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会议通知(第三轮):银川2024-07-18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98年 18卷 1期
刊出日期 1998-02-01

论文
论文
0 耿安朝;章申
腐殖酸与稀土元素的作用及体系稳定性
用稀土元素(La3+,Ce3+,Ho3+,Yb3+)标准溶液对湖泊沉积物腐殖酸进行非连续滴定,研究二者之间的络合反应能力及其结合产物在水溶液体系的稳定性。结果表明,腐殖酸结构中的活性点位在与三价稀土离子作用时表现出两种不同类型,在机制上采取两级络合反应。体系中沉淀生成与否主要取决于腐殖酸对稀土离子的容纳能力。
1998 Vol. 18 (1): 0-0 [摘要] ( 397 ) [HTML 0KB] [ PDF 1418KB] ( 881 )
0 黄连芬;翁建华;刘晓茹;傅朝阳;佐藤一男
松树近旁土壤酸化的二维特征
采用土壤酸中和能力的一种新定义方法:土壤水的pH值降低到4.7时100g土壤消耗的H<sup>+</sup>量,研究了土壤断面的酸化特征。选择了南方的红壤和北方的褐壤,详细研究了松树近旁土壤pH、酸中和能力、以及对SO<sup>2</sup>-<sub>4</sub>吸附等断面的二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松树近旁土壤的pH、酸中和能力、SO<sup>2</sup>-<sub>4</sub>吸附能力在水平层变化不明显,在垂直深度方向逐渐变大,表层小于下层。从土壤断面ANC的特征揭示出我国南北方土壤表层均受不同程度的酸化。
1998 Vol. 18 (1): 0-0 [摘要] ( 339 ) [HTML 0KB] [ PDF 1012KB] ( 840 )
0 马鲁铭;刘燕;黄志通;金志刚
污水生化处理出水吸收二氧化硫——烟道气脱硫与污水回用的新途径
利用污水生化处理过程中产生的碱度化学吸收二氧化硫,是烟道气脱硫和污水回用的新思路。生化处理出水具有水量大、碱度高的特点,对酸有较强的缓冲能力。试验证明,生化处理出水吸收二氧化硫的效果好,去除率可达95%以上。与海水脱硫方法相比,用水量少,且吸收液pH值高。借助生化反应可增加生化出水的碱度。分析表明:该方法具有二氧化硫去除率高,能耗低,运行费用省,投资少,勿需化学药剂,不产生二次污染的优点。
1998 Vol. 18 (1): 0-0 [摘要] ( 387 ) [HTML 0KB] [ PDF 1041KB] ( 930 )
0 岳明;王勋陵
紫外-B辐射增强对小麦和燕麦繁殖特性影响的研究
模拟15%臭氧层减薄水平,研究了紫外-B(UV-B)辐射增强对小麦的花粉活力及萌发特性以及籽粒产量与其萌发特性的影响。小麦和燕麦的繁殖特性对紫外辐射的敏感性差异很大。增强的紫外辐射显著抑制了燕麦的籽粒产量及萌发率,而对小麦的繁殖效率未有显著影响,小麦花粉活力及萌发率的降低可由单株有效穗数的增加予以补赏。
1998 Vol. 18 (1): 0-0 [摘要] ( 359 ) [HTML 0KB] [ PDF 1088KB] ( 824 )
0 罗立新;孙铁珩;靳月华
镉胁迫对小麦叶片细胞膜脂过氧化的影响
镉胁迫使植物体内活性氧自由基清除系统的功能降低,造成细胞内H2O2积累,抗坏血酸过氧化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活性下降,内源抗氧化剂抗坏血酸和谷胱甘肽含量减少,小麦叶片的组织自动氧化速率显著提高。细胞内丙二醛的积累表明,膜脂过氧化发生和膜系统受到损伤。推测小麦镉伤害过程中,活性氧自由基代谢失衡造成的膜脂过氧化起着重要作用。
1998 Vol. 18 (1): 0-0 [摘要] ( 385 ) [HTML 0KB] [ PDF 1111KB] ( 900 )
0 洪松;王少平;吴胜军;郑泽厚;田献民;王文革
武汉市城区大气环境质量现状及趋势研究
对武汉市7城区1991~1995年间的大气环境质量进行分析评价,并通过模式计算污染物的多年平均地面浓度分布。在此基础上,运用等维灰数递补技术预测大气质量的变化趋势并进行预评价。结果表明,武汉市城区大气SO2浓度逐年下降,TSP浓度基本持平,煤烟型污染将有所改善。但石油燃料燃烧排放的NOX将有显著增加,整个大气环境质量仍呈下降趋势。
