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97年 17卷 2期
刊出日期 1997-04-01

论文
论文
0 王文兴;束勇辉;李金花
煤烟粒子中PAHS光化学降解的动力学
利用TEFLON薄膜室内光化学烟雾箱研究了光强、湿度和温度对燃煤烟颗粒物上多环芳烃(PAHs)的光化学降解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PAHS光解速率常数随光强、湿度和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在冬季低光强和低水蒸汽浓度的条件下,PAHs降解速率很小,可在大气中停留数日,因而可传输较远距离。在夏季高光强和高水蒸汽浓度条件下,PAHs在数小时内即全部降解。通过对光强、水蒸汽浓度和温度的实验数据进行多元回归,得到了降解速率常数与各参数的函数式,即降解反应的动力学方程式。
1997 Vol. 17 (2): 0-0 [摘要] ( 384 ) [HTML 0KB] [ PDF 1437KB] ( 698 )
0 刘宝章;李金龙;王敬云;唐孝炎
青岛酸雨天气边界层气象特征
青岛地区酸雨成因研究表明,青岛市近代工业发展排放大量致酸物质、海洋上天然排放的二甲基硫是重要的原因;青岛地区边界层风场和温度场的特殊规律是形成酸雨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江淮气旋和黄淮气旋大型天气形势起了辅助作用。本文着重分析研究了1993年7月23日一次典型酸雨的实际例子,证明了上述论点。
1997 Vol. 17 (2): 0-0 [摘要] ( 314 ) [HTML 0KB] [ PDF 1365KB] ( 774 )
0 杨朝飞
中国土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
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退化系指通过风蚀、水蚀、次生盐渍化和污染等一个或多个过程导致的土地生物或经济产量的下降或丧失。风蚀是中国干旱土地上的主要问题,风蚀导致的土地沙质荒漠化面积为37.1万km2,水蚀主要发生于丘陵及山区,已影响到179.6万km2的中国土地,其中水蚀导致的退化土地面积为37.8万km2,受次生盐渍化影响退化的土地面积为6.3万km2。中国46万km2或占耕地面积的40%耕地缺P,33万km2或1/3的耕地缺K。人类活动是导致土地退化的主要原因。在中国北方,过度放牧导致的土地退化占30.1%,过度农垦占26.9%,过度樵采占33.7%,水资源利用不当占9.6%,工矿交通建设导致的占0.7%。在中国南方,因滥伐导致的土地退化占37%,陡坡开垦占35%,不适当植树造林占18%,工矿交通建设占10%。该文讨论了土地退化成因和危害之后,介绍了建国40年来中国土地退化防治成就,还提出了退化土地防治策略,如提高公众参与退化土地防治意识,强化立法和开展监测和环境建设等。
1997 Vol. 17 (2): 0-0 [摘要] ( 372 ) [HTML 0KB] [ PDF 1543KB] ( 894 )
0 史晓新;夏军
水环境质量评价灰色模式识别模型及应用
在灰色关联度的基础上,以定义的关联差异度为测度,并结合水质综合指数,构造一种新的水环境质量评价灰色模式识别模型。该模型克服了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评价结果趋于均化而分辨率低的缺点,同时评价结果具有连续性和可比性,能够更精确地反映水体污染程度的状况。
1997 Vol. 17 (2): 0-0 [摘要] ( 341 ) [HTML 0KB] [ PDF 985KB] ( 888 )
0 王建端;赵占元
长江三峡库区移民道路工程地质环境质量损益经济评价研究
