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会议通知(第三轮):银川2024-07-18
关于征集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专家库专家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二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第三轮)
关于举办第一届《中国环境科学》青年论坛的通知
回首43载,扬帆再起航——记《中国环境科学》发展历程
《中国环境科学》第七届编辑委员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会议成功举办
《中国环境科学》增设邮箱说明
“固体废物和新污染物治理”专栏征稿启事
“农业农村污染防治”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入选F5000论文名单
《中国环境科学》2022年度优秀审稿人
《中国环境科学》第一届中青年编委会正式成立
《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论文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1篇论文入选中国科协第七届优秀科技论文遴选计划
最美科技工作者--郝吉明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关于表扬《中国环境科学》2021年度优秀审稿人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中青年编委招募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报名通知
论文关联数据汇交共享政策
撤消王晓燕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温室气体减排与气候变化”专栏征稿启事
《中国环境科学》两篇论文入选“2018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内学术论文”
关于新冠病毒疫情防控期间稿件咨询的公告
“生物多样性”专栏征稿启事
“固体废物、城市矿产与循环经济”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件正常处理的通知
生物气溶胶暨环境与健康专辑征稿启事
土壤污染防治专辑征稿启事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四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垃圾分类”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举办大数据助力生态环境管理工作的理论与实践国际研修班的通知
“生物多样性”专题征稿启事
“无废城市”专栏征稿启事
“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专栏征稿启事
关于稿费审稿费发放方式变更的公告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喜报:《中国环境科学》刊发论文获评“第二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论文”
撤消马钧霆等作者已发表文章公告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7年环境科学与技术年会通知
喜报:核心影响因子五连冠
关于中国环境科学学会2016年学术年会征文与参会报名的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继续被Ei收录
欢迎参加“细颗粒物污染防治与环境健康影响国际研讨会”
《中国环境科学》微信公众平台开通,欢迎关注
《中国环境科学》2011-2014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继续保持榜首
关于收费的特别声明
《中国环境科学》喜获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TOP50项目资助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位列学科榜首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再获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4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2009-2013年发表的论文中有20篇入选 “领跑者5000”提名论文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蝉联第一
通知
《中国环境科学》被Ei收录
《中国环境科学》影响因子学科排名第一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A+)”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2012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获评“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 22篇论文入选 “精品期刊顶尖论文平台——领跑者5000”
