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会议通知(第三轮):银川2024-07-18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95年 15卷 5期
刊出日期 1995-10-20

论文
论文
0 祝万鹏;杨志华;王利**
亚铁-过氧化氢氧化法处理染料中间体H酸生产废液的研究
H酸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液中含有大量萘的衍生物,对生物具有毒性,是目前最难处理的废水之一。本研究采用亚铁-过氧化氢氧化法对该废液进行处理,以改善它的可生化性能,降低水中有机物的溶解性,提高混凝处理效率。结果表明,最佳pH值为2~4,亚铁的适宜投加量为200mg/L,当H<sub>2</sub>O<sub>2</sub>投加量为30g/L时,COD去除率为50%,废水已具有可生化性。经亚铁-过氧化氢氧化处理(H<sub>2</sub>O<sub>2</sub>的投加量为3g/L)后的废液,再用FeCl<sub>3</sub>进行两级混凝处理(FeCl<sub>3</sub>的量分别为15和5g/L),COD的去除率达90%,H酸氧化过程中,HO先和萘环上的钝化基团发生置换反应,使萘环活化,进一步氧化,萘环裂解,最终转化为无机物。研究结果对提高该种废水生物处理效率有实用意义。
1995 Vol. 15 (5): 0-0 [摘要] ( 387 ) [HTML 0KB] [ PDF 1070KB] ( 1024 )
0 谢绍东;周中平;郝吉明
汽车排放污染物浓度的预测
为了预测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浓度,应用简化的高斯烟团模式得到静风条件下的线源扩散预测模式。并结合高斯烟流扩散模式,建立了预测汽车污染物在任意风向下和年平均浓度的预测模式,考虑车道上存在车辆行驶的强烈机械扰动湍流和把繁忙的公路视为线源两个因素,提出了计算初始扩散参数的方法。然后,运用Turner和Pasquill扩散参数,建立了线源扩散参数的确定方法。该模式应用于预测高速公路沿途汽车污染物的浓度表明,计算值与监测值吻合较好,可用于我国公路环境影响的评价。
1995 Vol. 15 (5): 0-0 [摘要] ( 365 ) [HTML 0KB] [ PDF 1147KB] ( 1144 )
0 朱寿彭;杨占山
低剂量浓缩铀对脾淋巴细胞DNA合成和UDS效应
研究机体摄入浓缩铀<sup>235</sup>UO<sub>2</sub>F<sub>2</sub>时,对外周免疫器官脾淋巴细胞DNA合成和UDS的影响。观察发现,当摄入低剂量浓缩铀0.1μg/kg体重时,可刺激T淋巴细胞的转化增殖,刺激指数增升。低剂量位缩铀摄入水平在0.1~20μg/kg体重时,可使紫外线诱导的脾淋巴细胞UDS呈现明显刺激效应,增强对脾淋巴细胞DNA切除修复能力。当浓缩铀内污染水平进一步加大时,可使脾T、B淋巴细胞的DNA合成以及UDS都呈现明显抑制。
1995 Vol. 15 (5): 0-0 [摘要] ( 390 ) [HTML 0KB] [ PDF 756KB] ( 931 )
0 李凤仙;张成禄;李善评;杜学军
电化腐蚀-还原降解-混凝吸附法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为了处理印染废水,介绍一种以铁屑、烟道灰或瓦斯灰为处理剂的新方法,探讨了处理机理,给出了适宜的处理条件和工艺流程。实验结果表明,当处理剂用量比在4:6左右,铁屑过滤和混凝吸附的pH值分别控制在4~5和8~9时,处理20min,经处理后的印染废水,COD去除率和脱色率均可达90%以上,出水COD全部低于100mg/L,水质清澈透明,各项水质指标均符合国家排放标准。该法适用于中小型纺织印染厂的废水治理。
1995 Vol. 15 (5): 0-0 [摘要] ( 348 ) [HTML 0KB] [ PDF 2554KB] ( 1858 )
0 侯定远;唐剑飞
直接进水样气相色谱法测定水和工业排水中有机污染物
直接进水样,530μm毛细管柱分离,电子捕获检测器及氮磷检测器检测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卤代轻、氯苯类、酚类、增塑剂、有机氮化合物、2,4-滴及氯氰菊酯等44咱有机物组份,在进样1~4μL时,大多数有机污染物的检测灵敏度可满足水中污染允许浓度的环境评价要求。530μm柱具有填充柱及毛细管柱各自的优点。由于水样不需处理,直接进样法保证了测定的精确度。方法简便快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1995 Vol. 15 (5): 0-0 [摘要] ( 361 ) [HTML 0KB] [ PDF 806KB] ( 1058 )
0 郜洪文
双波长β修正灿烂绿光度法测定工业废水中汞
