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会议通知(第三轮):银川2024-07-18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96年 16卷 2期
刊出日期 1996-04-20

论文
论文
0 郭振仁;詹姆斯J.夏普
海水入侵污水放流系统及其清除研究
研究海水入侵污水放流系统及其清除特性有助于系统优化设计和运行保护。运用水力学一般原理推导了清除流量和入侵临界流量的估算公式,并根据数学模型模拟结果讨论了部分系统参数对清除和入侵的影响,指出系统沿程阻力的增加及扩散器主管截面逐渐减小对减小清除流量作用不大,而立管在主管底部与主管联结与在顶部联结相比一般可减小清除流量10%以上。系统清除流量和人侵临界流量与立管个数成正比。还介绍了鸭嘴阀,文丘里喉管等几种限制入侵和帮助清除的技术措施。介绍的方法与结果可供工程实际应用。

1996 Vol. 16 (2): 0-0 [摘要] ( 392 ) [HTML 0KB] [ PDF 1293KB] ( 926 )
0 全燮;薛大明;赵雅芝;杨风林;刘素玲
近海沉积物组份对有机物的吸附与吸附机理探讨
以大连近海沉积物主要组份碳酸钙、金属氧化物、腐殖酸和粘土矿物为沉积物模拟样品,测定该4种组份对硝基苯等4种毒性有机的吸附等温线,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组份吸附剂吸附等温模式。通过吸附热的测定,探付了4种沉积物组份吸附毒性有机物的机理,并比较了相对吸附能力大小
1996 Vol. 16 (2): 0-0 [摘要] ( 370 ) [HTML 0KB] [ PDF 1232KB] ( 1005 )
0 鲍全盛;王华东;曹利军
中国河流水环境容量区划研究
根据河流水环境容量丰裕度指教、紧缺度指效及季节变差系数的地域分异规律,依据区内相似性和区间差异性的基本原则,特我国除台湾省以外的区域划分为4个水环境容量区和9个水环境容量亚区,并分别研究了各区容量赋存数量多寡、开发利用强度及季市交化程度与该区水质污染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丰裕度指教的低值与紧缺度指数和季节变差系数的高值相耦合(即负耦合)的容量区内,河流水质污染严重;相反,则水质污染比较轻微。此外,文章还结合各容量区的实际情况,探讨了相应的水污染控制、管理策略
1996 Vol. 16 (2): 0-0 [摘要] ( 363 ) [HTML 0KB] [ PDF 1417KB] ( 1203 )
0 孙珮石;杨显万;黄若华;杨海燕
生物膜填料塔净化有机废气研究
为在国内开展生物化学法净化低浓度有机废气的研究工作,采用国内现有微生物菌种挂膜接种的生物膜填料塔净化低浓度甲苯废气,结果表明,在入口气体甲苯浓度0.183~1.803mg/L及气体流量86.4~190.8L/h(停留时间6.2~13.6s)的实验范围内,增加入口气体甲苯浓度和气体流量,可使甲苯的生化去除量增大,每升体积的生物膜填料对甲苯的生化去除量最大可达157.13mg/h。由实验结果推断,生物膜填料塔对废气中甲苯的净化去除过程属于传质控制过程。对比结果表明,本研究建立的动力学模式对实际过程有很好的适用性,计算值与实验值之间的相关系数R=0.98。
1996 Vol. 16 (2): 0-0 [摘要] ( 352 ) [HTML 0KB] [ PDF 955KB] ( 1100 )
0 贺广凯
黄渤海沿岸经济贝类体中重金属残留量水平
以1990年7月~12月中国黄渤海沿岸经济贝类体内重金属分析数据为基础,探讨了黄渤海沿岸主要经济贝类体中5种重金属(Cu、Pb、Zn、Cd、Cr)含量水平及污染特征。其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只有铜未超过双壳类软体动物评价标准。重金属残留量平均水平为黄海沿岸大于渤海沿岸。不同种类双壳类软体动物对5种重金属富集能力存在着差异,牡蛎对铜、锌的富集能力比其他贝类高40~100倍,毛蚶对镉、铬的富集能力比其他贝类高5~58倍。此沿岸的紫贻贝、牡蛎、文蛤、毛蚶等可作海洋污染生物指示种。
1996 Vol. 16 (2): 0-0 [摘要] ( 406 ) [HTML 0KB] [ PDF 1149KB] ( 1241 )
0 杨清心;李文朝
东太湖围网养鱼后生态环境的演变
