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97年 17卷 1期
刊出日期 1997-02-01

论文
论文
0 李崇明;赵文谦;罗麟
河流泥沙对石油的吸附、解吸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
通过静态(搅拌)实验,研究了河流泥沙对石油乳化油的吸附、解吸和极限残留量变化的基本规律。泥沙对石油乳化油的吸附规律符合Langmuir-Freundlich等温式,吸附与解吸过程不可逆,在清水中不能完全解吸出来。吸附量与油浓度、沙浓度、沙粒径及溶液中的电解质(盐)浓度等因素有关。根据实验资料建立了吸附等温式、解吸方程、极限残留方程、以及吸附量和极限残留量随泥沙粒径的变化关系式。最后对溶液盐度对吸附的影响作了初步探讨。
1997 Vol. 17 (1): 0-0 [摘要] ( 379 ) [HTML 0KB] [ PDF 950KB] ( 703 )
0 李祚泳
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
采用B-P算法的人工神经网络,对选定的标准样本进行训练,用训练结束后网络的稳定权值和阈值,并结合标准样本的网络输出,即可对环境监测样点进行优选。应用于大气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的实例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用于环境监测优化布点是可行的
1997 Vol. 17 (1): 0-0 [摘要] ( 298 ) [HTML 0KB] [ PDF 737KB] ( 794 )
0 陈文颖;方栋;薛大知;侯盾
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与研究
对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开发步骤和总体结构做了介绍。并描述了该系统中的知识库系统、模型库系统、数据库系统和图形库系统的设计思想,特别是对知识库的构造进行了较详细的叙述。还介绍了神经网络技术在该系统中的应用。指出大气污染总量控制规划智能决策支持系统将为大气污染总量控制提供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的规划方案。
1997 Vol. 17 (1): 0-0 [摘要] ( 405 ) [HTML 0KB] [ PDF 1157KB] ( 601 )
0 张仁泉
小风和静风状态下TSP大气扩散模式的理论推导
以移动烟团积分模式为基础,采用数学模型分析法,从理论上导出了小风和静风状态下的TSP大气扩散模式。该模式描述了重力沉降和地面不完全反射对颗粒物大气扩散过程的影响;与现有的大气扩散模式体系完全相容,可以方便地应用于小风和静风状态下TSP地面浓度的预测计算
1997 Vol. 17 (1): 0-0 [摘要] ( 392 ) [HTML 0KB] [ PDF 756KB] ( 800 )
0 朱爱民;宫为民;刘书海;张报安
氨与脉冲电晕等离子体脱除SO2的协同效应
为了揭示氨与等离子体脱除SO2的协同效应,对比了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在氨气注入前后SO2脱除率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单独作用时,SO2脱除率仅为9%~15%,而氨与脉冲电晕等离子体共同作用时,SO2脱除率可达90%以上(f=1.0).并从化学热力学角度探讨了氨与脉冲电晕的协同效应能显著提高SO2脱除率的原因,还考察了氧含量、温度对协同效应的影响
1997 Vol. 17 (1): 0-0 [摘要] ( 397 ) [HTML 0KB] [ PDF 977KB] ( 781 )
0 陈忠明;张远航;唐孝炎;李金龙
长光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研究氯氟烃替代物与氢氧自由基反应速率常数
利用长光路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LP-FTIR),用相对速率方法研究大气中氯氟烃替代物HFC152a(CHF<sub>2</sub>CH<sub>3</sub>)和HCFC22(CHClF<sub>2</sub>)与OH自由基反应速率常数,用紫外光照射O<sub>3</sub>和H<sub>2</sub>O的方法产生OH自由基。实验测定了700Tor大气压力和常温(298±2k)下的反应速率常数值:k(HFCl52a+OH)=(2.90±0.09)×10<sup>-14</sup>cm<sub>3</sub>·molecule<sup>-1</sup>.S<sup>-1</sup>,k(HCFC22+OH)=(3.80±0.24)×10<sup>-15</sup>cm3.Molecule<sup>-1</sup>.S<sup>-1</sup>,统计误差为2σ