在酸性溶液中,汞(Ⅱ)与灿烂绿(BLG)和碘化钾反应生成离子缔合物,显色液由黄色变绿色。本文运用β修正双波长光度分析理论准确测定Hg(Ⅱ)与BLG组成比1:4。汞浓度0~1.2mg/L范围内,修正吸光度遵守比耳定律。分析结果表明,抗坏血酸能有效地掩蔽干扰离子,相对标准偏差RSD2.1%,加标回收率88.8%~107%,汞检出限0.025mg/L。
1995 Vol. 15 (5): 0-0 [摘要] ( 350 ) [HTML 0KB] [ PDF 702KB] ( 1113 )
0 张智敏;裴秋玲;逯志兰
汽车尾气对人精子运动能力影响探讨
采用[日]岛津AA-67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四唑氮蓝(Nitro-BT)染色法,及图象分析仪(MIAS-300)分析了交通警察和男性师生两人群精液的精子运动能力参数和血铅水平。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交警组精子活动能力降低(P<0.05),精子琥珀酸脱氢酶(SDH)活性明显抑制(P<0.001)。而且SDH活性与血铅水平呈负相关。认为交警精子活动能力下降可能和铅干扰精子线粒体能量代谢有关。
1995 Vol. 15 (5): 0-0 [摘要] ( 337 ) [HTML 0KB] [ PDF 599KB] ( 1068 )
0 周民良
建立全球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格局
在分析全球环境恶化几个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造成环境恶化的多重因素,认为把全球环境恶化归结于发展中国家是不恰当的。并且指出,应该采取协调发展的方针。最后,提出了全球环境问题上应该采取的若干对策,如强化政府对环境的管理职能,开展环境问题上的国际合作,建立全球性环境保护的仲裁机构等。
1995 Vol. 15 (5): 0-0 [摘要] ( 334 ) [HTML 0KB] [ PDF 1150KB] ( 1212 )
0
优秀论文首名作者简介
1995 Vol. 15 (5): 0-0 [摘要] ( 282 ) [HTML 0KB] [ PDF 454KB] ( 1261 )
0 曾光明;杨春平;曾北危
随机因素对河流水质模型参数最优估值影响
用多宾斯-BOD-DO(Dobbins-BOD-DO)水质模型,生成真实的无干扰和有干扰的仿真水质数据。在此基础上,用绘制目标函数响应面的方法,分析水质监测数据中的随机噪声对水质模型参数最优估值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随机噪声干扰使最优估计参数"漂离"系统真实参数,并增加最优估计参数的不唯一性问题。
1995 Vol. 15 (5): 0-0 [摘要] ( 326 ) [HTML 0KB] [ PDF 983KB] ( 993 )
0 关卫省;曾涛;朱浚黄
A/O生物法处理石化废水的研究
为了处理水质组成复杂,毒性大、有机物浓度较高的石化废水,采用先厌氧后好氧(即A/O生物法)的处理方法。研究结果表明,石化废水经厌氧处理后,其好氧可生化性提高20%~40%;当厌氧反应器进水有机负荷为5.2kgCOD/m<sup>3</sup>·d,水力停留时间为24h时,BOD5去除率为85%,COD去除率为83%,油去除率为91.1%;当曝气池污泥负荷为0.45kgCOD/kgMLSS·d,水力停留时间为4h时,BOD<sub>5</sub>去除率为94.1%,COD去除率为92.7%,油去除率为96.3%。系统COD总去除率为85%~96%,BOD<sub>5</sub>总去除率为95%~99%。A/O生物法为石化废水处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1995 Vol. 15 (5): 0-0 [摘要] ( 341 ) [HTML 0KB] [ PDF 944KB] ( 998 )
0 李力争
划分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的研究
从环境水文地质学的角度探讨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并提出局地服从区域、地面服从地下,以区定性,不以点定区等项划分原则及包气带防护能力评价,包气带粘性厚度等值线分区方法,并在唐山市城市地下水水源地保护区的划分中得到实际应用。
1995 Vol. 15 (5): 0-0 [摘要] ( 373 ) [HTML 0KB] [ PDF 955KB] ( 1087 )
0 张朝生;王立军;章申
长江中下游河流沉积物和悬浮物中金属元素的形态特征