《中国环境科学》刊发的论文获“马塔切纳青年优秀论文奖”
中国环境科学2010年度引证指标
中国环境科学再次被评选为精品科技期刊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稿件远程处理系统正式启用
更多
作者投稿系统
作者查稿系统
专家在线审稿
编委远程审稿
编辑在线办公
主编在线办公
最新录用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高级检索
摘要点击排行
全文下载排行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版权转让协议
更多
报名通知
分会场介绍
往届回顾
玻璃钢/复合材料
1987年 7卷 4期
刊出日期 1987-08-20
论文
论文
0
韩纯儒
试论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
本文讨论了现代农业向生态合理化方向发展的历史必然趋势,介绍了国外有机农业和生物农业的发展近况,论证了我国发展生态农业是符合我国国情的客观需要。提出生态农业是涉及生态系统不同层次设计和管理方案的良性循环农业体系,是强调开发与保护一致的发展生产策略。文章列举了当前生态农业的主要措施及其效益情况,讨论了生态农业建设的主要技术内容和基本经验,提出了典型生态农业系统摸式及建设中应抓好的几件大事。
1987 Vol. 7 (4): 0-0 [
摘要
] (
386
) [
HTML
0KB] [
PDF
497KB] (
907
)
0
张宗礼 王梓芬 王佩玲
城市气挟菌类生态研究2.气挟菌类时空分布规律
本文对城市(天津)气挟菌的生态分布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总菌数在春,夏两季较高,秋、冬减少,四季标准偏差大,表示明显的季节性。气挟菌浓度与气温升降成正相关,但与
采样期间的相对湿度无明显相关性。各类菌属占总菌数中的比例在不同季节有差异。昼夜分布规律表明:总菌数有双峰曲线(高峰时间为3:30及16:30~19:30)其中真菌类为凌晨(3:30)及日落后(19:30),需氧菌及厌氧菌均为7:30及16:30,时间差所表达的SD值高,具明显日周期性。不同空间(距地面2、20、30、40m)的菌数浓度,随高度增加而呈显著的负相关(3天样品组,r=-0.999,4天样品组,r=-0.970),表明在一定空问高度内分布的规律性。
1987 Vol. 7 (4): 0-0 [
摘要
] (
409
) [
HTML
0KB] [
PDF
244KB] (
880
)
0
罗固源
针织染色废水的自凝效应
在针织染色废水中,存在一种在助剂和染料间的“自凝”效应。这实质上是一个在污水体系中蕴藏在污染物胶粒上的表面自由能被释放的过程,在这种污水中存在的脂和胺类物质的水解有助于这一过程的发生。“自凝”的产物可用过滤法去除。这一效应对COD及色度的去除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987 Vol. 7 (4): 0-0 [
摘要
] (
353
) [
HTML
0KB] [
PDF
262KB] (
879
)
0
陈猷翔 许纲熙 李康 程伟雪 王毅
关于建立我国环境经济指标体系的设想
本文简要论述了环境经济指标体系是使环境保护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参与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工具。提出了围绕环境经济指标三要素“环境损失、环境保护投资、环境保护投资效益”而建立环境经济指标体系的设想,并说明通过它,可以对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系统的交叉结合部用统一计量的经济信息来描述,从而掌握三个系统相互作用的机制,使对其进行人工调控成为可能。本文还介绍了指标体系的构成、分类及计算方法,并给出了完善本体系的研究程序。
1987 Vol. 7 (4): 0-0 [
摘要
] (
326
) [
HTML
0KB] [
PDF
422KB] (
868
)
0
刘培桐 王华东 许嘉琳 秦伟
微机区域环境信息系统在矿山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本文以江西永平铜矿及附近地区为例,在IBM-PCXT微型计算机上初步建立起了该地区的区域环境信息系统,探讨了系统的组成,特别是用于区域环境影响评价的功能,并着重介绍了以服务于矿区土地资源管理和合理利用为主要方面的系统在土壤环墙影响评价中的应用。
1987 Vol. 7 (4): 0-0 [
摘要
] (
353
) [
HTML
0KB] [
PDF
399KB] (
812
)
0
庄世坚
环境监测中最优测点与最优观测时间的确定
本文用差分差商法和最小二乘改进法,从理论上分别推导了环境监测中最优相邻测点之间的距离△x、△y,最优垂直间距△z和最优监测时间间隔△t的公式,并讨论了两种方法的应用条件,最后还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
1987 Vol. 7 (4): 0-0 [
摘要
] (
351
) [
HTML
0KB] [
PDF
216KB] (
1167
)
0
赵德山 汤大钢 韩应建 唐孝炎 王文兴
兰州西固地区夏季光化学烟雾气溶胶的研究