自1984年以来,东太湖围栏养殖已达到面积633.9ha,年产量2922.9t,年产值2447万元,经济效益和杜会效益十分显著。但其残余饲料和鱼类排泄物造成的年污染量已达氮425t,磷43.2t;累计污染量氮1633.46t,磷165.71t,围栏养殖污染已对水质、表层沉积物和水生植被产生了明显的影响,表层尾沉积物中TN、TP和Toc含量分别增加了83%、8.0%和593%;养殖区内沉积物污染更为严重。全湖湖水中TN、NH<sup>+</sup><sub>4</sub>、TP和COD的平均含量分别增长了55%、180%、43%和91%,东岸养殖区内NH<sup>+</sup><sub>4</sub>、TP分别比养殖区外高55%和46%,西岸养殖区NH<sup>+</sup><sub>4</sub>比养殖区外高52%,引起了严重缺氧和鱼病流行。污染引起沉积物肥力的增高,促进了全湖水生植物的生长。但过渡污染已导致西岸1446ha养殖分布区内水生植被的严重退化,丧失了饲草生产能力。必须对东太湖围栏养殖业进行优化调整,限制高污染的围栏养成鱼,发展特种水产品的养殖,以提高渔业利润和削减污染量和其它环境负效应
1996 Vol. 16 (2): 0-0 [摘要] ( 388 ) [HTML 0KB] [ PDF 1435KB] ( 1282 )
0 张淮城;周荣;周开亚;神谷敏郎
渤海江豚体内重金属的分布特征
探讨了重金属在渤海江豚组织器官中的分布特征和污染水平,力渤海江豚的保护、渤海海域的污染及海兽与环境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基础资料。1990年于辽东湾采集了10头江豚标本,用电感耦合等离子直读光谱(ICP)分别测定了其皮肤、骨胳、肌肉、肝脏、肺、肾、心、胃、肠、胰、脾、肾上腺及生殖腺等13种组织器官中铜、镉、锌、镍、钴、铁、铅等14种元素的含量。大部分元素在肝脏中呈现高积累,但在肾脏中以镉的积累为最高,渤海江豚体内重金属的浓度总体上比黄海江豚的高。组织中铁的浓度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
1996 Vol. 16 (2): 0-0 [摘要] ( 356 ) [HTML 0KB] [ PDF 1389KB] ( 948 )
0 杨居荣;贺建群;张国祥;毛显强
不同耐性作物中几种酶活性对Cd胁迫的反应
为探讨作物对重金属毒害的耐受机理,本文采用盆栽试验及生理生化分析方法,研究了作物体内酶系统在耐受Cd胁迫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Cd胁迫下,耐性作物体内,SOD和PPO的活性未受明显影响或活性略增强,CAT活性明显增强;POD及硝酸还原酶活性的变化无明显规律。这说明,SOD、CAT和PPO活性的维持和提高是作物耐受Cd胁迫的物质基础之一。
1996 Vol. 16 (2): 0-0 [摘要] ( 431 ) [HTML 0KB] [ PDF 1304KB] ( 1235 )
0 何群彪;高廷耀
污泥减容的关键技术—剩余活性污泥的气浮浓缩法
研究了溶气气浮法用于浓缩城市污水处理厂剩余活性污泥的工艺设计参数,并将它与传统的重力浓缩法相比较。通过小试及中试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进泥条件下(进泥浓度为2~4g/L),采用气浮浓缩法获得的污泥含固率为3.5%~3.9%,而重力浓缩法仅为1.2%~2.5%;并且气浮浓缩法的水力负荷、固体负荷高达150~200m3/m2·d、350~450kg/m2·d,而重力浓缩法仅为10~15m3/m2·d、20~50ks/m2·d。研究结果还表明:剩余活性污泥的气浮浓缩法相比于重力浓缩法具有浓缩效果好、运行效率高等优点,另外对两种方法的经济技术分析也表明,气浮浓缩法更具有优越性。
1996 Vol. 16 (2): 0-0 [摘要] ( 389 ) [HTML 0KB] [ PDF 910KB] ( 945 )
0 黄勇;杨铨大;王宝贞;聂梅生
生物处理动力学参数测定研究
结构化的废水生物处理过程模型引入了较多的模型参数。参数估值是关系到模型实用性的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利用批量反应器试验技术测定模型参数YH、bH、μmax和Khs的原理、方法以及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活性污泥的测定结果。采用所设计的试验程序,通过对OUR或DO动态变化的测定、分析和计算,即可得到有关的参数值,方法简便易行。