1997 Vol. 17 (1): 0-0 [摘要] ( 358 ) [HTML 0KB] [ PDF 1048KB] ( 667 )
0 王中来;郭文斌
搅拌槽液相吸附过程的数学模拟研究——粒内表面扩散控制
分别利用Langmuir、Freundlich和Fritz-Schlunder三种等温吸附平衡关系,对粒内表面扩散控制时的搅拌槽液相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数学模拟研究,同时指出日本《化学工学便览》第四版和第五版中关于求取粒内表面扩散系数部分内容所存在的问题。若按上述《便览》中的公式或图去求粒内有效表面扩散系数Ds,则其平均误差将可能达到340%左右,这是因为铃木基之和河添帮太朗等人在利用“单点拟合法”确定有效表面扩散系数Ds时,错误地将无因次吸附时间等于1.0视为吸附平衡时间所致。文中还对《便览》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修正意见
1997 Vol. 17 (1): 0-0 [摘要] ( 340 ) [HTML 0KB] [ PDF 1190KB] ( 607 )
0 李文朝
富营养水体中常绿水生植被组建及净化效果研究
1992~1993年在富营养湖泊五里湖中开展了常绿型人工水生植被组建实验,在面积为2000m<sup>2</sup>的半封闭式围隔实验区中,选用耐寒植物伊乐藻和喜温植物菱及风眼莲,组建成了常绿型人工水生植被。这种常绿型人工水生植被不仅使实验区内常年保持较好的水质,而且对外来污染冲击有很强的缓冲能力。它可用于水源保护、局部性水质控制、污水净化生态工程、小型富营养水体的生态恢复等。如能解决耐寒型沉水植物伊乐藻与喜温型沉水植物种类间的衔接过渡,这种常绿型人工水生植被技术还可望用于富营养水体中天然水生植被的恢复。
1997 Vol. 17 (1): 0-0 [摘要] ( 288 ) [HTML 0KB] [ PDF 1293KB] ( 759 )
0 吴海宝;董晓耒*
太阳能-TiO2非均相光催化氧化染料污水脱色研究
采用开放式悬浮型光催化反应器,以太阳能中紫外光替代紫外灯,激发染料污水悬浮液中TiO2产生OH自由基将染料催化氧化脱色,探讨了催化剂用量,催化剂活性,曝气,污水流速,反应器受辐射面积,Fe3+离子等对染料污水脱色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一般晴天的条件下,经过2小时太阳能辐射后,阳离子蓝X-GRRL染料脱色率在80%-93%之间,说明太阳能是非均相光催化氧化染料污水脱色处理的有效紫外光源,太阳能非均相光催化氧化染料污水脱色处理是经济实用,效率高,很有发展前景的污水脱色处理技术
1997 Vol. 17 (1): 0-0 [摘要] ( 314 ) [HTML 0KB] [ PDF 986KB] ( 879 )
0 龚平;李培军;孙铁珩
Cd、Zn、菲和多效唑复合污染土壤的微生物生态毒理效应
以土壤脱氢酶、呼吸强度和微生物生物量作为生态毒理指标,通过正交实验,在室内培养条件下考察了4种不同性质的有机与无机污染物(Cd、Zn、菲和多效唑)复合污染的土壤微生物生态效应。复合投加这4种污染物能使土壤微生物活性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且抑制率随时间的推移而下降;3种微生物生态毒理指标之间存在着很好的相关性,但脱氢酶活性在三者中最敏感;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主要因子依次为:菲>Cd>Zn>Zn与菲的交互作用>Zn与多效唑的交互作用;实验表明,Zn与菲的交互作用为拮抗作用,但Zn与多效唑的复合效应机制仍不明确
1997 Vol. 17 (1): 0-0 [摘要] ( 376 ) [HTML 0KB] [ PDF 1330KB] ( 715 )
0 朱为方;徐素琴;邵萍萍;张辉;冯嘉;伍东林;杨文教
赣南稀土区生物效应研究——稀土日允许摄入量
通过对赣南稀土区食谱中稀土分布调查,人体某些健康项目调查及结合动物实验结果分析,估算得稀土区成人的稀土(REO)日摄入量为6.0~6.7mg,属不安全量,而对照区成人日摄入量为3.3mg为安全量,据此分析比较,认为成人日允许摄入量定为4.2mg较妥,约为前人由动物实验外推的允许日摄入量14~24mg的五分之一。本研究对预测稀土远期环境风险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并提出应着手研究稀土污染治理问题。