1998 Vol. 18 (1): 0-0 [摘要] ( 477 ) [HTML 0KB] [ PDF 1530KB] ( 864 )
0 薛伟;薛敏
关于环境管理手段实施条件和影响的若干分析
不同的环境管理手段其适用条件和实施效果往往是不同的。一方面环境管理手段的实施效果要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实施条件往往不同,另一方面不同的环境管理手段对企业也带来不同的影响。在本文中作者首先讨论了信息的非对称性这个研究涉及较少而又普遍存在的因素对环境管理手段实施效果的影响,然后又比较了不同的环境管理手段对企业技术革新的不同影响。
1998 Vol. 18 (1): 0-0 [摘要] ( 350 ) [HTML 0KB] [ PDF 1195KB] ( 793 )
0 李君文;于祚斌;晁福寰;蔡心培;高明
光照及自由基对三卤甲烷形成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了解氯消毒饮水后三卤甲烷(THMs)的形成以及更有效地控制THMs的产生,以腐植酸(HA)作为THMs的前体,观察了光照及自由基对氯化HA后THMs形成的影响。结果显示,消毒前光照含THMs前体的溶液,可促进THMs的形成,光照30min时达最高,后随光照时间延长而减少;消毒后光照,则THMs产量逐渐减少,这与水中的氯被分解破坏有关;THMs产量与光源发射的波长成反比。HA溶液中含有半醌类自由基,且其消长与THMs产量有直接关系。
1998 Vol. 18 (1): 0-0 [摘要] ( 337 ) [HTML 0KB] [ PDF 1045KB] ( 817 )
0 朱亦仁;潘碌亭;魏凤玉;邓传芸;沈章平;闻治宇
液膜法从工业废水中提取J酸的研究
利用以LMS-2为表面活性剂,三辛胺为载体,煤油为溶剂,NaOH溶液为膜内相所组成的乳状液膜体系,从含J酸的工业废水中提取J酸。研究了各种因素对J酸提取率的影响,提出了较适宜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表明,该乳状液膜体系对废水中的J酸有较高的提取率。油相经破乳后多次重复使用,其提取率基本不变,J酸的提取率可达96%。
1998 Vol. 18 (1): 0-0 [摘要] ( 384 ) [HTML 0KB] [ PDF 694KB] ( 941 )
0 李星;杨艳玲;李磊
石灰石脱硫反应活性的研究
脱硫剂石灰石的反应活性对流化床燃煤锅炉的脱硫效果影响很大。目前,国内外主要采用动力学方法,通过测定固态CaO的硫酸盐化程度来推断石灰石的反应活性。但是这在石灰石中含有许多其它杂质成分时是不够全面的,因为这些杂质成分对石灰石的脱硫反应活性影响很大,不能忽视。为此,通过测定流化床入口和出口的SO2浓度变化来判断加入床中的石灰石样品的反应活性。由于凡是能引起SO2浓度变化的物质都与石灰石的反应活性有关,从而克服了原有方法仅考虑CaO重量变化的片面性。本文也采用了动力学方法建立了石灰石反应动力学模型,并利用线性化方法对其反应速率常数K进行线性估计,建立了石灰石化学成分与活性关系的数学模型。
1998 Vol. 18 (1): 0-0 [摘要] ( 376 ) [HTML 0KB] [ PDF 734KB] ( 989 )
0 徐镜波;景体淞
M-DNB和P-DNB对鲤鱼肝脏过氧化氢酶的影响
为阐明M-DNB和P-DNB对鲤鱼肝脏过氧化氢酶的影响,在体内实验条件下,测定了鲤鱼肝脏过氧化氢酶的活性。间-二硝基苯M-DNB和对-二硝基苯P-DNB对鲤鱼肝脏过氧化氢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EC50值分别为1.382mg/L和0.0807mg/L。鲤鱼肝脏过氧化氢酶对P-DNB的敏感性比对M-DNB更高。
1998 Vol. 18 (1): 0-0 [摘要] ( 334 ) [HTML 0KB] [ PDF 654KB] ( 947 )
0 刘炳江;郝吉明;贺克斌;柴发合;薛志刚;樊元生;刘孜;赵维钧