工程地质环境质量损益经济评价,是环境经济学的分支——地质环境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将工程与地质环境间相互关系的地学信息转换为易于政府决策部门使用的经济信息,以保证实现人类工程活动与地质环境保护相统一。三峡库区地质环境条件相对恶劣,对道路工程建设不利。因此,移民道路工程能否合理利用和保护地质环境将直接关系到移民道路地质环境质量损益经济评价的提标体系、评价模型等,丰富了地质环境经济学理论。评价结果,阐明了移民道路工程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库区地质环境的途径,对库区正在进行的移民活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1997 Vol. 17 (2): 0-0 [摘要] ( 288 ) [HTML 0KB] [ PDF 1209KB] ( 555 )
0 黄彩海;李合义;魏学东
不同类型有机化合物理论化学耗氧量的数学计算模型
根据有机物与氧反应的化学平衡,建立了计算不同类型有机物理论化学耗氧量的通用数学模型,计有三种表式:有机物摩尔理论COD;单位质量有机物理论COD;体积为V升、理论COD浓度为Cmg/L的有机化合物溶液所含该有机化合物的量(x,g)。对大多数模型进行了实验验证,模型计算值与实测值间的最大相对误差在4%左右,说明这些模型推导合理。
1997 Vol. 17 (2): 0-0 [摘要] ( 341 ) [HTML 0KB] [ PDF 858KB] ( 721 )
0 付炜
黄土地区通用土壤流失方程模型研究
以晋西离石王家沟流域为试验区,介绍了黄土丘陵沟壑区通用土壤流失方程(USLE)模型的构造原理和建立方法,并用灰色控制系统的理论和方法确定了模型中各参数值,建立了适合试验区水土流失的USLE修正方程。同时用系统结构编码方法对试验区土壤可侵蚀性因子、土壤结构、土壤渗透性、作物覆盖、土壤侵蚀传递比率因子等进行了分析处理,提取了土壤侵蚀定量化因子值,从而确定了试验区流域土壤流失量的空间分布规律。
1997 Vol. 17 (2): 0-0 [摘要] ( 360 ) [HTML 0KB] [ PDF 1197KB] ( 859 )
0 张相如;朱坦
天津市大港石化工业发展规划区区域废水COD(Cr)总量控制实例分析
区域废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是当前环境影响评价和环境规划中探讨的重要课题。天津市大港石化发展规划区占地约35km2,是一个已具一定规模并在迅速发展的石油化工工业区。本文从最终受纳水体开始,采取反向递推分析方式,确定了该规划区区域废水CODCr总量控制目标,并分析了该规划区区域废水CODCr排放量削减的可行性。
1997 Vol. 17 (2): 0-0 [摘要] ( 306 ) [HTML 0KB] [ PDF 1193KB] ( 623 )
0 曹晨忠;李志良
用碳链准长度估算多环芳烃的分配系数
根据极化效应指数理论计算出多环芳烃的分子极化指数和碳链准长度(N'),研究发现,碳链准长度N’与多环芳烃在正辛醇/水两相的分配系数logKow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它可表示为logKow=0.5441+0.3767N’n=32R=0.9804s=0.2214。用N’估算和预测多环芳烃的分配系数logKow与测定值和Leo碎片法估算值一致,并且准碳链长度N’可直接从分子结构计算得到,经验成分较少,也不需要引入其它结构校正因子。
1997 Vol. 17 (2): 0-0 [摘要] ( 358 ) [HTML 0KB] [ PDF 881KB] ( 641 )
0 胡勤海;胡志强;叶兆杰;叶畅
稀土元素镧在底泥及底栖生物螺蛳中的积累