采集长江中下游8个样点沉积物和悬浮物样品,用连续提取方法提取金属元素的5种化学形态(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质-硫化物结合态和残渣态),用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AES)分析所有样品中锂、钠、钾、镁、钙、锶、钛、钒、铬、锰、钴、镍、铝、钇和锆共15种元素各化学形态的含量,并用聚类分析方法研究这些元素在形态上的分类特点。结果表明:在沉积物和县浮物中,碱金属元素(锂、钠、钾)主要以残渣态和可交换态存在;碱土金属元素(镁、钙、锶)各形态含量较为均匀,但钙的碳酸盐态含量很高;锰和钴的铁锰氧化物态含量较高;铁族元素除锰和钴以外(钛、钒、铬、镍)、铝和锆残渣态含量高、其它形态含量低。所研究元素中,钙和锰的残渣态含量最低。
1995 Vol. 15 (5): 0-0 [摘要] ( 473 ) [HTML 0KB] [ PDF 1346KB] ( 1000 )
0 修瑞琴;高世荣;许永香;任玫英;郑静;傅迎春
氟与硒对鱼类联合毒性的研究
采用斑马鱼长、短效应测定技术研究了氟硒共存的联合毒性。结果表明在氟硒毒性1:1情况下,96h内均为拮抗作用。但在浓度1:1情况下短效应实验,24h为拮抗作用,48h为相加作用.96h为协同作用。鱼类长效应快速测定结果也为毒性明显增大的协同作用。
1995 Vol. 15 (5): 0-0 [摘要] ( 393 ) [HTML 0KB] [ PDF 545KB] ( 1158 )
0 李传昭*;赵文虎;徐世明
110mAg在鲤鱼体内的转移、积累与分布
为了探讨水中110mAg在鲤鱼体内的行为,将鲤鱼喂养在110mAg比活度为3.7×102Bq/L、3.7×103Bq/L、3.7×104Bq/L水中,于喂养后隔一定时间取样解剖,测各组织器官的放射性,结果表明,鲤鱼通过鳃和消化管将110mAg很快吸收到体内,并随血液运输到全身各处,主要分布在软组织中。在相同喂养时间内,鱼体各组织器官110mAg积累量随水中110mAg比活度增加而增加。鳃、消化管、心脏、肌肉、骨骼等组织器官中110mAg积累量随喂养时间呈单峰曲线变化;肝胰脏中110mAg积累量随喂养时间则直线上升。它们对110mAg的积累能力依次为:肝胰脏>鳃>消化管>心脏>肌肉>骨骼。
1995 Vol. 15 (5): 0-0 [摘要] ( 342 ) [HTML 0KB] [ PDF 1473KB] ( 847 )
0 周春生;李永秋;俞毓馨;王占生
陶粒柱反应器生物膜特性的研究
为了对饮用水低温生物预处理技术的应用与开发提供实验依据,在利用陶粒柱连续流生物反应器,于低温(水温2~5℃)季节,对某水源水进行预处理的同时,研究与探讨了陶粒生物膜的特性。结果表明,反应器不同高度载体表面生物膜量不同;构成陶粒生物膜的微生物有细菌、丝状菌、球衣细菌、硅藻、单体钟虫以及属于后生动物的线虫等;反应器内生物陶粒的活性细菌数目(ABN)大约在10<sup>5</sup>~10<sup>8</sup>个/cm<sup>3</sup>范围内;在陶粒生物膜中分离到6种优势菌属,其中假单胞菌属(<I>Pseudomonas</I>)占绝对优势,它们可能是反应器在低温条件下有效去除微量有机物的主要细菌。
1995 Vol. 15 (5): 0-0 [摘要] ( 360 ) [HTML 0KB] [ PDF 1954KB] ( 886 )
0 张坤民;朱达;张世秋
可持续发展在中国
概述可持续发展概念的由来与发展,分析了真包含的基本思想;介绍了中国在"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后的重大行动,包括《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和一系列围绕国际环境公约的中国国家方案、行动计划或研究报告的出台;例举了可持续发展在中国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关于可持续发现的理论发展,在中国实施可持续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的公众教育等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1995 Vol. 15 (5): 0-0 [摘要] ( 346 ) [HTML 0KB] [ PDF 1836KB] ( 1317 )
0 王文兴;谢英*;林子瑜;王慧**
甲烷光化学反应机理模式模拟研究
应用可抽真空的、带有LP-FTIR的光化学烟雾箱进行甲烷光化学反应机理模式模拟。大气压下,在烟雾箱中进行CH4-空气和CH4-O3-空气体系的实验。基于实验数据,应用PKSS模式计算甲烷光化学反应的机理,计算的反应机理与实验数据吻合。
1995 Vol. 15 (5): 0-0 [摘要] ( 389 ) [HTML 0KB] [ PDF 756KB] ( 855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support@magtech.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