中国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区划及实施政策研究
阐述了中国二氧化硫和酸雨污染现状,分析了划分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控制区的依据和原则,绘出了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控制区的范围,重点分析研究了二氧化硫污染和酸雨控制区内的控制目标以及用燃料生命周期评价方法确定的控制二氧化硫排放政策,并研究了政策实施对煤炭工业、电力工业的影响
1998 Vol. 18 (1): 0-0 [摘要] ( 423 ) [HTML 0KB] [ PDF 2251KB] ( 1094 )
0 李金惠;汤鸿霄
中国降水酸度预测模型
利用逐步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中国降水酸度预测模型。该模型包括:大气中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总悬浮颗粒物的浓度、单位面积二氧化硫排放量这四个时间和空间变量;地理位置横向坐标、降雨量和辐射强度这三个空间变量。该模型通过回顾检验具有较好的预测精度并在假设未来中国环境状况的基础上,对降水酸度的分布进行了预测。该模型是在地理信息系统工具软件ARC/INFO支持下运行的,其预测方法及结果具有空间特性。
1998 Vol. 18 (1): 0-0 [摘要] ( 318 ) [HTML 0KB] [ PDF 1166KB] ( 868 )
0 张林波;曹洪法;沈英娃;高吉喜;舒俭民;刘连贵;熊严军
苏、浙、皖、闽、湘、鄂、赣7省酸沉降农业危害——酸沉降农业生态综合危害分析
为了解酸沉降对农业生态系统的影响,通过模拟酸沉降对苏、浙、皖、闽、湘、鄂、赣7省主要农作物的影响,在数学模型的基础上得出了农作物受酸沉降危害的减产基准值,分析了7省农业损失构成,提出了划分酸沉降农业生态危害的等级标准,并绘制出7省酸沉降农业综合生态危害图。
1998 Vol. 18 (1): 0-0 [摘要] ( 285 ) [HTML 0KB] [ PDF 1054KB] ( 883 )
0 王金南;曹东
减排温室气体的经济手段:许可证交易和税收政策
温室气体的减排是当前国际社会关心的热点环境问题。本文首先从分析采用经济手段减排温室气体的潜在利弊出发,对温室气体排放交易和国际碳税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比较。最后,提出了我国响应减排温室气体经济政策的若干建议。
1998 Vol. 18 (1): 0-0 [摘要] ( 338 ) [HTML 0KB] [ PDF 1643KB] ( 939 )
0 朱晓帆;蒋文举;周励;肖永玲;金燕
模拟酸雨对峨眉山土壤缓冲能力与冷杉生长的关系
通过采用模拟酸雨对土壤的静态和动态淋溶试验,比较了峨眉山冷杉生长状况不同区域的土壤样品的缓冲能力,并与未受酸沉降侵蚀、冷杉生长良好且与峨眉山海拔相近的贡嘎山土壤作为对照点,研究和分析了各不同区域土壤随模拟酸雨pH值变化而改变的情况,以及土壤中可交换阳离子在受到酸沉降侵蚀时,其阳离子溶出总量情况,揭示了峨眉山土壤对酸沉降的缓冲能力与冷杉生长间的关系。
1998 Vol. 18 (1): 0-0 [摘要] ( 362 ) [HTML 0KB] [ PDF 1122KB] ( 855 )
0 吴志良;李水生
环境犯罪的构成要件
环境犯罪是一种新的犯罪类型,其构成要件有自己的特点,与传统犯罪构成要件有很大不同。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自己的观点。首先,在环境犯罪中,犯罪主体有自然人和法人两种;其次,大多数环境犯罪是过失犯罪,其过失将依据这样一个标准来确定,即行为人是否采取了有效防治措施以力图避免损害结果的发生,如果没有,应认定过失成立;再次,环境犯罪之客观要件主要指犯罪行为以及犯罪行为与危害后果的因果联系。在确定犯罪行为时,利益衡量原则将起非常重要的作用。鉴于具体、明确的因果联系难以证明,因果关系必须采用推定因果关系的原则确定。
1998 Vol. 18 (1): 0-0 [摘要] ( 390 ) [HTML 0KB] [ PDF 1342KB] ( 1178 )