通过140La放射示踪技术,研究了稀土元素镧(La)在底泥及底栖生物螺蛳(梨形环棱螺,Belamyapurificata)中的分布和积累作用。结果表明,稀土元素镧在底泥中较易积累,并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36%左右)、铁锰结合态(26%左右)及有机结合态(14%左右)形态存在;螺蛳对镧也有一定的富集能力,其各部位镧的积累量依次为:内脏囊>螺壳>头足部;高浓度(10mg/L)处理组底泥及螺蛳中镧的积累量明显高于低浓度(2mg/L)处理组,但富集能力差异不大。
1997 Vol. 17 (2): 0-0 [摘要] ( 336 ) [HTML 0KB] [ PDF 975KB] ( 581 )
0 瞿福平;张晓健;何苗 顾夏声
氯苯类有机物生物降解性及共代谢作用研究
利用测定微生物呼吸耗氧量的方法,对氯苯类中的5种优先污染物:氯苯,邻、间、对-二氯苯,1,2,4-三氯苯的生物降解性能进行测试,比较了它们用不同的驯化污泥试验的生物降解性能差异。结果表明,五种氯苯在各自驯化污泥作用下的降解性易难顺序为:氯苯>邻二氯苯>间二氯苯>对二氯苯>1,2,4-三氯苯,对于氯苯、邻二氯苯、间二氯苯分别驯化污泥,它们能彼此降解,但不能降解对二氯苯和1,2,4-三氯苯,对于对二氯苯和1,2,4-三氯苯分别驯化污泥,对5种受试有机物都能产生降解作用,且能提高它们的生物降解速率。分析表明,5种受试物诱导产生了两种不同类型的酶系统,共代谢作用在它们的生物降解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997 Vol. 17 (2): 0-0 [摘要] ( 339 ) [HTML 0KB] [ PDF 1058KB] ( 839 )
0 戴树桂;孙红文;黄国兰;刘红
河口水及藻类对三丁基锡的降解作用
研究了海河河口水在不同条件下对三丁基锡(TBT)的降解作用。不同条件下TBT的降解半衰期为5.7天~84.5天。提高温度、光照和加入营养盐和腐殖酸均加快TBT的降解,说明TBT的降解与生物作用有关。为此,进一步研究了两种藻——淡水斜生栅藻(Scenedesmusobliquus)和生于河口地区的扁藻(Platymonassp.)及藻液中细菌群落对TBT的降解作用。结果表明,光降解是微乎其微的。细菌群落对TBT有一定的降解作用,栅藻、扁藻中的细菌群落对TBT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4.3天和20.2天。藻类对TBT的降解速度比细菌快很多,是TBT降解的主要因素,栅藻、扁藻对TBT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2天和1.7天。
1997 Vol. 17 (2): 0-0 [摘要] ( 363 ) [HTML 0KB] [ PDF 1259KB] ( 652 )
0 马藏允;刘海;姚波;纪会敏;王淑波;张通
几种大型底栖生物对Cd,Zn,Cu的积累实验研究
参照国家海水水质标准,在一系列低浓度Cd,Zn,Cu的海水中,对几种大型底栖生物进行了长约5个月的积累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范围内,紫贻贝、魁蚶、褶牡蛎》、菲律宾蛤和刺海参对Cd都有一定程度的积累,且其体内Cd浓度与环境海水Cd浓度间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可比较好地指示海水Cd污染。褶牡蛎对Zn有很强的累积能力,其体内Zn浓度与环境海水Zn浓度之间有一定相关关系;紫贻贝对Zn的积累能力较褶牡蛎弱,在一定浓度范围内表现为调节;其他实验生物积累Zn能力很小。研究还表明,紫贻贝、魁蚶、菲律宾蛤、褶牡蛎和栉孔扇贝只有在Cu浓度低于0.02mg/L的海水中,存活才超过50天,其中紫贻贝与褶牡蛎对Cu有一定的积累。
1997 Vol. 17 (2): 0-0 [摘要] ( 370 ) [HTML 0KB] [ PDF 1262KB] ( 679 )
0 孟紫强