1996 Vol. 16 (2): 0-0 [摘要] ( 397 ) [HTML 0KB] [ PDF 1109KB] ( 1148 )
0 吕瑶姣;张季爽**;彭小平**;侯让坤;王智慧
粉煤灰的活化性能研究
研究了粉煤灰的活化方法,确定了最适宜的活化剂HR和相应的活化条件。利用XPS.IR.TEM.TGA和DTA等方法研究了活化粉煤灰的表面成分、基团和形貌。考察了活化粉煤灰的疏水性和在有机介质中的分散性及亲和性。证明活化剂分子是以化学键牢固地结合在粉煤灰表面上而使其显著改性。
1996 Vol. 16 (2): 0-0 [摘要] ( 359 ) [HTML 0KB] [ PDF 2122KB] ( 821 )
0 张一先;陈荣昭;周平;董雪芳
氯代烃的相对危险性分级
选用分子结构拓朴指数,物理化学性质参数和毒性毒理指数共11种作为危险性分级参数。采用模糊聚类相似系数法,Q型系统聚类相似系数法和欧氏距离倒数法,以及平面投影对应变换法进行最终综合评判分析。将24种氯代烃的大气环境事故中的相对危险性分为轻度、中度、高度和极度四个等级。
1996 Vol. 16 (2): 0-0 [摘要] ( 389 ) [HTML 0KB] [ PDF 1210KB] ( 765 )
0 林巍;傅国伟
冲突分析理论方法及其在环境管理中的实例研究
对冲突分析的基本概念和原理做了简要介绍,以环境规划管理的的业务为背景,指出冲突问题的广泛存在和研究冲突分析的必要性,并就"污染集中治理的投资分摊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提出了5种协商解,通过分析比较,推荐"不次于N-1方合作收益的协商解"作为一般问题的解,对于同情弱势方的仲裁者,则推荐"以不合作为现状点的基于满意度的协商解"。
1996 Vol. 16 (2): 0-0 [摘要] ( 329 ) [HTML 0KB] [ PDF 1191KB] ( 1121 )
0 朱发庆;吕斌
长江武汉段工业港酚污染带研究
建立了计算污染带长度、最大宽度及其出现距离的解析模式和给定污染带范围下排污口允许排污量的简便算法。对长江武汉段工业港酚污染带作了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到2000年该污染带长、宽将分别达到4357.9m和47.1m,最大污染带宽出现在排污口下游1603,8m处.若将污染带控制在长1000m、宽50m内,该排污口酚排放量就应控制在49.02t/a以内。
1996 Vol. 16 (2): 0-0 [摘要] ( 321 ) [HTML 0KB] [ PDF 1056KB] ( 821 )
0 郭东龙;席玉英;周梅素
汞在喜鹊组织和器官中的分布规律
为了确定汞在喜鹊体内8种组织和器官中详细的分布规律,对采自太原南郊区7只喜鹊不同组织和器官中汞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并对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研究。汞在喜鹊体内的分布规律为:肾>股肌>肝>肺>心>胸肌>胸骨>股骨。经方差分析,组织间及个体间汞的含量均存在显著的差异。汞在喜鹊体内的分布为不均匀分布。肝和心中汞,肺和肾中汞等均具有明昱的正相关。同时,对喜鹊组织和器官中汞含量进行了生态和生理的比较。
1996 Vol. 16 (2): 0-0 [摘要] ( 335 ) [HTML 0KB] [ PDF 765KB] ( 785 )
0 王红兵;朱事刚;宋伟民
微囊藻粗毒素对叙利亚地鼠胚胎细胞的二阶段促癌作用研究
应用体外叙利亚金黄鼠胚胎细胞(SHE)二阶段恶性转化试验,村由太湖水中提取的微囊藻粗毒素(MRT)的促癌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微囊藻粗毒素可明显增强由低剂量3-甲基胆蒽(MCA)启动的细胞恶性转化作用,所形成的转化率明最高于阴性对照组(P0<0.01),并呈良好的剂量反应关系,但用微囊藻粗毒素作启动剂,以典型的促癌剂豆蔻酸乙酸大戟二萜醇酯(TPA)促进后未见恶性转化率升高。提示微囊藻粗毒素可能是环境中一种新的促癌剂,是饮致癌的重要因素之一。
1996 Vol. 16 (2): 0-0 [摘要] ( 339 ) [HTML 0KB] [ PDF 907KB] ( 1072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