1997 Vol. 17 (1): 0-0 [摘要] ( 427 ) [HTML 0KB] [ PDF 1055KB] ( 913 )
0 郭永灿;赖勤;颜亨梅;王振中;张友梅;邢协加
农药污染对蚯蚓的群落结构与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
报道了农药污染对蚯蚓的群落结构与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农药污染程度增加,蚯蚓的种类和数量则减少。超微结构在扫描电镜下可观察到重污染区壮伟环毛蚓(<I>Pheretimarobusta</I>)胃粘膜出现溃疡灶,并产生穿孔现象;在中污染区只有微绒毛萎缩病变;在重污染区发现肠粘膜上的纤毛发生紊乱及萎缩,纤毛顶端膨大呈球形。对精子观察可见在中污染区就出现了畸形精子。在透射电镜下观察可见重污染区壮伟环毛蚓胃肠道粘膜上皮细胞中的粗面内质网(RER)出现扩张,高尔基复合体也产生扩张状,线粒体发生肿胀,线粒体嵴消失呈空泡状。另可见细胞核膜间隙扩张、断裂,核染色质边集或减少,胞质呈大片空白。蚯蚓以上病变指标均能很灵敏反映土壤农药污染程度。
1997 Vol. 17 (1): 0-0 [摘要] ( 483 ) [HTML 0KB] [ PDF 1630KB] ( 1159 )
0 花日茂;岳永德;汤锋;李学德;樊德方
4种农药对3种拟菊酯杀虫剂在不同光源下的光解效应
以太阳光、氙灯、高压汞灯为光源,研究了哒嗪硫磷、多菌灵、克百威、丁草胺4种农药对氯氰菊酯、溴氰菊酯、氰戊菊酯3种拟菊酯杀虫剂的光解速度及光解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哒嗪硫磷、多菌灵对氯氰菊酯等3种拟菊酯杀虫剂在3种不同光源的光照处理下均表现出光敏降解效应;然而在太阳光及高压汞灯光源的光照处理下,克百威和丁草胺对3种拟菊酯杀虫剂具有光猝灭降解作用。太阳光照射下氯氰菊酯等3种拟菊酯杀虫剂的光解率与其单位面积上的药剂剂量成反比;而哒嗪硫磷等4种农药对3种拟菊酯杀虫剂的光敏或光猝灭效率与此4种农药的剂量成正相关
1997 Vol. 17 (1): 0-0 [摘要] ( 361 ) [HTML 0KB] [ PDF 1042KB] ( 670 )
0 王起超;马如龙
煤及其灰渣中的汞
研究了东北、内蒙古东部煤炭中汞的含量分布以及煤中汞向燃烧产物中迁移的规律。煤中汞含量高于土壤,并和煤中全硫分及灰分呈显著正相关。煤中汞在锅炉飞灰中被富集,在底灰中被分散。飞灰粒径越小汞含量越高,显示表面富集特征;飞灰中90%以上的汞存在于<0.125mm粒子上。飞灰中汞占煤中汞总量23.1%~26.9%,从烟囱排出的汞占56.3%~69.7%,燃煤排放的汞是大气中汞的重要来源
1997 Vol. 17 (1): 0-0 [摘要] ( 350 ) [HTML 0KB] [ PDF 955KB] ( 946 )
0 张辉;马东升
南京某合金厂土壤铬污染研究
南京某合金厂是以生产铬合金为主的重工业工厂,铬是其最主要的重金属污染元素。本文通过系统取样和实验研究,结合对铬含量数据的数学处理,对该厂铬污染范围、强度、分布特征及其在土壤介质中的存在形态进行了分析、评价和解释。结果显示,该厂铬污染叠加量已达背量含量的4.4倍,污染以车间烟囟为中心,范围达1.5km2,污染范围最大延伸下限约为1.38km;有害铬主要以土壤吸咐状态存在(Fe-Mn氧化物态),其在铬总量中占比例较大(22.9%),对环境会有严重的潜在危害
1997 Vol. 17 (1): 0-0 [摘要] ( 322 ) [HTML 0KB] [ PDF 778KB] ( 675 )
0 段永蕙;张祖锡
强化污水人工土快滤处理系统除氮效果的研究
传统的人工土处理系统对污水中氮的去除率较低,改进后的污水人工土处理系统由珍珠岩人工土硝化柱和原人工土反硝化柱构成。试验结果表明,硝化柱有较好的通气条件,对NH+4-N的转化去除率为84%~98%;反硝化柱中碳氮比(BOD5/NOx-N)以3.0左右、水力停留时间为6h左右较适宜。原人工土快滤系统经强化处理后,对污水中氮的去除率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全N去除率由45%提高到91%~96%,出水水质全N和NH+4-N含量小于5mg/L,NOx-N[(NO3+NO2-N的含量远小于10mg/L。
1997 Vol. 17 (1): 0-0 [摘要] ( 289 ) [HTML 0KB] [ PDF 893KB] ( 536 )
0 栾兆坤;汤鸿霄;曲久辉
酸、碱废水的中和絮凝作用
通过模拟实验研究了酸、碱矿水的中和絮凝作用,并对酸、碱矿水中和絮凝过程中的最佳混合比、重金属污染物的去除,尾矿砂颗粒的作用,以及凝聚颗粒的沉降规律等进行较详细的论述。研究结果表明,利用碱性矿水中和酸矿水及去除金属污染物,对于恢复矿区污染河流的水质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997 Vol. 17 (1): 0-0 [摘要] ( 340 ) [HTML 0KB] [ PDF 1516KB] ( 695 )