中国田鼠卵巢细胞自发和亚硫酸氢钠诱发突变的gpt基因分子分析
采用标准的突变细胞克隆技术、PCR及DNA序列分析方法研究了二氧化硫在体内的衍生物—亚硫酸氢钠对CHO-AS52细胞gpt基因的致突变作用。实验结果表明,高浓度的亚硫酸氢钠能诱发该基因发生突变,且其突变频率随该化学物浓度的增加而增高。PCR分析指出,在CHO-AS52细胞自发的、5mmol/L和10mmol/L亚硫酸氢钠诱发的突变体中,gpt基因完全缺失者所占比率分别为36.00%、44.00%及65.00%。对10mmol/L亚硫酸氢钠诱发的非缺失型gpt基因突变的PCR产物直接进行DNA序列分析表明,在5个突变细胞克隆中,有1个发生基因的碱基置换型和移码型突变,其余4个突变细胞克隆的gpt基因结构未发现改变,其碱基的改变可能发生在基因启动子区。
1997 Vol. 17 (2): 0-0 [摘要] ( 292 ) [HTML 0KB] [ PDF 1454KB] ( 692 )
0 杨震;孔莉
温度变化时沉积物中铜、镉形态对水生生物的可给性
运用重金属逐级提取法,采用人工半合成方法,对温度变化时长江南京段沉积物中铜、镉形态对鲤鱼和螺蛳的生物可给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生活习性不同,鲤鱼和螺蛳富集铜、镉受温度变化的影响不同。温度升高时,主要在水体底层活动的鲤鱼富集铜、镉的能力明显增加;作为底栖生物的螺蛳的富集能力不随温度增加而变化。
1997 Vol. 17 (2): 0-0 [摘要] ( 347 ) [HTML 0KB] [ PDF 819KB] ( 551 )
0 李少南;樊德方
几种淡水鱼脑乙酰胆碱酯酶的动力学特性
以溴化硫代乙酰胆碱作为底物,测定了底物浓度、温度和pH值对麦穗鱼(<sub>Pseudorasbora parva</sub>)、草金鱼(<sub>Carasiusauratus</sub>)、尼罗罗非鱼(<sub>Tilapia nilotica</sub>)、食蚊鱼(<sub>Gambusiaaffinis</sub>)和虹鳟(<sub>Salmogairdneri</sub>)等5种淡水鱼脑乙酰胆碱酯酶(AChE)活性的影响,并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脑AChE进行了分离。研究结果表明,除麦穗鱼和草金鱼外,其余各种鱼的脑AChE均有质的差异。因此,不宜通过AChE对一种抑制剂的敏感顺序,来推测对另一种抑制剂的敏感顺序。除AChE之外,鱼脑中还发现有其它类型的酯酶存在。它们在鱼脑中的生理学意义,特别是在决定抗性中所起的作用,还需做进一步研究。
1997 Vol. 17 (2): 0-0 [摘要] ( 356 ) [HTML 0KB] [ PDF 837KB] ( 975 )
0 郎佩珍;王毅;王宁;罗雪梅;包明;丁蕴铮
鲤鱼对2,6-二硝基甲苯的生物浓缩、消除与代谢研究
以鲤鱼为实验生物,应用流动式摄取及释放装置,进行了2,6-二硝基甲苯(2,6-DNT)的生物浓缩与释放研究。取得了2,6-DNT在鲤鱼(全鱼)、肝及肠部的生物浓缩曲线。全鱼的浓缩曲线可以稳态(平台式)曲线描述,但是肝、肠部浓缩曲线均呈峰形。肝部峰快速下降后渐趋稳态,肠部峰下降未得稳态。峰形,肝在先,肠在后。对比2,6-DNT在全鱼及肝、肠的生物浓缩曲线,并参照报道<sub>(1,2)</sub>指出,全鱼摄取曲线上各点所表现的浓度值为各时刻鱼体内各组织摄取化学品总重对全鱼重量的比值。肝、肠部峰形曲线预示了在肝、肠内生物浓缩过程发生了生物转化作用。对全鱼的生物浓缩过程应用单区一级动力学模型,求得BCF值与消除速率常数K<sub>1</sub>与K<sub>2</sub>,由K<sub>1</sub>/K<sub>2</sub>计算得到的BCF值与实测值相符。释放较慢,释放曲线呈双曲线形,半减期为4.8h。
1997 Vol. 17 (2): 0-0 [摘要] ( 357 ) [HTML 0KB] [ PDF 1160KB] ( 708 )