本文主要分析了该地区夏季光化学烟雾发生期的气溶胶的物理特征。指出气溶胶粒子浓度和O<sub>3</sub>浓度呈明显的正比关系。光化学烟雾发生期产生大量二次气溶胶粒子,粒子谱分布呈开放型,其中积聚模态粒子浓度也相对明显增高,该期间气溶胶粒子的表面积浓度达到最大值,这正是光化学烟雾发生期大气能见度迅速降低的主要原因。
1987 Vol. 7 (4): 0-0 [
摘要
] (
333
) [
HTML
0KB] [
PDF
306KB] (
1039
)
0
蒋亚洪 蒋维楣
烟团轨迹模式在区域空气污染物输送与扩散估算中的应用研究
本文运用一种烟团轨迹模式对五省~市区两种范围的SO<sub>2</sub>和SO<sup>2-</sup><sub>4</sub>地面浓度分布作了估算。计算结果表明,在苏南、上海、苏浙皖交界处地区为SO2和SO24-浓度分布的高值区。城市低矮排放源的影响显著。模式计算结果和实测分布相比,基本形势和高值分布相当吻合,但计算值偏低,本研究可为进一步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与大气环境影响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1987 Vol. 7 (4): 0-0 [
摘要
] (
378
) [
HTML
0KB] [
PDF
317KB] (
1005
)
0
关大伟
电视和调频广播高塔周围环境电磁波辐射强度的测量与分析
本文对设置于市中心的一座电视和调频无线电广播塔周围的环境电磁波辐射危险进行了调查。对该电视和调频广播塔的测量表明,塔周围的合成场强随着天线辐射功率的增加和离开天线距离的减小而增大,距塔200m处具有较高的辐射水平2 V/m。天线塔附近高层建筑物顶上的局部最高值达4.1V/m,此电场辐射量超过了苏联国家标准值。应注意防止对天线塔邻近高
层建筑的过量辐射。
1987 Vol. 7 (4): 0-0 [
摘要
] (
395
) [
HTML
0KB] [
PDF
275KB] (
901
)
0
孙申 包景岭 张建萍
煤燃烧时硫转化率的研究
根据硫转化机理,用硫平衡的方法,通过大量的测试数据,求出燃煤中SO<sub>2</sub>转化率和SO<sub>2</sub>排放因子。在此基础上可以计算出一个城市或区域内在不同时期的燃煤锅炉的SO<sub>2</sub>排放量。
1987 Vol. 7 (4): 0-0 [
摘要
] (
423
) [
HTML
0KB] [
PDF
156KB] (
957
)
0
买永彬
江苏省建湖、大丰、海安三县的生态农业建设与发展方向
近年来,江苏省建湖、大丰、海安三县在“生态农业”建设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并创造了很多好的生态模式,但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进一步改进和提高。建议今后要更多地注意向“生态县”甚至更大范围的方向发展,强调农、林、牧、副、渔多业并举,因地制宜协调发展;多筛选出几种更好的生态模式, “生态农业”的发展要为农业现代化服务,要进一步解决好农村能源问题;乡镇企业要发展,但要防止造成新的污染。
1987 Vol. 7 (4): 0-0 [
摘要
] (
326
) [
HTML
0KB] [
PDF
314KB] (
958
)
0
朱惠刚
水中有机化学污染物对人体影响评价
几年来,饮水中发现了许多合成有机化学物质。综合许多国家报告表明在垒世界自来水中已发现2221种有机物,其中765种存在于饮水中,有20种为确认致癌物,23种是可疑致癌物,18种是促癌物,56种是致突变物。群体危险性研究和病例对照个体危险性研究表明,人群与水中有机物暴露有统计学意义的最常见肿瘤是:膀胱癌、胃癌、结肠和直肠癌,但无法确定因果关系。水致突变性测定是研究饮水与肿瘤另一个方面,本文还对水致突变性测定方珐作了介绍,对实际测定结果作了分析。最后,介绍了美国饮水中67种致癌有机物卫生标准及其制订方法。
1987 Vol. 7 (4): 0-0 [
摘要
] (
414
) [
HTML
0KB] [
PDF
354KB] (
1239
)
0
王其亮 何苗挺 宣晓兰
我国水面ν辐射外照射剂量水平
本文报道用RSS-111型高压电离室在我国海面、湖面和江面上测量的ν辐射荆量水平。在36个水面的205个测量点上得到的总平均值为0.78×10<sup>-8</sup>Gyh<sup>-1</sup>,海面为0.61 x l0<sup>-8</sup>Gyh<sup>-1</sup>,湖面为O.80×lO<sup>-8</sup>Gyh<sup>-1</sup>,江面为0.89 x lO<sup>-8</sup>Gyh<sup>-1</sup>。
1987 Vol. 7 (4): 0-0 [
摘要
] (
328
) [
HTML
0KB] [
PDF
146KB] (
716
)
中国环境科学
友情链接: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
中国知网
万方数据
版权所有 © 2010 《中国环境科学》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100082) 电话、传真:(010)62215145
E-mail:zghjkx1981@126.com;zghjkx1981@chinacses.org;zghjkx1981@188.com
本系统由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设计开发 技术支持:
support@magtech.com.cn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352号
京ICP备05039509-4号