (
395
) [
HTML
0KB] [
PDF
935KB] (
920
)
0
马志毅;田志坚;刘瑞强
电化学反应器对水中离子去除转化的试验研究
为了开发一种设备简单,操作容易,功能多,成本低的水和废水处理工艺,利用以铁板为电极,按混合联结的电化学反应器处理废水。结果表明,对pH值为3~6的水可中和至7,硬度可降低45.5%左右,水中阴离子SO
2-
4
及Cl
-
的去除率分别达48.6%和17.8%,重金属总Cr、Hg、Zn、Pb、Cd的去除率分别达25.7%,59.5%,57.4%,79.8%和100%。该电化学反应器特别适用于乡镇企业或其它小水量用户。
1998 Vol. 18 (3): 0-0 [
摘要
] (
400
) [
HTML
0KB] [
PDF
1071KB] (
1004
)
0
林建城;曾定木
平阳霉素诱发紫竹梅、紫露草四分体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效应及其相关性
报道了平阳霉素诱发紫竹梅四分体的微核效应以及与紫露草四分体和蚕豆根尖细胞微核效应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平阳霉素浓度与微核率间呈线性剂量效应关系,与紫竹梅、紫露草四分体微核率相关非常显著(P<0.01);与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间相关显著(P<0.05)。同时,紫竹梅四分体微核率和紫露草四分体、蚕豆根尖细胞微核率间相关非常显著(P<0.01),从而为紫竹梅四分体微核率测试系统的建立提供了理论依据。
1998 Vol. 18 (3): 0-0 [
摘要
] (
355
) [
HTML
0KB] [
PDF
1044KB] (
1354
)
0
罗如新;李顺鹏;张素琴
邻单胞菌L1对氯代苯的降解特性的研究
从某化工厂废水处理厂活性污泥中分离得到一株能以氯苯为唯一碳源的细菌,革兰氏阴性杆菌,兼性厌氧,初步鉴定为邻单胞菌属(<I>Plesiomonas</I>)。该菌在有氧情况下18天内对氯苯的降解率为50%,在厌氧条件下18天内对氯苯的降解率为37.2%。不同底物试验结果表明,该菌还能利用间氯酚、TCP、2,4-D等二氯、三氯化合物,此外不经诱导抗汞能力达15mg/L。细胞抽提物开环酶分析,L1菌株在好氧条件下拥有一条被氯苯诱导的邻位裂解途径
1998 Vol. 18 (3): 0-0 [
摘要
] (
343
) [
HTML
0KB] [
PDF
1068KB] (
1085
)
0
何苗
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经厌氧酸化后对好氧生物降解性能的影响
采用厌氧酸化处理间歇装置和瓦勃氏微量呼吸测压仪,对萘等10种焦化废水中有机污染物进行厌氧酸化后好氧生物降解性能的研究。研究表明,受试的有机物经过厌氧酸化处理后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转化。萘、吡咯、咪唑、喹啉、吲哚生物氧化率有明显提高;联苯、三联苯、吡啶、咔唑从对好氧微生物的抑制状态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物质;吩噻嗪抑制作用解除,但仍是难以生物降解物质。
1998 Vol. 18 (3): 0-0 [
摘要
] (
358
) [
HTML
0KB] [
PDF
1009KB] (
1100
)
0
靳乐山
2000年北京大气中SO
2
浓度削减50%的健康效益——人力资本法实例研究
人力资本法是评估环境污染健康损害价值(或治理污染的健康效益)的常用方法,但在发达国家,它逐渐被隐含价格法等所取代。本文通过实例研究,探讨了人力资本法在我国目前的适用性,研究结果表明,当使用流行病学关于疾病负担的计量方法(YPLL)时,人力资本法在我国有很大的适用性。
1998 Vol. 18 (3): 0-0 [
摘要
] (
310
) [
HTML
0KB] [
PDF
1126KB] (
967
)
0
刘敏;许世远;陈振楼
上海南汇淤泥质潮滩表层沉积物中多环芳烃
运用GC/MS对上海南汇淤泥质潮滩夏秋两个季节表层沉积物中的有机污染物多环芳烃作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多环芳烃总浓度最高达0.829μg/g;个别组分已超出检测限达3~7倍,它们在秋季潮滩以及夏季中潮滩其浓度值及在PAHs总量中所占的百分比比重较大,已成为PAHs有机污染物高浓度区。
1998 Vol. 18 (3): 0-0 [
摘要
] (
336
) [
HTML
0KB] [
PDF
1053KB] (
1188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352号
京ICP备05039509-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