0 董发勤;万朴;周开灿;刘杰;罗素琼
陕南水镁石纤维的环境安全性评估
纤维水镁石在动物体内有一定的生物活性,但在人群流行性病学结果上显示的一系列信息如接尘工人只出现低的尘肺患病率,没有矽肺病和Ⅲ期尘肺患者。溶解性试验结果表明:水镁石纤维粉尘极易溶解在有机无机强弱酸、混合酸、有机无机铵盐、缓冲溶液中,也可部分溶于水中,导致其在体内滞留时间短且易于清除。说明水镁石纤维是安全的纤维材料且没有致瘤协同作用,由于矿物的表面/界面特征是除纤维特性以外控制纤维生物活性和危害性的关键因素之一,提出了矿物粉尘环境安全评价分类体系应突破矿物种的局限而深入到表面/界面的水平。
1998 Vol. 18 (1): 0-0 [摘要] ( 330 ) [HTML 0KB] [ PDF 1492KB] ( 768 )
0 姚小红;郝吉明;王玮;崔平
厦门海岸气溶胶中氯亏损研究
对厦门海岸两个采样点大气气溶胶进行观测分析,研究发现在1号采样点由于人为排放的影响,使粗、细粒径气溶胶中Cl<sup>-</sup>/Na<sup>+</sup>比值大于1.16,研究还表明,在人为污染较轻的2号采样点,当粗粒径气溶胶中Na<sup>+</sup>/Ca<sup>2+</sup>比值大于1.0,细粒径气溶胶中Na<sup>+</sup>/Ca<sup>2+</sup>比值大于2.0时,气溶胶中Cl<sup>-</sup>/Na<sup>+</sup>比值小于1.16,存在氯亏损现象,反之,气溶胶中存在氯富集。前者是由于二次反应产生;后者由于人为一次排放源的贡献所致。
1998 Vol. 18 (1): 0-0 [摘要] ( 441 ) [HTML 0KB] [ PDF 1230KB] ( 735 )
0 何品晶;邵立明;陈正夫;顾国维
污水厂污泥低温热化学转化过程机理研究
污水厂污泥低温热化学转化是可望达到能量平衡的污泥处理新技术。借助污泥与其转化产物的元素分析、污泥的热重分析和衍生油的GC/MS分析等手段,对该转化反应过程的元素转移、转化特征温度和反应机理进行了研究。认为过程的主要反应是脂肪族化合物的蒸发、蛋白质肽键断裂和基团转移反应,参与反应的主要成份是脂肪族化合物和蛋白质,其中前者参与反应的温度低于后者,而糖类化合物参与反应的温度最高。
1998 Vol. 18 (1): 0-0 [摘要] ( 349 ) [HTML 0KB] [ PDF 1002KB] ( 779 )
0 许丽人;王体健;李宗恺
一种改进的边界层参数化模式
在能量平衡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套利用常规气象资料求取边界层参数的改进方案。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铁塔观测资料,与廓线法进行对比分析,表明这种方案具有输入要求少,输出信息量大,结果合理的优点。此外,对此方案中的4个可变参数作了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湿度变化参数α的敏感性较强,在使用时应当合理选择其数值。该方案可以满足新一代空气质量模式对边界层参数化的需求。同时,由于仅需常规气象资料就能求取所有的边界层参数,因此特别适合于空气质量模式的法规应用。
1998 Vol. 18 (1): 0-0 [摘要] ( 323 ) [HTML 0KB] [ PDF 1255KB] ( 780 )
0 缪绅裕;陈桂珠
模拟秋茄湿地系统中Pb的分配与迁移
在温室中建立模拟秋茄湿地系统,分别用3种不同浓度的人工污水每周定时定量对模拟系统进行污灌1年,用以研究Pb在系统中的分配与迁移。结果表明:加入系统的Pb主要分配存留在土壤中,很少迁移到植物体和掉落物中。由于红树植物的拒盐机制以及被秋茄吸收的Pb主要积累在非生理活动区,表明秋茄幼苗对Pb具较强抗性。同时,应用物质平衡模型,计算得土壤子系统Pb的环境容量较大,因此整个模拟系统对Pb污染的承受力较大。
1998 Vol. 18 (1): 0-0 [摘要] ( 323 ) [HTML 0KB] [ PDF 1134KB] ( 778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