0 傅国伟;郭京菲;陈刚
城市水污染物排放总量核定方法的研究
排污总量管理的首要任务是确定区域污染物排放总量。针对我国的水污染监测管理系统的现状,本文提出了一种“系统特征值核定排污总量方法”。该法以城市或城市某排污区的排污干管(或河道)输出的污染物总量实测值为基本依据,对各种排污总量的申报统计值进行正误的识别、校核与调整,汇总综合评价结果,核定排污总量及各个分量。该方法既使核定的排污总量增加科学性和准确性,又减少了核定的工作量;即使缺乏排污申报数据,也能迅速可靠地掌握城市的排污总量。该方法的有效性已在济南市应用中得到证实
1997 Vol. 17 (1): 0-0 [摘要] ( 324 ) [HTML 0KB] [ PDF 1371KB] ( 704 )
0 唐剑武;郭怀成;叶文虎
环境承载力及其在环境规划中的初步应用
结合环境规划工作的实际,从理论上阐述了环境承载力的概念、衡量及应用模式,并结合福建省湄洲湾开发区环境的综合规划和临淄地区水环境规划,介绍了它的初步应用。结果表明,将环境承载力用于以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相协调为目标的环境规划是合适的,可行的。
1997 Vol. 17 (1): 0-0 [摘要] ( 466 ) [HTML 0KB] [ PDF 1099KB] ( 1269 )
0 张波;桑楠
光合细菌球形红杆菌摄磷能力的研究
研究了光照、碳源、酸碱对光合细菌球形红杆菌摄磷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微好氧培养条件下,不同因素对该菌摄磷能力有很大影响,在光照条件下该菌从培养基中摄磷能力增强,甚至有过量摄磷现象。相反,在黑暗条件下,该菌体向培养基中释放磷,出现磷释放现象;以乙酸钠为碳源时该菌的摄磷量大于以乙醇为碳源时的摄磷量;向培养基中滴加3M的氢氧化钠(使pH保持在7.5左右)时,该菌出现过量摄磷现象,相反,向培养基中滴加1.5M的硫酸(使pH值保持在6.5左右)时,该菌出现磷释放现象
1997 Vol. 17 (1): 0-0 [摘要] ( 337 ) [HTML 0KB] [ PDF 730KB] ( 718 )
0 林巍;郭京菲;傅国伟
淮河流域省界水质标准的确定——以淮河流域为例
省界水质标准确定是流域环境管理的重要工作。本文运用冲突分析理论研究边界水质标准确定问题,提出了排污总量分配公平性的准则,详细阐述了边界水质标准确定的必要性、基本原则、技术步骤和计算方法。以沙颖河-淮河干流水系为例进行的实例研究得出了该水系的省界水质标准。本文的研究成果对于跨边界河流的水环境管理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1997 Vol. 17 (1): 0-0 [摘要] ( 339 ) [HTML 0KB] [ PDF 1435KB] ( 684 )
0 李怀恩;沈冰;沈晋
暴雨径流污染负荷计算的响应函数模型
暴雨径流污染具有影响面广,监测、控制和处理困难而复杂的特点,其负荷定量化是进行治理与控制的重要基础与中心环节。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建立了一个完整的流域暴雨径流污染负荷模型,包括降雨径流模型、流域产污模型与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野外实测资料检验表明,该模型具有计算简便、精度高、适应性强的特点。重点论述暴雨径流过程中的污染物迁移转化模型
1997 Vol. 17 (1): 0-0 [摘要] ( 375 ) [HTML 0KB] [ PDF 1094KB] ( 791 )
0 王新红;徐立;陈伟琪;张珞平;洪华生
厦门西港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垂直分布特征与污染追踪
采用气相色谱对厦门西港1号站和5号站柱状沉积物样中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离鉴定,结果显示,16种多环芳烃含量的垂直分布范围为158~337ng/g,半定量后的ΣPAHs分布为1.1~6.0μg/g。5号站(位于港湾内)较1号站(位于港口外围区)受PAHs沾污严重,但相比于世界上靠城市的近岸港口,污染则较轻微。厦门西港PAHs主要来源于油类污染及城市工业、生活污水的排放
1997 Vol. 17 (1): 0-0 [摘要] ( 381 ) [HTML 0KB] [ PDF 934KB] ( 815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