0 王运浩;万海滨;夏会龙
拟除虫菊酯农药在茶叶中应用的安全性评价
采用田间模拟施药与气相色谱法研究了7种拟除虫菊酯农药在茶园生态环境中的降解动态,茶叶加工过程中的降解和泡茶过程的浸出率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根据实验结果推算出通过饮茶进入人体的农药量,结合农药的毒理特性,对拟除虫菊酯农药在茶园生态环境中应用的安全性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拟除虫菊酯农药在茶园中应用的安全性显著高于有机磷农药,在拟除虫菊酯农药之间,其安全性也有较大差异。本研究不仅为茶园使用农药的选择提供了依据,而且首次提出了一种农药对人体安全性的定量评价体系。
1997 Vol. 17 (2): 0-0 [摘要] ( 321 ) [HTML 0KB] [ PDF 1069KB] ( 825 )
0 邱宽嵘;张洪;郑雪萍
加压条件下石灰石的脱硫反应研究
对石灰石在加压条件下的脱硫反应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采用加压热重分析(PTGA)法,得出了加压时石灰石脱硫反应转化率数据。当压力为1.15MPa时,转化率在30.5%~45%之间。测定了加压条件下反应温度、SO<sub>2</sub>浓度和石灰石品种对CaCO<sub>3</sub>转化率的影响并建立了反应数学模型并由模型计算了脱硫反应动力学参数。最后对反应机理进行了分析。
1997 Vol. 17 (2): 0-0 [摘要] ( 317 ) [HTML 0KB] [ PDF 918KB] ( 587 )
0 刘剑彤;肖邦定;陈珠金;胡凯;丘昌强;黄毅
曝气-混凝一体法去除碱性废水中砷的研究
采用曝气-混凝一体法处理碱性含砷废水。氧化方式研究表明,以曝气替代混凝机械搅拌过程,既起到氧化作用,又完成了混合作用,同时具有较好的处理效果;采用该法结合二次混凝工艺处理高浓度碱性含砷废水(砷浓度达414.94mg/L),聚合铁为絮凝剂,总Fe/As=3.0,砷去除率99.92%,出水中砷浓度0.33mg/L;在所选用的三种混凝剂中,聚合铁处理效果最佳。
1997 Vol. 17 (2): 0-0 [摘要] ( 301 ) [HTML 0KB] [ PDF 924KB] ( 774 )
0 曹乃珍;沈万慈;金传波
新型石墨材料对水中油性物质脱除的实验研究
讨论了膨胀石墨吸附材料对各种油类及各种水面漂浮油的吸附实验结果,同时讨论了对乳化状低含量含油废水的吸附处理结果和对设备清洗废水的过滤处理结果,并将部分结果与棉花和活性炭对油性物质吸附的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显示,膨胀石墨无论对各种单纯油类、水面浮油以及乳化状液中的油和低含油废水中的油都有极好的吸附脱除能力。
1997 Vol. 17 (2): 0-0 [摘要] ( 377 ) [HTML 0KB] [ PDF 836KB] ( 803 )
0 吴敦虎;王韶华;吕福荣
硼泥吸附水中酚的研究
经加热活化处理的硼泥,用于处理50mg/L的含酚废水,加入量为1%时,最佳吸附酚的pH为2~4,去除率为32%;加入量为5%时,去除率最好可达60%。吸附平衡浓度与吸附量关系符合Lanmuir吸附等温式,其20.0、25.0、30.0℃时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3.25、2.50、1.75mg/g,其吸附速度符合鲛岛吸附动力学方程。通过活性硼泥的红外光谱和X射线衍射图,探讨了吸附机理。
1997 Vol. 17 (2): 0-0 [摘要] ( 349 ) [HTML 0KB] [ PDF 675KB] ( 704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